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长处方终于来了!医生工作量会增加吗?
基层医生为求平衡,一般会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在注明情况后,给符合要求的慢病患者开具15天的处方。然而,每半个月就得上医院排队看病、买药依然给患者用药带来了不便。
4月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规定:“根据患者诊疗需要,长期处方的处方量一般在4周内,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慢性病特点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12周。超过4周的长期处方,医师应当严格评估,强化患者教育,并在病历中记录,患者签字确认”。
该《意见稿》一旦通过审核,就意味着4-12周处方量的慢性病长处方将获得全面支持。
长处方将增加基层医生工作量?
专家:不必过于忧虑
为理清长处方对基层医生工作的影响,“基层卫生健康”采访了福建省晋江市医院副院长、晋南分院院长尤夏洪。他表示疫情期间福建省医保局已经出台文件支持医疗机构为慢病患者开具长处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长处方的利弊已初现苗头。
长处方背景下,患者减少了来回奔波的麻烦,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升,但是导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及次均门诊药费增加。更重要的是慢病患者减少就诊次数后,慢病相关指标不能及时得到检查,导致用药期间的慢病并发症风险增加。
尤夏洪表示,要保障慢病患者的用药安全,参与慢病管理的全科医师就要提高患者管理频次,及时把握患者慢病用药和控制情况,并对患者提出检查检验的意见建议。
为了保障长处方的安全,《意见稿》对长处方的开具与终止、长处方用药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如:
同时,《意见稿》还提出了,建立安全用药监测与报告制度、加强对使用长期处方患者的用药教育等要求。
《意见稿》为了降低风险提出的种种措施最终都要依靠参与慢病健康管理的基层医生来执行。这是否会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生的工作量呢?
对此,尤夏洪认为不必过于担心,目前慢病的治疗方案已基本是标准化,只要是慢病非急性期,评估与随访工作都是相对简单的。但他仍然建议,尽量不开具超过4周的长处方,保障患者就诊的频率,便于及时体查,调整用药方案。
《长期处方规范》的实施有何意义?
2020年,深圳市卫生计生委科研项目基金组织学者对深圳市罗湖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慢性病长处方试点工作进行了调研。其报告中一个重要的结论即“实施长期处方最大的变化是患者减少了在社康中心的就诊次数,慢病患者下沉转诊到社区健康中心就医,家庭医生签约率、慢病管理工作量和药学服务工作量等明显增加,说明长期处方政策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运行很有益处”。
探索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长处方管理制度,能够优化利用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速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所以,国家一直在这一条路上做着有益的尝试。
2015 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8年发布的《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均对长处方的实施起到了指导性作用。而2020年国家医保局在疫情中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优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推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则为长处方的广泛试点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0年7月,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炳光就长处方实施情况接受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医保部门于疫情期间先做了一些试验,其实效果也很不错,各方面反映都挺好。医保部门正在评估,也希望慢病长处方制度能够长期化,实际上这个对参保人和对医保基金都是非常有利的。
与国外长处方的广泛应用相比,目前我国长处方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意见稿》的公布迈出了长处方管理规范化的第一步,也希望未来长处方管理能够与慢性病治疗一样标准化,配套化,为基层执行长处方带来便利。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基层卫生健康(ID:yxj-jcwsjk)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