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元宵:古诗+这些活动绝配!让孩子秒懂节日的意义,快乐闹元宵
又是一年元宵时!元宵节自西汉开始,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古时候也称 “上元节”或“元夕”。到了元宵节这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团圆相聚,人们出门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花……热闹极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元宵节绝美的诗词佳作。“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一代代诗人将笔墨化作花灯和焰火,用诗词点亮了一个又一个元宵夜。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去古诗词里闹元宵吧!
-01-
元宵节,赏花灯
古人过“元宵节”是从汉朝开始的。汉武帝会在农历正月十五那天祭祀“太一神”,也就是传说中掌控宇宙的神明。那天,皇宫里到处都点着火把,亮着宫灯,一整晚灯火通明。
到了西汉末年,元宵节正式成为了一个重要节日,挂灯、点灯的庆祝方式也就成了元宵节的习俗之一。
到了隋唐时期,元宵节已经非常兴盛了。别看隋朝只存在了30多年,但在当时可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呢!每年正月,各个国家都会派官员到大隋帝国朝拜,他们会从正月初一一直逗留到正月十五。
长安城里每天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从晚上一直欢聚到天亮。隋炀帝还会在元宵节那天举办盛大的元宵晚会,热闹极了!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隋】隋炀帝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唐朝的元宵节就更热闹啦!整座长安城挂着将近五万盏花灯,金光璀璨。
唐代有好多诗人都记录下了观灯的景象: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唐】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
月色灯光满帝都,
香车宝辇隘通衢。
—— 【唐】李商隐《观灯乐行》
唐朝有宵禁制度,人们平时晚上是不能随便出门的,特别是女子,只能待在家里。
可是到了元宵节,就没有这些限制啦!男女老少都可以出门,逛花市、赏花灯,玩个痛痛快快!
大街上,漂亮的宫女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宫廷乐师们演奏着各种美妙的曲子,还有精彩有趣的马戏和斗鸡表演……那几天的长安城,五光十色,热闹非凡。
玉漏铜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唐】崔液 《上元夜》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唐】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相关活动1:做花灯
教师可以推荐家长带着孩子看看下面这个视频,与孩子一起了解元宵节的来历,掌握元宵节花灯的制作方法。
相关活动2:猜灯谜
下面这些可爱的灯谜,教师可以提前分享给家长,鼓励家长在元宵节与孩子一同赏月亮、看花灯、猜灯谜。下面是小古文君搜集的好玩易猜的儿童灯谜大全哦:
向上拉动福字 猜灯谜
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谜底】手指
一个黑孩,从不开口,要是开口,掉出舌头。【谜底】瓜籽
人脱衣服,它穿衣服,人脱帽子,它戴帽子。【谜底】衣帽架
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谜底】冰箱
两只小口袋,天天随身带,要是少一只,就把人笑坏。【谜底】袜子
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谜底】蒜
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谜底】雨伞
身穿大皮袄,野草吃个饱,过了严冬天,献出一身毛。【谜底】绵羊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谜底】荷花
颜色白如雪,身子硬如铁,一日洗三遍,夜晚柜中歇。【谜底】碗
有面没有口,有脚没有手,虽有四只脚,自己不会走。【谜底】桌子
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谜底】香皂
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谜底】西瓜
不怕细菌小,有它能看到,化验需要它,科研不可少。【谜底】显微镜
象只大蝎子,抱起似孩子,抓挠肚肠子,唱出好曲子。【谜底】琵琶
是笔不能画,和电是一家,要知有无电,可去请教它。【谜底】测电笔
圆筒白浆糊,早晚挤一股,兄弟三十二,都说有好处。【谜底】牙膏
上不怕水,下不怕火;家家厨房,都有一个 (打一生活用品)。【谜底】锅
一个老头,不跑不走;请他睡觉,他就摇头 (打一物)。【谜底】不倒翁
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姐点灯不干活,四姐做活不点灯。(打四种动物)【谜底】蜜蜂,蜘蛛,萤火虫,纺织娘
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 车水马龙(打一物)。【谜底】桥
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打一动物)。【谜底】公鸡
先修十字街,再修月花台,身子不用动,口粮自动来(打一动物)。【谜底】蜘蛛
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打一动物)。【谜底】鱼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打一动物)。【谜底】青蛙
-02-
古代的狂欢节
到了宋朝,元宵节逐渐变成了一个狂欢节,大家都走到街上来,还有杂耍艺人呢。灯市更为壮观,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几乎全民参与;皇帝还会在宣德门和百姓一起观灯赏月。家家户户放花灯,男女老少都出门,一派游玩狂欢的场面!
大词人辛弃疾一首《青玉案·元夕》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当时绚丽多彩的元夜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元宵夜不仅有花灯,还有美妙的丝竹相伴。
在宋朝,每到元宵时节,大街上、茶楼里、客店中,人人放歌高唱,会弹琴的弹琴,会吹笛的吹笛,会跳舞的跳舞,可谓“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相关活动1:和孩子唱《元夕》
如今,学古诗不再需要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生记硬背,现代的民谣诗教或许更能顺应孩子的天性。今天,就和孩子一起来唱一唱《青玉案·元夕》吧!
相关活动2:说说“圆”的含义
圆是圆满
是一家人心紧紧连在一起的幸福
是尽力而为去追求更好的姿态
是内心对美好的强烈向往和憧憬
圆是周全
是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投以善意
是做事滴水不漏的严谨态度
是将所有的狂风暴雨
化作无限温柔的智慧
圆是和谐
是不会极度排斥任何事物的大气
是成熟、得体、大方的处世态度
是任何时候可以给人留有余地和空间的智慧
是心有中点,充满完备的底气
圆是温柔
是保护好自己再保护好别人的成熟
是给爱的人满满安全感的体贴
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温暖
是努力生活、努力温暖别人的善良
-03-
元宵和汤圆
宋朝时,人们就开始吃元宵了。不过当时的元宵可不叫元宵哦!
宋朝的元宵也是用糯米粉做的,有实心的,也有包馅儿的。宋朝人非常热爱生活,他们觉得正月十五是家家团圆、人圆月圆的日子,所以就给这圆滚滚的食物起了一个很可爱的名字,叫“浮圆子”,也叫“圆子”。
后来又称作“汤圆”或“汤团”。汤圆是元宵节家家户户一定会吃的食物,于是,“汤圆”又有了“元宵”这个叫法。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元。
——【宋】姜白石《诗曰》
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
——【清】符曾《上元竹枝词》
当然,也有人说,元宵和汤圆不一样:元宵在制作上要比汤圆要繁琐得多,需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汤圆的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包好后搓揉。
相关活动1:包汤圆
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元素,当然就是汤圆啦!教师可以将下面这则紫薇实验幼儿园摄制的视频推荐给家长。元宵节,请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包出“团团圆圆”的各色汤圆,健康迎新岁!
健康建议:
1.按口味和时令,包不同馅料的汤圆。可根据家人需求安排馅料,比如,芝麻滋润补钙,红豆润肠通便,荠菜富含维C,冬笋清热益气……
2.幼儿早上不要多吃汤圆,因为人的胃肠道在早上是最弱的,进食高热量、高糖分的汤圆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导致泛酸、烧心。
3.三颗汤圆相当于一个馒头的热量。如今,各种油炸汤圆、麻辣火锅汤煮汤圆等“黑暗料理”层出不穷,也会大大增加汤圆的热量。家中的老人和小朋友不能因为汤圆可爱、美味就吃太多。吃汤圆的时候喝点煮汤圆的水,不但更有饱腹感还有助消化。
相关活动2:读绘本
在正式讲这个故事之前,一起看看:
这绘本的前后环衬是什么样的?本书的前环衬选用了喜庆的大红色,上面的小汤圆正在做什么呢?绘本的后环衬中,过节的饺子也出现了,底色依然是喜庆的大红色。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前环衬与后环衬中,汤圆的动作与饺子的动作有哪些不同,考一考眼力。还可以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有语言有动作,孩子一定会玩得不亦乐乎。
<<< 请向右👉滑动 >>>
-05-
结 语
元宵节作为传统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品读古诗词、学习古诗词、吟唱古诗词,不仅仅在字里行间感悟了诗词之美,还在诗词中开启了一趟趟曼妙的传统文化之旅。
被诗词滋养过的孩子,不仅会拥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不凡气质,还会收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人生。
学习古诗,靠死记硬背只能应付一时的考试,无法真正掌握古诗词,更无法在诗词中进步成长。这个元宵节,请让孩子明白,原来古诗词可以这样学:把古诗唱成一首首动听的民谣,通过诗词故事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辅以场景化、故事化的代入讲解。
这样学古诗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语文情趣,让孩子真正理解诗中的价值观,学古诗的同时还学习汉字的前世今生,贯通写作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获得了古诗词的积累储备,还提升了表达和输出的能力。
元宵佳节,千里婵娟,谨以这些诗词,祝大家元宵快乐!
【参考资料】
1.幼教人才:玩转元宵节,这些有趣活动可推荐给家长!
2.布谷学习:元宵节绝配:古诗+民谣,让孩子秒懂节日的美好意义
3.幼师口袋:今年在幼儿园可以这样过元宵节
4.中国教育报好老师:元宵节的夜晚,一定要带孩子做这3件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