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开春走进一个牛姓人聚居的胶东村庄,名叫“登登口” 2024-06-21 17:31:56 今年是辛丑牛年,现在刚开春,本文也应景介绍一个牛姓人聚居的胶东村落,它叫做“登登口”,位于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的辖区内。“登登口”村的位置很好找,沿着文登城区的世纪大道一路向南,快到张家产镇驻地的时候,会看到一高一低两条公路隔空交汇的地方。从那里向北眺望,河畔处的村庄就是“登登口”。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登登口村,这个称呼当中有三个“登”字,第一次听说的朋友,或许会觉得有些拗口。那么,“登登口”这个名字是如何来的呢? 根据《文登地名志》的记载,明末先民来此定居,因为村傍河床,多有卵石,人行其中,噔噔作响,故名“噔噔口”,后来演变为“登登口”。登登口村有牛、王两姓,其中以牛姓为主。该村牛姓有“世”、“序”、“元”、“书”等辈分,与不远处的告驾口村的牛姓系出同源。听登登口老人说,村里过去也曾有牛氏家庙。总体来说,牛姓在文登算是中等规模的姓氏,还比较常见。《文登市志》载:1985年时统计,文登范围内牛姓有2000余人,与时、殷、曹、赛、迟、郑、唐、梁、胡、韩、阎、苏、江等姓氏规模大体相当。 在有牛姓人分布的文登村庄当中,登登口算是比较出名的一个。这不仅是因为这个村规模较大,集体化时期这里干了不少大工程也是缘由之一。 从公路进村,需要从小河上的一座石桥跨过。这座桥名为“登登口桥”,修建于1969年,如今已被列为威海市历史建筑。桥虽不长,但系人工用石块砌成,也是凝结了老一辈人的智慧和汗水。 而跨过桥进村之后,就是登登口村的大街。在大街的东边向西眺望,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老式大礼堂,它旁边同样挂着“威海市历史建筑”的牌子。查询资料方知道,这座大礼堂也是1969年修建,面积约540平方米,在附近十里八乡,算是有名的“大房子”。与石桥类似,这座大礼堂也是当年登登口村组织社员修建的。礼堂外墙上的大石块,也都是人工从采石场搬运下来,再由石匠一点点打磨好的,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登登口村人“能吃苦、能干事”的“老黄牛精神”。 而大礼堂建成之后,在这里进行了不少文艺演出,当年这也是让登登口村民引以为豪的事情。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大礼堂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仍屹立在村中,犹如登登口村的地标和精神图腾。以往过年的时候,在外的游子回到村里,也都会专门到大礼堂“打个卡”。而没有回来的人们,只要看到大礼堂的图片,心里也很快就会想到“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个村庄。 赞 (0)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山东省—-— 威海市文登市高村镇万家村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冬日的清晨,当汽车缓缓驶入文登区高村镇万家村地界,古村落的模样渐渐浮现在眼前:青砖黛瓦的胶东民居整齐排列,烟囱上升起袅袅炊烟,日子就这样在这里静静流淌了 ... 山东省卫氏村庄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宋村镇下徐村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因寺桥村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上庄镇东上庄村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东莱街道林家庄村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卫家疃村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卫楼 ... 看图:走进一个冷姓人较多的村庄,海阳市朱吴镇冷家村 冷这个姓氏,在胶东半岛的规模虽然不是太大,但分布还算广泛,平度.招远.胶州.海阳.乳山等地,皆能见到冷姓聚居之村庄.以前曾给大家介绍过平度的冷戈庄和海阳的西夏屋庄,这次要介绍的地方,也在海阳地界内,不 ... 走进海阳市发城镇前寨后村,一个张姓人聚居的美丽村落 在海阳市的历史区划当中,曾经有一个叫做"北埠后乡"的地方(现合并至发城镇). 就位置来说,这个"北埠后乡"地处南榆山以北.发城以南的范围内.其下辖的二十多个村庄 ... 走进莱阳一个“单”姓人聚居的村落,团旺镇的“东南岩” 半岛单姓,于高密为望族,在烟威地区,龙口.乳山的规模较大,此前介绍过的单姓村庄,多在这两个地方.不过,本文的主角虽然也是单姓村庄,但区划却在别的县市.它就是莱阳市团旺镇下辖的东南岩村. 东南岩村原属中 ... 招远蚕庄镇童家村,一个童姓人聚居的村落 "贾路娄危,江童颜郭."童这个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的位置比较靠前,但此姓在胶东半岛的规模并不算太大.就县市区来说,莱州.招远和龙口等地相对更常见一些,下面要介绍的, ... 看图:走进海阳市朱吴镇台子村,姜姓人聚居,板栗园有名 姜,是胶东半岛的常见姓氏,很多县市区都有集中分布.以烟台海阳市为例,该市辖区内的姜姓村庄颇多,发城.郭城和朱吴这三个乡镇尤其典型.这次要介绍的村庄,就是这片区域内的一个姜姓人聚居地,它的名字叫做&qu ... 看图:走进一个徐姓聚居村庄,名叫高卓,在莱阳市万第镇 徐姓,是胶东常见姓氏,大多数县市区都能见到徐姓聚居的村落.这次要介绍的村庄,就是一个例子.它的名字叫做"高卓",在莱阳市万第镇. 从地图上看,高卓村在莱阳其实算是一个相对" ... 朱氏家族的这8大历史第一,每一个朱姓人都应该知道!!!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朱",先点上面蓝字朱氏总群,再点关注,每天免费阅读. 我们朱氏家族,风风雨雨走过了几千年.朱氏的子孙留下了灿烂的朱氏文明,留下了那些"历史第一&q ... 牛继马后,司马氏统一了三国,却被一个牛姓小吏夺取了江山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东汉末年,群雄竞立,曹操.曹丕父子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夺得东汉三分之一天下,建立魏国,自以为江山永固,万世长存,谁知却有三马同槽,最终被 ... 在即墨见到一个沃姓人建立的村庄,联想起蓬莱沃姓的历史 "沃",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姓氏,安徽.江浙一带较多,而北方则比较少见.在胶东地区,笔者此前也只是在蓬莱县志上见过沃姓人,直到前几天才知道青岛即墨华山镇的沃家泊子村有沃姓分布. 当时我 ...
今年是辛丑牛年,现在刚开春,本文也应景介绍一个牛姓人聚居的胶东村落,它叫做“登登口”,位于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的辖区内。“登登口”村的位置很好找,沿着文登城区的世纪大道一路向南,快到张家产镇驻地的时候,会看到一高一低两条公路隔空交汇的地方。从那里向北眺望,河畔处的村庄就是“登登口”。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登登口村,这个称呼当中有三个“登”字,第一次听说的朋友,或许会觉得有些拗口。那么,“登登口”这个名字是如何来的呢? 根据《文登地名志》的记载,明末先民来此定居,因为村傍河床,多有卵石,人行其中,噔噔作响,故名“噔噔口”,后来演变为“登登口”。登登口村有牛、王两姓,其中以牛姓为主。该村牛姓有“世”、“序”、“元”、“书”等辈分,与不远处的告驾口村的牛姓系出同源。听登登口老人说,村里过去也曾有牛氏家庙。总体来说,牛姓在文登算是中等规模的姓氏,还比较常见。《文登市志》载:1985年时统计,文登范围内牛姓有2000余人,与时、殷、曹、赛、迟、郑、唐、梁、胡、韩、阎、苏、江等姓氏规模大体相当。 在有牛姓人分布的文登村庄当中,登登口算是比较出名的一个。这不仅是因为这个村规模较大,集体化时期这里干了不少大工程也是缘由之一。 从公路进村,需要从小河上的一座石桥跨过。这座桥名为“登登口桥”,修建于1969年,如今已被列为威海市历史建筑。桥虽不长,但系人工用石块砌成,也是凝结了老一辈人的智慧和汗水。 而跨过桥进村之后,就是登登口村的大街。在大街的东边向西眺望,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老式大礼堂,它旁边同样挂着“威海市历史建筑”的牌子。查询资料方知道,这座大礼堂也是1969年修建,面积约540平方米,在附近十里八乡,算是有名的“大房子”。与石桥类似,这座大礼堂也是当年登登口村组织社员修建的。礼堂外墙上的大石块,也都是人工从采石场搬运下来,再由石匠一点点打磨好的,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登登口村人“能吃苦、能干事”的“老黄牛精神”。 而大礼堂建成之后,在这里进行了不少文艺演出,当年这也是让登登口村民引以为豪的事情。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大礼堂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仍屹立在村中,犹如登登口村的地标和精神图腾。以往过年的时候,在外的游子回到村里,也都会专门到大礼堂“打个卡”。而没有回来的人们,只要看到大礼堂的图片,心里也很快就会想到“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个村庄。
今年是辛丑牛年,现在刚开春,本文也应景介绍一个牛姓人聚居的胶东村落,它叫做“登登口”,位于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的辖区内。“登登口”村的位置很好找,沿着文登城区的世纪大道一路向南,快到张家产镇驻地的时候,会看到一高一低两条公路隔空交汇的地方。从那里向北眺望,河畔处的村庄就是“登登口”。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登登口村,这个称呼当中有三个“登”字,第一次听说的朋友,或许会觉得有些拗口。那么,“登登口”这个名字是如何来的呢? 根据《文登地名志》的记载,明末先民来此定居,因为村傍河床,多有卵石,人行其中,噔噔作响,故名“噔噔口”,后来演变为“登登口”。登登口村有牛、王两姓,其中以牛姓为主。该村牛姓有“世”、“序”、“元”、“书”等辈分,与不远处的告驾口村的牛姓系出同源。听登登口老人说,村里过去也曾有牛氏家庙。总体来说,牛姓在文登算是中等规模的姓氏,还比较常见。《文登市志》载:1985年时统计,文登范围内牛姓有2000余人,与时、殷、曹、赛、迟、郑、唐、梁、胡、韩、阎、苏、江等姓氏规模大体相当。 在有牛姓人分布的文登村庄当中,登登口算是比较出名的一个。这不仅是因为这个村规模较大,集体化时期这里干了不少大工程也是缘由之一。 从公路进村,需要从小河上的一座石桥跨过。这座桥名为“登登口桥”,修建于1969年,如今已被列为威海市历史建筑。桥虽不长,但系人工用石块砌成,也是凝结了老一辈人的智慧和汗水。 而跨过桥进村之后,就是登登口村的大街。在大街的东边向西眺望,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老式大礼堂,它旁边同样挂着“威海市历史建筑”的牌子。查询资料方知道,这座大礼堂也是1969年修建,面积约540平方米,在附近十里八乡,算是有名的“大房子”。与石桥类似,这座大礼堂也是当年登登口村组织社员修建的。礼堂外墙上的大石块,也都是人工从采石场搬运下来,再由石匠一点点打磨好的,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登登口村人“能吃苦、能干事”的“老黄牛精神”。 而大礼堂建成之后,在这里进行了不少文艺演出,当年这也是让登登口村民引以为豪的事情。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大礼堂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仍屹立在村中,犹如登登口村的地标和精神图腾。以往过年的时候,在外的游子回到村里,也都会专门到大礼堂“打个卡”。而没有回来的人们,只要看到大礼堂的图片,心里也很快就会想到“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