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爸!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火了:“我教她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1

“(女儿和我比)差太远了!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最近,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女儿“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的视频火了,让普通人又体验了一把学霸家长面对学渣孩子的无奈。

丁延庆是何许人也?

北大丁教授,本名丁延庆,百度词条上,能搜出来的牛人。

丁延庆小时候被称“神童”,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

后来他不负众望,考上了北大社会学系。

毕业后,他又考上了北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硕士,并留校工作,为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

2001年至2005年,他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考取教育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5年至2007年,他任云南省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挂职)。

他所授课程包含教育研究过程与方法、教育经济学等。
此外,他妻子也是北大毕业,俩人都是高智商的精英。
按理说,这样基因强大的知识分子家庭,孩子不是天才级别的神童,也该是学霸级别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丁教授在辅导女儿若干次作业之后,经历了从痛心疾首到怀疑人生,再到心如止水顺其自然的过程后,无奈承认。

哈哈,整个过程简直就是一场人生的修炼。

在另一个视频里,丁教授还回应了这么一个问题:“你可以接受你的孩子,不如你,考不上北大吗?”
丁教授这样回应:“害,那完全可以接受,那必须接受。大概率她肯定上不了我这个学校。95%上不了。”
这番糅杂着不甘、无奈、释然的感慨,想必也是很多学霸父母的共同心声。

2

这就让我们想起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中,宋佳饰演的南俪也面临着一样的困扰。

明明自己和丈夫都是985大学的尖子生,为什么孩子成绩却在班上排倒数?照他们女儿欢欢的学习情况,如果上了个普通的学校,可能连大学都上不了,更何况985?

在一次职场失利后,一向佛系的南俪无法淡定了,她咬牙切齿地发誓:我不能再接受我的孩子比别人差了!

从此,她开始用各种方式拼命“鸡”娃,而最终女儿欢欢却在一个大雨天离家出走。

女儿在雨中的控诉和当年《小欢喜》中的乔英子如出一辙:“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可你就不要普通的女儿,你就是想要一个学习好的女儿!”

而《小欢喜》中乔英子说出了“我讨厌你”,在河边哭着喊出了“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小舍得》想表达的是,为了攀登臆想中精英的阶梯,追逐一份其实得不到担保的未来幸福,人们执著于那点可怜的计算或算计,沦陷于那种卑微的瞻前顾后和患得患失,生活从此变得无味杂陈,所“舍”不小,所“得”才小。
其实无论现实的教育生态如何糟糕,在家庭这个小生态里,父母跟孩子不应该变成死对头,而是要形成同盟关系。
而孩子父亲和母亲之间也不该沉迷于教育观念和话语权之争,而是进入一场进退有序、张驰有度、欲说还休、欲拒还迎的圆舞。

所以我们真正能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关于我们的家庭小生态。

3

那么,接受孩子的平庸,就代表放弃了?

显然不是。

丁教授的女儿,上的是北大附小,海淀区非常牛掰的小学。

北大教师的孩子,去北大附小,可以乘坐校车,也可以坐教师班车,还可以自驾车,或坐地铁。

因为丁教授的女儿天资平平,小时候又是放养长大,没有报什么补习班,一开始正式入学,就被其他牛娃远远地甩在身后,甚至出现了数学考试倒数的现象。

为了让女儿跟上大部队的步伐,丁教授就想到了一个方法: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

丁教授一年四季,只要有空,就风雨无阻,坚持自己送女儿上学放学。

每天一来一回共计一个小时的相处中,他在有说有笑的亲子互动里,从博导身份,变成慈祥老父,耐心+细心+费心地给孩子讲数学。

“这样,路上,就我们俩,她什么都干不了,必须认真听。”

鸡起娃来不一般的丁教授说。

所以,北大教授吐槽自家女儿,吐槽归吐槽,认命归认命,苦恼归苦恼,但在看清事实,放平心态,接受现状后,人家还是用陪伴和坚持,把孩子往更好、更棒的路上带。

4

知乎上有个高热度问题,叫做“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是什么心情?”现在这个问题已经繁衍出子问题: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有一个叫做“果子米”、自称是“一枚人民群众”的妈妈,分享了她的心态。

果子米-一枚人民群众:

娃11岁了,女娃,从她出生起我就知道她会很平庸。我和她爹都不是出挑的人,智商普通,情商匮乏,社交更白搭,过着最最平凡不过的生活。

她上幼儿园时,任何方面都非常一般,吃饭不行,身体孱弱,讲话有时都结巴。娃爹说我们使劲攒钱,学习不好就去学技术,咱陪嫁个门面,开个小店。我说好。

小学后,成绩尚可,但也不是最好。娃爹说看这样兴许能考上咱市的大学,咱们在大学对面买房子,中午可以回家吃饭。好,三年前,我们买了大学对面的房子。

眼瞅着她上六年级了,成绩稳步上升,我们不用盯着,自己知道学习。我和老公怕给她压力,每每考试,从来不问成绩,但次次签字时看着都还挺好。娃爹说只要她愿意,考到哪儿咱都供。我说好。

我们就这一个孩子,也没有生二胎的打算,从她出生,我们的愿望只有俩:身体健康,天天开心。这个初心,从未变过。

马拉多纳的儿子只踢到意大利丁级联赛,林青霞的两个女儿颜值比起妈妈都有一定差距,爱因斯坦的孩子不是精神有疾患就是资质平平……

不管从外表身高、运动能力还是到学业水平,父辈的水平越高,他们孩子的成就即使比常人高一些,离他们的父辈还是会相去甚远……

这在统计学里叫做“均值回归”。

举个简单的例子:除掉运动、营养等后天因素,纯从遗传学上来讲,孩子的身高水平不会简单的是父母身高的平均。如果父母身高比较高,远大于均值,那么孩子身高将会往均值回归,也就是说要打个折扣,这个折扣系数是2/3。

5

当然,接受事实并不等于“学会认命”。想必丁老师说的“学会接受”,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躺平”,什么也不做。而是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的事实,与自己和解,也与孩子和解。这是一种理性而睿智的态度。

在“学会认命”的基础上努力,才有可能“逆天改命”,否则,很可能只是南辕北辙而已。

因此,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并没有这样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正如丁老师所说,要对孩子的特点“必须接受”。其实,所谓的“学霸”“学渣”并不能完整地概括一个人,最多只能说明一个孩子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的成绩而已。除了分数以外,人生还有很多方面。看到这些,便能够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少一些执着。

对于自己的孩子,苏东坡曾经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陶渊明更是吐槽自己的孩子,“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十三岁的孩子不认识数字,快九岁的娃整天就想着吃,怎么办?“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接受事实,且喝一杯酒吧——但尽人事,各凭天命。

这两位已经是历史上凤毛麟角的精英了,对待孩子的态度尚且如此豁达,或许,我们也应该放下执念了。

正如微博上这位家长所说:家长不要好高骛远,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心态要好一点。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对于儿女的普遍期待。但事实上,大部分孩子最终还是会成为一个平凡人。近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863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6%的受访家长能接受孩子将来是个平凡人,65.1%的受访家长认同做好本职工作,平凡生活也能出彩。
“人生并不是短跑,也不是马拉松比赛。每个人出生时就处在不同的位置,也朝着不同的方向。”孩子的健康成长比片面追求出类拔萃更重要。而且,套用一句网络用语,父母的接纳是每个孩子内心最大的渴望和自爱自信的源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