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这么用,健脾又止泻!

前言:大黄性味苦寒,其泄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大家都知道。但是你听说过大黄原来还可以健脾止泻、醒脾开胃吗?

中医精品微课 | 中药新识 |经方学苑录制

点击音频直接收听

大黄可健脾止泻、醒脾开胃

大黄苦寒,有泄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因其性峻烈,泄热神效,故有将军之称。历代不少医家都认为大黄苦寒而有脾胃虚寒者禁用之戒。
大黄果真苦寒败胃,只能泄热通便吗?并不尽然。笔者从医几十年来,在用常法治疗脾不健运、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诸症无效时,常将大黄配入于方剂之中,使之荡涤残存之宿食,开胃以助消化,推陈出新,燥湿健脾,每每获得良效。故认为大黄刚中有柔,能泻能和。既有泄热通便、逐瘀通经之效;又有醒脾开胃、消积化食、燥湿止泻之性。
药物的功效与其性味有一定的关系。大黄苦寒,味苦能够祛火,性寒可以清热,所以它具有泄热通肠之效。但苦又可燥湿,燥湿又可以健脾。健脾之品多具有苦味。以味测性,大黄应具有燥湿健脾之效。泻下并非独为寒邪作祟,湿热下注,食积不化,皆可致泻。中医正治之法,湿者燥之,热者寒之,积者化之,坚者消之。用大黄治疗湿热泄泻,苦可燥湿,寒可清热,药证相符,其理昭然。若寒湿下注,在温中祛湿的方剂中配入少量大黄,取其味苦燥湿之性,量微且有大量温热药监制其寒性,取其利而制其弊,疗效倍增;至于食积作泻,配入少量大黄,荡涤宿积,推陈致新,泄泻自止。
药物的功效并不完全取决于药物的性味,还要看药物作用于某一脏腑经络后所起的作用。若某一药物作用于某一脏腑经络后,推动助长了该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我们就认为该药对该脏腑经络所起的是补益作用;如果它阻遏削减了该脏腑经络的亢奋之性,我们就认为该药物对该脏腑经络所起的是泻下作用。胃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胃肠以降为顺。在健脾开胃的方剂中配入少量大黄正是取其泻下通肠之效,增强肠胃的消导之功,推动脾胃的运化之力,荡涤肠胃残存之宿食。推陈纳新,促进食欲。从而起到健脾开胃、醒脾消食之效。
中医用药之难,关键在于配伍与剂量。药物配伍在不同的方剂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效用。众所周知,大黄既能在泄热通肠的三承气汤中应用;也能在温脾泻下的温脾汤中应用。二者同取了它的泻下之效。所不同的是承气汤性用同取而温脾汤舍性取用。那么大黄为什么就不能配伍在醒脾开胃的方剂中取其开胃消食之用、配伍在健脾燥湿止泻的方剂中取其燥湿健脾止泻之效呢?
在煎煮法度方面,大黄用于泄热通便多为后下;用于活血通经多用酒浸或酒洗。久煎会消耗其具有泻下作用的蒽醌及挥发油,而对其苦味却消耗甚微。我们在健脾开胃、燥湿止泻的方剂中应用应该是取其味苦燥湿之用而舍弃其寒凉泻下之性。故在临床应用时应与其他药物同时煎煮为宜,但在苦寒泻下的方剂应用还是以后下为好。
综上所述,大黄刚中有柔,能泻能补,能急能和,入寒凉剂则泻下;入消导剂则消食;入健脾剂则燥湿;入健胃剂则开胃。可见药物的性味不能完全决定药物的功效,甘温药绝非只能补益;苦寒药也绝非只能泻下。药物的性味是固定不变的,但其功效是可以通过不同的配伍而改变的,关键在于医家如何变通应用。作为一名中医,不能只拘泥于古说。而应知常达变,因证选药。或取其性,或取其用,或取其一用,或取其多用,或性用同取。方不失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之旨。
中医学的许多理论都来源于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实践手段日益丰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许多旧的理论有的与现代实践结果不符而被否定,有的因认识肤浅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大黄作为药物问世以来,即被冠以泻火攻下、苦寒败胃之说。古理难违,人云亦云,沿袭千古已成定论。但不论从理论角度分析还是从实践角度总结,大黄确实具有健脾开胃、消积化食、燥湿止泻之性。可能不少同道也有同感。今笔者冒昧提出大黄的健脾开胃、燥湿止泻之说,绝非为标新立异,而是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结合理论分析,为大黄的功效作了一番肤浅而全面的客观总结,意欲公正而全面地揭示其临床功效,弃之用之,任凭同道鉴之。
(0)

相关推荐

  • 『古方新解』《千金方》肝实热方配伍用药规律初探

    <千金方>作为第一部以脏腑门分类方剂的方书,开创了后世方剂脏腑分类的先河.也为后世辨证施治提供了准绳,其从第十一卷至第二十卷的10卷内容均为脏腑方剂,可见当时对脏腑用药相当重视,体例上也都 ...

  • 醒脾和健脾有什么区别

    醒脾和健脾是不同的:健脾是指脾气稍有不足,导致脾促进消化的功能降低.此情况要服用补益脾气的药物,以调理脾胃为主,来补充脾气的不足,这样才能使食物转化为自身的能量.醒脾主要针对的是脾气被湿气困住,导致脾 ...

  • 江南名医杨少山擅治脾胃病,学术经验概览

    一.用药轻柔,顾护脾胃 脾胃者,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矣.<医宗必读>云:"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

  • 『中医知识』药引和中医方剂的组成有关

    中医的归经学说,是以经络脏腑理论为基础的.经络是人体血运行的通路,它网络周身,通达表里,内连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筋骨皮毛,使内外表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不同的药物所发挥的作用,与各个脏腑和各 ...

  • 【28年溃疡性结肠炎——健脾温肾止泻】方...

    方某,男,66岁.腹泻,混有黏液28年.初诊:自述28年前,因饮食不洁,出现腹泻.腹痛.黏液便,曾按急性肠炎用黄连素片及四环素片治疗,虽有缓解,但常因饮食失宜而复发,每天5-6次,后做肠检,诊断为溃疡 ...

  • 【王幸福:苍术燥湿健脾,止泻圣药 】

    临床上治疗脾胃病时,最爱用的两味药,一是白术,一是苍术. 两术同温,一润一燥,用得好是相得益彰.脾虚便秘,大量用生白术, 脾虚腹泻,大量用苍术,鲜有攻无不克的. 苍术是术的一种. 术之名始载于< ...

  • 健脾温肾止泻汤治虚性泄泻。黄芪30克、党...

    健脾温肾止泻汤治虚性泄泻. 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升麻9克.桔梗9克.柴胡9克.茯苓12克.炒扁豆15克.炒苡米20克.砂仁6克.(后下).补骨脂15克.五味子15克.肉豆蔻9克.吴茱萸 ...

  • 肠道疾病健脾温肾止泻汤治虚性泄泻。

    肠道疾病 健脾温肾止泻汤治虚性泄泻. ​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升麻9克.桔梗9克.柴胡9克.茯苓12克.炒扁豆15克.炒苡米20克.砂仁6克.(后下).补骨脂15克.五味子15克.肉豆蔻 ...

  • 大黄可健脾止泻,醒脾开胃

    ⊙作者:杨承岐 ⊙编辑:杏林君 大黄苦寒,有泄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因其性峻烈,泄热神效,故有将军之称.历代不少医家都认为大黄苦寒而有脾胃虚寒者禁用之戒. 大黄果真苦寒败胃,只能泄热通便吗? ...

  • 补肾祛湿、健脾止泻,这些方法一定要试试!

    芡实 想必大伙儿都知道吧? 毕竟江湖都传言: 它是女人的"不老米" 男人的"长寿米" 可想而知,它的本领是有多强大了! 今天小薇就带你们见识一下~ 芡实,顾名思 ...

  • 健脾:把大米这样做,补益元气还能止泻

    天天在吃饭,你知道米饭里也能治病养生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郑艳华怎么说-- " 粥油 " 将大米.小米一起用来熬粥后,很大一部分营养进入汤中,其中尤 ...

  • 这些穴位,顶得上一个大药库,能调百病 健脾止泻

    太渊穴+商丘穴 = 参苓白术丸 肺经的太渊穴, 脾经的商丘穴,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 【每日一膳】莲藕百合排骨汤:益胃健脾、养血补益、生肌止泻,主治肺热咳嗽、烦躁口渴、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 邀请朋友给留言点赞 只要您有9个❤ 即可获得奖品 注意是给您的留言点赞 不是给文章点赞哦! 送完即止 交易担保 陆氏药膳铺子 陆氏花茶:玫瑰花.胎菊花.金银花.黑枸杞.薄荷茶.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