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世家“侯马常杨郭”,常家影响最大,四代从艺者至少十几人

常家

能称得上相声世家的,有侯(宝林)家、马(三立)家、常(连安)家。杨(少华)家,祖孙三代都说相声,也可以算是世家。郭(德纲)家,往后传下去,肯定也会是世家。这些个相声世家各有不同,不得不承认,影响最大的是常家,别的都不比较,单说一样,常家几代说相声或从事表演行业的,至少有二十人。

常家的创始人,常连安老先生,最早是梨园界里的人,九岁开始学戏,十六岁进“富连城”科班,和著名京剧大师马连良是师兄弟。后来因为嗓子坏了倒仓没办法登台演戏,不得已,流落各地,以撂地变戏法来糊口。中国民间戏法和魔术不同,它要求手口相应,于是常连安在说上下了功夫,经常向当时相声界的老前辈学习。

常连安擅演单口相声,表演风格洒脱活泼,语言生动,很善于造成火炽热烈的戏剧气氛,代表作是《山东斗法》《黄半仙》《空城计》《黔之驴》等。80年代以后天津电台经常播放他的《黔之驴》。

常宝堃 赵佩茹

旧社会对这些称为“作艺的”人来说,得到的只有凌辱和摧残。常连安的孩子们的童年也很悲惨,每个孩子都是在只有桌子高的时候,就不得不蹬着板凳“逗乐儿”赚钱养家。最有代表性的是常连安的长子常宝堃。

常宝堃在五岁的时候,就不得不跟着父亲一块变戏法。在三九寒天的季节里,冻僵了的手实在没法伸出来,爷儿俩只好光靠口说,逐渐地他们就正式从事相声艺术了。六岁开始登台演出的常宝堃人见人爱,外号小蘑菇,长大后成为有高度艺术成就,深受京津观众热爱的著名相声演员。可惜的是,1951年赴朝慰问演出时牺牲。

如果说常家的这些孩子,真正爱上了被称为艺术的相声,那是在解放以后。孩子们有的读中学,有的上了大学,参加工作的大多数也都是干上了相声。

常宝堃

常连安的次子常宝霖,在兰州甘肃广播电台说唱队,常宝霖之子常贵升在山东军区前卫文工团。常宝霖一向很重视基本功,他的幼功很扎实,在表演上既幽默又含蓄,最拿手的是《洋药方》《学聋哑》《抡弦子》《戏魔》等“说哏”和“贯口”段子。

老三常宝霆在天津市曲艺团,跟白全福搭档。宝霆的性格和二哥宝霖不一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个急性子。他在表演上具有热情活泼、口锋犀利,使用“神”“相”和夸张的形体动作比较多,尤其是在学唱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大。60年代他有几个新段子,像《我爱乒乓球》《不同风格》《儿童乐园》等。常宝霆无时无刻不在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他爱看乒乓球,但在看球时不光看比赛,也注意观察周围观众的心情和表情,有时还特意找几个上年纪的老球迷聊聊。

常家

老四常宝华在海政文工团,他的表演感情充沛,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昨天》有这么一个镜头:被旧社会逼疯了的老大爷,解放后治好了病坐着汽车回家时,一下车就以一种诚恳的口吻嘱咐司机,别送我了,小心汽车别被人偷了。常宝华在神情和口吻上,都反映了老大爷在旧社会因丢洋车给丢怕了的心情,在他看来:“笑是艺术手段,而不是目的,怎样通过'真假善恶丑’等鲜明的表演来取得笑的效果,是要认真下一番苦功夫的。”

常连安的五女儿常宝珊,是部队文工团的舞蹈演员。老八常宝庆、老九常宝丰都在天津。常宝堃之子常贵田在海政文工团,后来成为常家的领军人物。除了这些人之外,常连安还有几个搞文艺工作的女儿和在各地戏曲学校学习的孙子、孙女,加一块还有九口人。后来最出名的是常宝华长孙,开心麻花的著名演员常远。

常宝华 常宝霆 常贵田

1961年,天津市音乐厅举办了几场“常家”相声专场。常连安的五个儿子和两个孙子,爷儿八个都参加了演出,五女儿常宝珊担任报幕员。

常连安,常宝庆,常贵田有这样一个段子《老少对》——常连安:“我是老头子;咱们是一家子;新社会挖掉咱们的苦根子;今天才过上了好日子;你们俩的决心说到了我的心坎子。”宝庆、贵田:“这才五子呀!”这时常老亲切地伸出胳臂,向右边一搂宝庆,说了一声:“你是我的好儿子。”然后又向左边一搂贵田,说了一声:“你是我的好孙子!”

这个段子是常宝华创作的,带着家庭风味,使人自然发笑,用现在的话说充满正能量,而不是一味地损人、找乐、调侃。不得不说,常家的艺术,把相声舞台上“我是你爸爸,你是我儿子”的伦理哏,提升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值得后人思考、学习。(文:何玉新)

常远 常宝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