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爸!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火了:“我教她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1
“(女儿和我比)差太远了!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最近,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女儿“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的视频火了,让普通人又体验了一把学霸家长面对学渣孩子的无奈。
丁延庆是何许人也?
北大丁教授,本名丁延庆,百度词条上,能搜出来的牛人。
丁延庆小时候被称“神童”,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
后来他不负众望,考上了北大社会学系。
毕业后,他又考上了北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硕士,并留校工作,为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
2001年至2005年,他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考取教育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5年至2007年,他任云南省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挂职)。
哈哈,整个过程简直就是一场人生的修炼。
2
这就让我们想起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中,宋佳饰演的南俪也面临着一样的困扰。
明明自己和丈夫都是985大学的尖子生,为什么孩子成绩却在班上排倒数?照他们女儿欢欢的学习情况,如果上了个普通的学校,可能连大学都上不了,更何况985?
在一次职场失利后,一向佛系的南俪无法淡定了,她咬牙切齿地发誓:我不能再接受我的孩子比别人差了!
从此,她开始用各种方式拼命“鸡”娃,而最终女儿欢欢却在一个大雨天离家出走。
女儿在雨中的控诉和当年《小欢喜》中的乔英子如出一辙:“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可你就不要普通的女儿,你就是想要一个学习好的女儿!”
而《小欢喜》中乔英子说出了“我讨厌你”,在河边哭着喊出了“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所以我们真正能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关于我们的家庭小生态。
3
那么,接受孩子的平庸,就代表放弃了?
显然不是。
丁教授的女儿,上的是北大附小,海淀区非常牛掰的小学。
北大教师的孩子,去北大附小,可以乘坐校车,也可以坐教师班车,还可以自驾车,或坐地铁。
因为丁教授的女儿天资平平,小时候又是放养长大,没有报什么补习班,一开始正式入学,就被其他牛娃远远地甩在身后,甚至出现了数学考试倒数的现象。
为了让女儿跟上大部队的步伐,丁教授就想到了一个方法: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
丁教授一年四季,只要有空,就风雨无阻,坚持自己送女儿上学放学。
每天一来一回共计一个小时的相处中,他在有说有笑的亲子互动里,从博导身份,变成慈祥老父,耐心+细心+费心地给孩子讲数学。
“这样,路上,就我们俩,她什么都干不了,必须认真听。”
鸡起娃来不一般的丁教授说。
所以,北大教授吐槽自家女儿,吐槽归吐槽,认命归认命,苦恼归苦恼,但在看清事实,放平心态,接受现状后,人家还是用陪伴和坚持,把孩子往更好、更棒的路上带。
4
知乎上有个高热度问题,叫做“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是什么心情?”现在这个问题已经繁衍出子问题: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有一个叫做“果子米”、自称是“一枚人民群众”的妈妈,分享了她的心态。
果子米-一枚人民群众:
娃11岁了,女娃,从她出生起我就知道她会很平庸。我和她爹都不是出挑的人,智商普通,情商匮乏,社交更白搭,过着最最平凡不过的生活。
她上幼儿园时,任何方面都非常一般,吃饭不行,身体孱弱,讲话有时都结巴。娃爹说我们使劲攒钱,学习不好就去学技术,咱陪嫁个门面,开个小店。我说好。
小学后,成绩尚可,但也不是最好。娃爹说看这样兴许能考上咱市的大学,咱们在大学对面买房子,中午可以回家吃饭。好,三年前,我们买了大学对面的房子。
眼瞅着她上六年级了,成绩稳步上升,我们不用盯着,自己知道学习。我和老公怕给她压力,每每考试,从来不问成绩,但次次签字时看着都还挺好。娃爹说只要她愿意,考到哪儿咱都供。我说好。
我们就这一个孩子,也没有生二胎的打算,从她出生,我们的愿望只有俩:身体健康,天天开心。这个初心,从未变过。
马拉多纳的儿子只踢到意大利丁级联赛,林青霞的两个女儿颜值比起妈妈都有一定差距,爱因斯坦的孩子不是精神有疾患就是资质平平……
不管从外表身高、运动能力还是到学业水平,父辈的水平越高,他们孩子的成就即使比常人高一些,离他们的父辈还是会相去甚远……
这在统计学里叫做“均值回归”。
举个简单的例子:除掉运动、营养等后天因素,纯从遗传学上来讲,孩子的身高水平不会简单的是父母身高的平均。如果父母身高比较高,远大于均值,那么孩子身高将会往均值回归,也就是说要打个折扣,这个折扣系数是2/3。
5
当然,接受事实并不等于“学会认命”。想必丁老师说的“学会接受”,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躺平”,什么也不做。而是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的事实,与自己和解,也与孩子和解。这是一种理性而睿智的态度。
在“学会认命”的基础上努力,才有可能“逆天改命”,否则,很可能只是南辕北辙而已。
因此,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并没有这样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正如丁老师所说,要对孩子的特点“必须接受”。其实,所谓的“学霸”“学渣”并不能完整地概括一个人,最多只能说明一个孩子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的成绩而已。除了分数以外,人生还有很多方面。看到这些,便能够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少一些执着。
对于自己的孩子,苏东坡曾经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陶渊明更是吐槽自己的孩子,“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十三岁的孩子不认识数字,快九岁的娃整天就想着吃,怎么办?“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接受事实,且喝一杯酒吧——但尽人事,各凭天命。
这两位已经是历史上凤毛麟角的精英了,对待孩子的态度尚且如此豁达,或许,我们也应该放下执念了。
正如微博上这位家长所说:家长不要好高骛远,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心态要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