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开后,便成了一味治疗食管反流的良药

小编导读

说到栀子,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传唱甚广的《栀子花开》,凭借花朵的美貌,栀子还被选为历史文化名城岳阳的市花。而在小白花开过之后,还会结出一味临床常用的中药——栀子。这味进入了《神农本草经》,又被医圣张仲景所看重的药物,都有哪些功效呢?来文中了解一下它吧!

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伤寒论》中关于栀子的条文有以下几条:第76条讲余热内扰胸中:“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第77条讲热郁胸中,“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第261条讲湿热郁蒸,热邪较重,“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第79条讲热郁胸中兼中焦气滞,“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栀子,从仲景的条文中学习其配伍方法,如栀子配豆豉,不仅能治心烦失眠而且能治疗小便疼痛。余常用栀子豉汤加酢浆草;栀子配干姜,是寒热同用法,治疗胸膈有热,中焦有寒;栀子配黄柏,治疗黄疸热重于湿;栀子配厚朴,治疗腹满心烦不安,常见于小儿积食症。

栀子生用能泻心,炒黑能止血,因其苦寒故一般炒用。《伤寒论》有明示:旧有微溏者,不可用也。而炒后无论大便性状如何皆可使用。

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这个我们皆熟悉,主要用于虚性脏躁。而对于实证脏躁而言,常用栀子配豆豉,加竹茹、菖蒲。栀子配豆豉,宣发解郁、清热除烦,而竹茹清化热痰,菖蒲开心通窍。

吴茱萸与焦栀仁的配伍,实崇左金丸之意,为何用焦栀仁替代黄连?黄连在脾虚寒夹热的情况下使用,恐其苦寒伤胃,但又要清散肝胃郁热,故选用焦栀仁为妥。焦栀仁归三焦经,作用远较黄连平和,既可清平肝木,又可清散脾胃之郁热,可制全方过于温燥,耗伤气津。其组方体现了温清补泻、辛开苦降合用的法则。功效温中补脾,清热散郁,因此中焦寒热、虚实夹杂得以兼顾。

诸位先贤,最善用栀子者,叶天士也。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阐述栀子能“解其陈腐郁热,宣其陈腐郁结,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特别适用于邪热弥漫三焦之证。例如上焦热痹,取栀子豉汤宣肺清热开痹,里热重者加黄芩。

余师其法总结出栀子豉汤合宣痹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佳效。方药如下:炒栀子6g,豆豉10g,射干10g,郁金10g,枇杷叶20g,杏仁10g。

又总结出宣上清热渗湿法,治疗咳喘、浮肿皆有良效。方药如下:炒栀子6g,豆豉10g,杏仁10g,枇杷叶20g,茯苓30g,薏苡仁30g,通草10g,滑石10g。以栀子豉汤开胸散结清热,合杏仁、枇杷叶揭上盖、开下窍,合茯苓、薏苡仁、滑石、通草渗湿于下。诸药合用,可使肺气通,肺热清,水道通畅,喘咳、水肿必愈。

另外,栀子善治跌打损伤。民间验方消肿散,主治跌打损伤引起的瘀肿疼痛。药物组成:栀子10g,杏仁5g,红花1g,蝉衣1g,大黄10g,冰片2g,芒硝10g,诸药打粉,与醋调匀,外敷患处,疗效甚佳。余在临床中,凡见疔疮痈毒及跌打损伤肿痛者,皆用本法。

医案分享

徐某,女,58岁。2019年5月28日初诊。

主诉:咳嗽、颜面浮肿1周。

病史:患者既往有慢性咳嗽病史,时常反复发作。近1周来,因外感后出现咳嗽加重,颜面浮肿,口干口渴,大便正常,舌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湿热郁滞于肺,肺失肃降。

方药:栀子豉汤与宣痹汤加味。

炒栀子6g,豆豉10g,黄芩10g,杏仁10g,蝉衣10g,枇杷叶20g,茯苓30g,白茅根30g,薏苡仁30g,通草10g,滑石10g,生姜10g,红枣6枚。7剂。

二诊:药后咳嗽明显好转,浮肿消失,继以上方巩固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