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0
第二部分。价值投资的哲学与修养。第四张。价值投资方法与哲学。时间是好生意。与好创业者的朋友。在我的书架上。有一套书,最为醒目。我总会在不经意间打开翻看那就是有本杰明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在1934年共同写下的。证券分析。这部剧住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书中的投资思想也被称为价值投资的路线图。这不历久弥新的经典著作最大的意义在于它使得价值投资和基本面分析真正走入人们的视野至此无数投资者都在相信或质疑或质疑或远离结构价值投资。20世纪80年代初证券分析师们的办公桌上往往都整齐摆放着数字铅笔和一箩白芷。还有两部电话机以及一些便捷查询表,他们每天都会通过报纸电话,广播等工具检索信息拿起铅笔飞速计算的各项资产收益率,今天计算机互联网。和各种数据库正逐渐替代,人工运算模式。投资工具在变。投资方法也在变。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历经数个周期。然而真正践行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并不多见。价值投资需要技能重置的方面又能从量的方面找到根据。但相反的是许多人在遇到无法理解和无法应对的事情时寄希望于瞬间的直觉或者玄妙的悟性。这就好比在最后的时刻又把胜负手交给了运气或者是执迷于零和游戏在市场的复杂多变中你争我夺。作为价值投资的信仰者。需要认真区分投资与投机。并思考。投资究竟是购买一张证券等待合适的时机出售。还是成为这家企业的股东与其共命运同呼吸。在我们看来。品质是投资选择的基石,而品质通过一个问题,即可便民。时间是不是你的朋友真正高品质的公司无论在怎样起伏难料的经济周期当中?其地位斗固若金汤。可以实现持续性的增长和繁荣。投资一般可从行业公司管理层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看行业就要关注商业模式。这个生意的本质是什么?赚钱逻辑是什么?关注竞争格局是寡头垄断还是充分竞争。关注成长空间警惕那种已经。演吃卯粮的夕阳行业。关注进入门槛是不是谁都可以模仿等等?看公司就要关注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和流程机制。管理半径有多大。规模效应如何?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看管理层就要关注创始人有没有格局执行力如何有没有创建高效组织的思维和能力有没有企业家精神?但仅看这些似乎还不够。因为投资人无法亲历企业成长的方方面面。更无法判断市场的不可知因素。因此,左价值投资还要看到行业的发展公司的演进和管理层的能力,潜力。包括这个生意如何诞生如何变化如何消亡。以及这些结果背后的驱动因素看,陈英和结果,因此我们提出从人生,一环境和组织的角度从,更多维的空间思考,创业者商业模式,和生意,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及企业的组织,基因,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要思考管理层的创造性,企业的商业模式,眼镜,还要思考,组织基因的表达,系统生态环境的变化等,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在无常中寻找有偿有偿,中等待,五场,探究五步之外,投资于变化。投至于品质。从持续20年的零售业研究谈起。在创立高林以后。我们花最多时间研究的行业就是零售业。零售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零售业塑造了。现在的商业社会以及现代生活。这里我想通过对零售业的研究来介绍高林的投资方法从大的格局上来讲理解就是。零售及服务内容及商品所见即所得。挖掘行业的生态体系。要了解一个市场首先要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所以我们从发展历史悠久的美国零售业入手。零售业本身是一个现代产业。它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从历史的角度看现代零售的钱世纷繁复杂。从200多年前出现的纯粹的夫妻老婆店开始。零售业进入现代经济体系,后不断演化但直到现在夫妻老婆店,人是不可或缺的,商业形态,其实夫妻老婆店有他的独特优势,比如他不存在,公司治理的问题,资本的所有者和运营者是高度统一的,而且夫妻老铺,田,更有温度,老板老板娘很熟悉周边的社区,可以很友善的,与客户建立个人联系,经而形成情感绑定。但其劣势更加明显比如规模比较小,产品选择窄供应商系体系混乱。消费者体验不一致等。零售业第一次出现大发展的标志是零售店的诞生。需要看到的是。连锁店的诞生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生态体系的创建。而其生态体系包括什么呢。首先是铁路的出现。美国第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于1869年完工,这为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了新的标准物流的标准化即时化进程,快速发展。使一家好的工厂可以生产供全国使用的产品。从美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1919年到1926年。美国出现了现代零售业的大规模市场整合。新零售这个词当时就已经在美国出现了。那时美国甚至出现了无人便利店。连锁店出现后有些商家就开发出了超市业态商品品类和数目的扩张,是消费者一站式购物成为可能,这其中又蕴含着巨大的变化,如果说铁路是,零售生态体系,得到,现代化发展,那么连锁店以及超市,这种吸纳大量消费者的,业态,就是,在整个,零售生态体系中占据了关键位置,我们称之为生态,位置。当连所产生的时候,如果没有好的商品,连锁本身就不成立,这个时候美国市场出现了两家,非常重要的消费品公司,宝洁和联合利华。这两家公司至今仍然是广受信赖的消费品公司他们的核心输出是品牌他们通过将产品品牌化包装化使消费者对其产品有了统一的认识及快消品。其实1839年就已经出现了包装好的商品肥皂。肥皂是生活必需品特征是可包装易存储且不需要电冰箱来存储最早的商品只能是拥有这些特征的商品但是直到一九三零年以后商品品牌才真正得到发展其中的因主要是电视机的出现电视机和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老知名消费品公司有机会迅速大规模宣传品牌最早的电视节目也都是围绕品牌来做的肥皂剧最早就应给肥皂打广告而得名在品类拓展中还有一个重要突破电冰箱的出现这促使包装商品品类终于可以从肥皂这一类商品扩张到食品品食品的规模比其他商品的。规模大好多倍进而使现代商品的规模也扩大了好多倍。当然肾胎体系里已经有了铁路连锁超市知名消费品公司电视机电冰箱这些构成要素铁路把物流和生产周期标准化连锁超市把购买和服务体验标准化消费品公司把商品标准化给消费者提供品牌的承诺和产品质量的保证。电视机把大家的认知标准化通过电视节目使得所有品牌变得家喻户晓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再加上电冰箱的批量生产使得产品能被更长期的储存在各种要素陆续出现以后零售业的供给端完成了现代化进程。生态体系的搭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供给端的关键要素不断出现后。有一个需求单的要素出现了那就是家用汽车。家用汽车的普及一下子扩大了,人们的购买半径使得商店的地理位置不再是核心问题。伴随着美国家庭汽车拥有量的增加美国零售业出现了重大变革超市的数量和销售规模也得到非常大的增长。寻找独特物种。
规模大好多倍,进而使现代商品的规模也扩大了好多倍。
至此,生态体系里已经有了铁路、连锁超市、知名消费品公司、电视机、电冰箱这些构成要素:铁路把物流和生产周期标准化;连锁超市把购买和服务体验标准化;消费品公司把商品标准化,给消费者提供品牌的承诺和产品质量的保证;电视机把大家的认知标准化,通过电视节目使得所有品牌变得家喻户晓,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再加上电冰箱的批量生产,使得产品能被更长期地储存。在各种要素陆续出现以后,零售业的供给端完成了现代化进程。
生态体系的搭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供给端的关键要素不断出现后,有一个需求端的要素出现了,那就是家用汽车。家用汽车的普及,一下子扩大了人们的购买半径,使得商店的地理位置不再是核心问题。伴随着美国家庭汽车拥有量的增加,美国零售业出现了重大变革,超市的数量和销售规模也得到非常大的增长。
寻找独特“物种”
我们非常关注零售业中那些创新的代表,它们可以说是这个生态体系中的独特“物种”。在家用汽车出现之前,美国拥有两家家喻户晓的公司:超市型零售公司凯马特( Kmart )和高档百货公司梅西百货(Macy's ),这两家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占据了众多城市的核心地理位置。但家用汽车出现后,零售业不需要依附于原来的物流体系了,沃尔玛( Walmart )逐渐成为主流。
沃尔玛诞生于阿肯色州的一座小城市,它的创始人是山姆·沃尔顿( Sam Walton ).由于当时最好的商业地理位置都是别人的,山姆·沃尔顿像学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一样,坚持深耕农村,经营“革命根据地”,先在一个个“老少边穷”地区开店经营,之后才去开拓新的区域,而非一开始就在全美开店。这可以说是“持久战”,通过长期的经营,做长期的事业。从数据来看, 1980年沃尔玛只有276家店,而1981年凯马特已有2000家店; 2020年,沃尔玛在全球范围已拥有接近1万家店,而凯马特只有600多家店,中间还破产过2次。这里需要思考,为什么占据核心地理位置的凯马特会败下阵来?寻找答案的关键还是看谁能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沃尔玛是美国最早运用高科技,将计算机、数据引用到零售业的公司之一,早在1987年沃尔玛就做了全美最大的私人卫星通信系统(即商务情报系统,简称BI),0这个商务情报系统能够使沃尔玛每家店的理论成本比:周边竞争对手的都要低。店长没有涨价权,只有降价权。提供同质且价低的商品;,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且,沃尔玛和凯马特还有一个重大不同:凯马特会搞活动式促销,消费者在促销时大量购物、在非促销时延迟购物,这导致供应链扭曲,库存奇高,供应商苦不堪言;而沃尔玛坚持每日低价(Everyday Low Price,简称EDLP),消费者不需要精打细算等促销,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符合人性的。
之后,零售业又出现了新的创新。一是仓储式购物公司好市多( Costco )横空出世。我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好市多了,它的董事长告诉我说,沃尔玛有14万个库存保有单位0,有几乎最全的商品、最多的选择、最低的价格、最高的人流量,那该如何与沃尔玛竞争呢?第一,好市多的目标是让自己最想要的客户进来,让这些人产生最多的消费。于是,它将会员费设定为65美元,把真正来买东西的人吸纳进来。这在当时很创新,很多人甚至都认为这是骗子公司。第二,简化供应链,只做3000个库存保有单位,精选品类。这样一来,单品的采购规模大幅增加,比沃尔玛的还要大,这就使其商品单价比沃尔玛的还便宜。第三,好市多以极低的价格将商品买进来,然后按成本价卖给消费者,不再考虑定价的问题,公司营收主要来源于会员费。但有意思的是,对于有些成本价很低的商品,消费者不相信价格会那么便宜,或者说不相信那么便宜的商品是好的商品,于是好市多又把价格定得高于成本但略低还包括零售价差。
于竞争对手的价格。这样,它的营收就不仅仅来源于会员费
还有一个创新物种是德国的奥乐齐(ALDI )公司。为了拜访它的创始人,我们先后去了德国四次,其中一次蹲守了两个星期,最终获得了和创始人面谈取经的机会。奥乐齐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没有品牌,他们认为品牌会产生广告费,这些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它的90%以上的商品都是自有商品,库存保有单位更少,最初只有300多,发展到现在也就800多。更厉害的是,它的组织是完全去中心化的,所有的店长既是资本方,也是运营者。店长自己决定店里该卖什么,总部只是提供采购清单。这真正是“让听到炮声的人决定仗怎么打”,把现代化的供应链流程和原始的夫妻老婆店的精髓结合了起来。
我们还去美国研究过以自有食品品牌闻名的乔氏连锁超市(Trader Joe's ),去土耳其研究过连锁超市BIM,去波兰研究过当地的零售业态,力求从每一个商业物种及其所在环境中挖掘出某些圆融自洽的逻辑。当我们看完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零售店以后,再看日本的零售业态,发现它形成了另外一种生态环境,这是和日本的社会发展相互匹配的。
在1975年前后, 日本有近80%的人都是中产阶级。整个社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需求同质化、消费同质化和生活同质化是当时日本社会的基本写照。当时日本的零售业态是百货、连锁超市和折扣店。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日本陷入经济低迷,日本企业开始反思并衍生出精细运营、柔性制造0的模式, 日本的消费者也产生了分层,变得标签化,精神文化消费占比逐渐升高,零售业态主要是大型综合超市、精选品类店以及追求极致低价和性价比的百元店。到了20世纪90年代, 日本经济缓慢复苏,但人口已经出现减少趋势,呈现老龄化和独身主义倾向,整个社会处于低欲望的状态。人们的消费特征演变为不过分关注品牌,而是注重产品品质、服务内容和情感寄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便利化的连锁药店、便利店业态开始大量出现,店里不只有药品、化妆品、杂货和包装食品,还有大量生鲜、鲜食。从实际盈利重点来看,便利店在本质上是快餐店。我们围绕这些业态对方便性做了大量的分析,包括覆盖区域、单店流量、客单价、品类分布等,研究目的就是去探究方便性如何转化为更好的顾客服务。
以终为始,是研究的不变法则
零售是和人联系非常紧密的生意,它突出解决的是“安全感““便利性” "幸福感”的问题。比如企业通过品牌宣传、品类扩张、降价打折,来满足消费者的刚性需求,使之具有安全感;再通过建立连锁店、拓展品类选择、提供鲜食以及外卖服务等,来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性,使其需求能够迅速得到满足;到后来,零售企业开始向全产业链转型,核心是解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升综合满意度。
正是基于对零售业10多年不间断的研究储备,当一个新商业物种出现时,我们才能够快速理解它需要怎样的养分、怎样的生长环境。这让我们在面对京东、百丽国际等投资机会时,敢于出重拳、下重注。
尽管已经做了如此多的研究,但我们对零售业还需要做更长时间跨度的研究,因为社会形态、文化偏好、人口结构、消费者审美能力等商业环境的组成要素都在快速变化,过去20年的研究仍然无法涵盖人类社会的大发展周期,更无法用以预测未来会有怎样的商业模式创新、物种创新。在此基础上,我们仍然需要探究支撑这个商业模式的组织基因,即创业者是怎样把他的个性、才华和梦想注入这个组织的,以及这个组织会呈现怎样的生长姿态等问题。以终为始,是研究的不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