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观——如何看待生死?

出生是一种不可逆的不平等。生的不平等表现在宏观的时间、空间以及微观的基因。生在强盛的唐朝,与生在战乱的八年抗日相比,恐怕生在强盛的唐朝更令人向往;生在中国的城市地区,与生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相比,可能生在城市更让人向往;生在书香门第豪门大家,与生在家徒四壁木瓦寒舍相比,如果可以选择,恐怕人们更愿意选择前者。不管我们想不想出生,不管我们想出生在哪里,也不管我们想要以何种姿态出生,总之,我们不可逆不可选择地出生了。

活着是一种对不平等的主观改造。生活由出生与活着组成,出生代表起跑线,活着代表马拉松赛跑,没人敢否定出生的重要性,也没人敢否定活着的重要性。在漫长的时间里,活着就有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也许可以达到美丽的姿态。当然,也可能是黑暗地活着,一黑到底,改造并不成功。在活着的岁月里,我们有一定自主权去选择它的长度、深度,但也不排除不可控因素对它的终结。

死亡是一种不能例外的平等。无论你是何方神圣,还是平民百姓,你都不能阻拦死亡使者的邀约。当死亡即将必然发生,它本身并不可怕,死了一了百了,不再烦恼不再痛苦;可怕的是对死亡的恐惧与害怕,因为有些人还没爱够,有些事还没做好,牵挂太多放不下太多。举个例子来说,我不怕打针、打点滴的过程,但我怕扎针的那一瞬间。在准备扎针的时候,我会各种乱想各种紧张,以至于不敢直视扎针,但是当真的扎下去了,我倒不怕疼。同样的,死亡并不可怕,但是对死亡的各种幻想却令人害怕,包括死亡发生的形式、时间。衰老式的自然死亡,应该是最幸福的了,双脚走不动了脑子也转不动了,把人的价值、感情都发挥到了最大化,最后安安静静地回归到大自然的平衡之中。疾病式以及事故式的非正常死亡,恐怕令人谈死色变,因为这两类死亡存在着太大的不确定性,你规划好了后天,可是明天可能就会被判刑,今天也有可能。作为无神论者的一些人,不在乎死后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只在乎活着与死亡的时间距离有多少。

究竟如何看待这两类非正常死亡呢?

提问者采纳

生也平等,在于每个人都有了选择的权利。有的人说,自己不能选择出生,所以没有选择的权利,也就没有了平等,但没有生就没有了探讨平等,探讨选择的权利,有生才有平等,不能因为不平等而否定生。

活着的平等在世界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平行线,看似相交,但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中只有自己是主角,别人便是再富贵,也不可能切换到你的视角。上帝也不行。

死的平等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死,那是生的平等,死的平等在同面未知,同面恐惧,同面缺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