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浙江这么做
6月1日,省发展改革委召开《浙江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通气会。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谢晓波,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曹启峰,省经信厅总工程师苗文斌,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沈江平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6月1日,省发展改革委召开《浙江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通气会。
有哪些精彩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谢晓波作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以往我省每五年编制的都是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变为中医药发展规划,作出这样的调整有何考虑?这次《规划》与以往相比有哪些突出特点和亮点?
谢晓波:以往我省编的都是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由省卫健委牵头编制。根据郑栅洁省长指示,“十四五”调整为编制中医药发展规划,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由我委牵头编制。正如刚才我介绍的,这在我省历史上是首次,在全国也是率先探索,得到了国家中医药总局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作出这样的调整,主要考虑中医药不仅是民生大事业,也是发展大产业,具有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中医药的发展包括中医医疗服务、中药产业、中医药科研、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也是把中医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来抓。因此,《规划》名称上,由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调整为发展规划;内容上,坚持系统理念、系统方法,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产业等协调联动发展,推进中药材种植、生产、流通、使用全产业链发展和跨界融合发展,体系化、全链条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这次《规划》与以往相比有以下五方面特点亮点:
一是体现系统性谋划,这是编制中医药发展规划的主要考虑,也是这次规划最大的特点和亮点。
二是体现全方位融入。《规划》注重把中医药工作与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协同推进。比如,与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相结合,提出强化中医药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中医药高能级科创平台等举措;与数字化改革相结合,提出中医药+互联网健康服务、完善中医药智治监管等举措;与乡村振兴和26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结合,提出依托中药材种植推动富民增收等举措。
三是体现补短板提升。《规划》针对我省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补短板措施。《规划》针对我省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补短板措施。比如,针对中药产业规模不大、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中药材种植业高品质发展,推进中药产业集群建设,培育20家左右超十亿级中药龙头企业等举措;比如,针对在国家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排位低的问题,提出要加强中医医院强院建设,建设具有鲜明中医专科特点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等举措。
四是体现深层次改革。《规划》围绕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在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完善中医医保政策、加快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构建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中药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系列改革举措,着力构建整体智治的中医药治理体系。
五是体现清单化落实。《规划》提出了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清单,其中重大项目115个,涉及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产业、科研创新等, “十四五”计划投资560亿元,作为落地《规划》的重要抓手。
记者:《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我省中医药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请问下一步如何推动《规划》落地见效?
谢晓波:规划再好,关键在于落地。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推动规划蓝图早日变为现实。
■ 抓责任落实。将《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责任分解,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目前已分解形成76项目标任务责任清单,正在征求部门意见。
■ 抓监测评估。实行《规划》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制度,定期对《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开展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省经信厅总工程师苗文斌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当前,全社会对中医药高度关注,各级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省经信厅作为中药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对如何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考虑,是否会出台相关产业政策?
苗文斌:省委、省政府把中药产业作为我省历史经典产业、惠民富民产业,加强顶层设计、抓好推动落实。省经信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坚持部门协同、政企联动,着力推动中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 支持山区26县发展。制定《浙江省山区26县生物科技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将发展中药产业作为山区26县生物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鼓励引导重点县(市、区)结合实际,打造高品质浙产道地药材基地,推动药食同源发展,开发推广新型保健食品。
下一步,省经信厅将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三季度前印发《关于浙江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集成政策、强化服务。
二是围绕中药材种(养)植、中药加工制造、流通、中药后服务、中药制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努力构建中药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浙产好药”产业品牌。
三是加快中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支持中药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引导中药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动中药煎制装备和工艺革新。
四是重点在山区26县一体推进“名品+名企+名产业+名产地”发展,培育“新星”产业群和特色小镇。
五是充分发挥有关学会协会在行业自律、标准制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政企合力推动中药产业发展。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沈江平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中医药最前端的中药材种植业,请问省农业农村厅是如何抓好中药材的种植,发展中药材产业,保障中药材品质和质量的。
沈江平: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和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药材好,药才好”。浙江省是全国重点中药材产区之一,中药材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新老“浙八味”等道地药材品质上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浙产道地药材在全国的中医药发展中有重要地位。中药材作为浙江十大历史经典产业,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和保护中药材产业发展,近年来,我省以“道地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为重点,积极推动中药材高质量发展,为农民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健康浙江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厅重点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组织制定了中药材省级标准、团体标准;编制《中药材全过程标准化操作手册》和“生产技术模式图”,通过示范引领和技术培训,积极推广标准使用和生态化生产技术,建立了特色小品种作物农药登记补贴政策和中药材合格证管理制度,有力保障了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下一步我厅将认真落实《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规划实施,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 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政策和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我省中药材产业布局,引导优势资源向中药材产业集聚,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 加强协作攻关,提高创新水平。完善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机制,积极培育道地药材新品种,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做强产地加工,不断提升中药材质量品质。
✦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 “浙产好药”知名度。强化浙产道地中药材的原产地保护和产区环境保护,积极培育新老“浙八味”区域性公共品牌,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 “浙产好药”知名度。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曹启峰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在基层有着广阔的空间。省卫生健康委在满足广大基层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
曹启峰:“十三五”期间,87%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55家县级中医院牵头成立了县域医共体,实现“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9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1%乡镇卫生院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96%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4%村卫生室能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62个县(市、区)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率达6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约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的1/3。
“十四五”期间,省卫生健康委将紧紧围绕“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把中医药工作的重心向基层倾斜,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 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壮大服务队伍。加大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力度,实施中医全科医师倍增计划,每年选派200名基层中医全科医生、骨干人才进修学习。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吸引和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保障的长效激励机制。开展基层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探索试点基层中医药人才订单培养模式,面向基层培养乡土型、本土化中医药人才。加强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以师承方式培养基层实用型人才。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供稿:社会处
编辑:来莹芳
责编:陈梓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