胡朗:顺应学生的思维去教学
常佳琦
夜幕低垂,寒风夹杂着浓重的尘土,推动人们回家的脚步。特4路公交车到站,胡朗三步并作两步走进车内,在颠簸的车厢里找到座位稳稳坐下。像往常一样,他拿出一篇讲义、两篇作业,借着车内晃动的灯光开始阅读、批改,为明天讲课的内容做准备。旁边的一位学生家长被他吸引,向他询问自己孩子提高物理成绩的方法,胡朗热心地为他解答起来。
40年站在高三的讲台上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胡朗一直是一名高三物理教师。40年教高三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在中学物理教师界,恐怕没有一个人比胡朗更了解高中物理教学。
胡朗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原本可以一直做科学研究。“文革”时期,他被下放到山西煤矿当工人。几年后被调往学校,才终于走上了教师之路。在胡朗看来,物理不是他的专长,但很可能正因如此,他才能教好物理。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出身名校的很多,可是许多大学物理科班出身的教师在高中生面前有时却束手无策,原因在于他们不善于用高中生的思维去教学,不了解学生“卡”在哪里。在他们眼里,许多知识点都很简单,不用讲。
胡朗则不然。他本科学的是数学,所以他最初的物理知识还是在高中时学习的。胡朗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是用高中生的思维、用他们容易接受的逻辑推导而来。函数、图像、几何关系等的数学思维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对胡朗而言,非科班出身的劣势反而变成了优势。
40年研究教学,胡朗总是用18岁孩子的思维、用他们的理解能力去寻找解题思路,发现他们的不足,用孩子的语言和他们交流。
让胡朗保持青春的,不仅是教学思维,还有对待学生的年轻心态。高三孩子都渴求平等,希望被重视;胡朗理解他们,从来不因成绩的好坏而改变对待学生的态度。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发展可能。他曾收到很多学生的来信,说:“胡朗老师,我很喜欢你,因为你总是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人。”
40年站在高三讲台上,一以贯之。巨大的压力和烦琐的工作没有让胡朗感到疲惫,反而让他的心态越来越年轻。经受过“文革”,经历过山西煤矿的艰苦生活,高三的超负荷运转于胡朗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当有人觉得他太辛苦,应多休息时,他只一句:“不辛苦,乐在其中。”
教学研究与探索从不停步
胡朗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追赶潮流。作为一名传授科学知识的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思考,时时探索已经成为习惯,融入到了他的生活中。
高二那年,胡朗曾参加北京市高中生数学竞赛,并获得高二组第一名,有幸见到了华罗庚教授。将数学思维、科学思维运用于生活,不断探索,不停思考,华罗庚所展现的大师风范深深地影响了他。
大学毕业分配时,正赶上“文革”,胡朗被派到山西省盂县东坪煤矿,帮助工人师傅打眼、爆破、运煤。闲暇时,胡朗凭着自己积累的科学知识,做出了很多小发明,包括收音机、扩音器、话筒等,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又逗得身边的工友干劲十足。人们都说下井挖煤是在刀尖上讨生活,其中的危险与辛苦常人难以想象。可是胡朗深处其中,却总能自得其乐,无数的艰难困苦于他而言,总能找到新的视角去看待,以积极的心态去承受。
自那时起,胡朗的生活便与探索和思考相伴。在盂县一中,他自己钻研高考题目,创造新的教学思路,用重难点、易错点教学法,促进了盂县一中整体物理成绩的提高。在山西阳泉,他组织成立中心教研组,每月轮流到各高中开展教研活动,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带到各个学校,大大提高了阳泉市高中学段的整体教学水平。在后来的历年高考中,阳泉市连续十几年在山西省夺冠。
2000年,胡朗自己购买了电脑。为了学习打字,他还从头学习了汉语拼音,一点点摸索。在学会了电脑备课、编写试题、制作多媒体课件之后,他开始将自己多年的积累诉诸笔端:将数十年来各地市高考物理真题全部编成电子版,并分门别类标注,以旧换新,方便指导学生高三第一、二轮复习教学。
胡朗总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涌现的新知识,让胡朗可以将自己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特质发挥出来。数十年编题,胡朗的题目内容常换常新,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随时积累,带着物理思想思考问题,见到好的素材就记录下来,并经常和组内教师切磋研究。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胡朗学到了多方面的技能,也探索出教师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他说:“我不同意有些人说的:'教师像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这句话我改了,我认为是照亮了别人,升华了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成长。”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课题[CEFA16030]相关内容。)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