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人在江湖怎能不孤独
昭和-晚安
在香港,亦舒被称为经典言情作家,金庸被称为经典武侠作家,而亦舒的哥哥倪匡(即卫斯理)则被称为经典科幻作家。
在他的作品里,天马行空,诡谲神奇的想象俯拾即是,令人慨叹。
就是这样一个将时空,外星生物,特异功能等等超出平常人想象的元素纵情肆意地投入到他的作品当中的作家,也曾创作出别具风情的武侠小说。
最令人熟知的,大概就是后来经过林青霞的传神演绎而成为一代经典的《六指琴魔》。
电影当中,一个被仇人追杀,坠落悬崖的孤女,得到高人指点,修炼出令人闻风丧胆的魔琴奇功,于是所向披靡,报仇雪恨。
然而最初的时候,她失散多年的弟弟却将她视为杀人狂魔,与之针锋相对,这样进退两难,无从辩白的处境构成了整部电影最让人提心吊胆的矛盾。
由最初的矛盾,到最终的化解,无论结局是皆大欢喜,还是辛酸悲凉,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还是坏人得逞,依旧逍遥法外,总而言之,每个人种下各自的因,最终收获各自的果。
因果相续,自求多福,或者各寻死路,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生,所有人的一生,这就是江湖。
每个武侠作家的笔下,都有属于自己的动荡江湖——古龙的潇洒豪情,流浪气质;金庸的正气凛然,大侠做派;梁羽生的正邪矇昧,寥落悲凉。
到了倪匡这里,则是简单纯粹的正邪不两立,为情所困,有恩报恩,有怨报怨,你读不出多么复杂深沉的人性,但是他的江湖,妙在那一点酣畅淋漓。
然而,这些武侠作家笔下跌宕起伏的江湖,都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气质,那就是孤独。
这个世上本没有江湖,身不由己的人多了,也便成了江湖,孤独漂泊,匍匐前行的人多了,也便成了江湖。
金庸的孤独,是林平之本来纯良侠义的心性,却被阴谋步步紧逼,最终身负家仇,坠落邪恶深渊,自我吞噬的孤独。
古龙的孤独,是谢晓峰一个人风风雨雨,寻不到知己,更难寻敌人,喝酒无法拼一场视死如归的醉,下棋无法得一个死而无憾的对手的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梁羽生的孤独,是卓一航徘徊在道义与爱情之间,既不能负天下苍生,又不愿负翩翩佳人,只好自我拉扯,自我毁灭,最终永留遗憾在心头的孤独。
而倪匡的孤独,是《红镖》里的秦凤姑,丈夫李四因为见异思迁,爱上风情万种,独当一面的女寇首玉娘子,从此性情大变,改正归邪,她还以为他遭人毒手,死于非命,抱着他的骨灰在尘世间如履薄冰,受到各方人士污蔑陷害,心中含冤,更含落寞苦恨,最终深入虎穴,在茫茫雪山之中苟延残喘,孤军奋战的孤独。
孤独是行走江湖的必备素质,孤独,也是每一个混迹江湖的人的必然宿命。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今天陪你策马扬鞭的人,明天是不是在别人的床畔温柔缠绵;你永远不知道,今天和你同仇敌忾的人,明天是不是就与你倒戈相向,反目成仇;因为你不知道,今天对你忠心不移,嘘寒问暖的人,明天就视你为牛鬼蛇神,众矢之的。
这所有的孤独,秦凤姑都品尝过,而且一一放在心间,独自消受,没有人理解,没有人体谅。
最开始的时候,她柔柔弱弱的一个人,走在青天白日间,抱着夫君的骨灰盒,不是招摇过市,也不是伪装做秀,孤独得像一把清冷的月光。
最后的时候,她心如死灰的一个人,在鲁南连绵起伏,地势险峻的山间,为了心中愤愤不平的火,所以栉风沐雨,大开杀戒。
因为她不将别人放上砧板,自己就会沦为别人的鱼肉,她何尝想成为一个茹毛饮血的女魔头,是江湖的凄风苦雨一步步让她成为今天「心狠手辣」的秦凤姑。
《红镖》这部小说让人情根深种的,不是李四深陷「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感情漩涡里沉沦的男性情结,不是他朝秦暮楚,最后关头展现出来的人的为求自保,弃任何道德仁义于不顾的劣根性,不是不看到最后无法明白的,原来知人知面不知心,原来江湖风波险恶,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世道,也不是直到最后,秦凤姑才恍然醒悟的,陌上人如玉,或许是最致命的毒,而那个平凡普通,但是始终不离不弃的人,才值得将一生托付,而是秦凤姑独自一人,怀揣着满心不为人知的寂寞苦楚,在苍茫雪山里冒着性命危险,一个人步步为营,杀出重围的孤独。
没有人是生来的魔鬼,也没有人能做永生永世的天使——到最后我们出落成的样子,也许是性格使然,但是也有无可退却的原因,是时势所迫。
时势固然能够造人,时势诚然也能毁人,而更多的人,其实都是哽咽匍匐在历史中的牺牲品——那死于大火的累累的尸身,辨认不出各自身份的枯干焦黄的肢体,就是这些命比蝼蚁还贱的人,成为绝处逢生的「英雄」背后那比灰尘还轻薄,却比深渊更沉重的残酷命运的负荷者。
面对命运的无常,面对人生的苍凉,面对江湖的险恶,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无名无姓地死无葬身之地。
一个人挣脱出来了,千千万万人倒下了——这就是江湖的荣耀,这就是江湖的惨烈,但无论如何,这也是江湖的真相。
秦凤姑枪杀了让她千疮百孔,苦大仇深的李四和玉娘子,但是天知道,咽下这口气之前,她走过怎样苦乐自知,坑坑洼洼的一条漫漫长路。
虽然最后有了一个男人的不离不弃,无怨无悔,这是小说里难得的温情,但是曾经独自艰难走过的山山水水,蹉跎岁月,始终是深埋在她心里的荆棘,融化不掉,也拔不出来。
读着读着,之所以感到荡气回肠,黯然销魂,是因为仿佛在她身上,目睹了自己曾经走过的寂寞年华,看到了自己曾经被质疑,被冷落,被背叛,被挤压,但是一步步艰难成长,一步步捱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刻骨回忆。
倪匡的这部小说,可圈可点处有之,无法说圆处有之,比如为表现玉娘子心思缜密以及心狠手辣所以描写她养了一大群恶狼,特地在风雪之夜放它们出来追踪攻击秦凤姑和铁雄,但是在小说结尾最荡气回肠的「决战」部分,它们已然销声匿迹。
氛围营造得惊心动魄,但是最终似乎草草收场,在《六指琴魔》里也有类似迹象——姐弟间相认,矛盾的化解太过轻易陡然,让人感到有些恍惚虚弱。
打开书,江湖就在书里的刀光剑影之间,合上书,江湖就在身处的婆娑众生世界。
所以那些铿锵单纯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或者「士为知己者死」的道理仍然还在人的心中回荡不绝。
这也许就是为何,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喜欢看武侠小说的缘故。
因为武侠小说里面,有我们能够看到的现世真实——比如利来利往,墙倒众人推;因为武侠小说里面,有我们愿意看到的现世真实——比如心怀正义,不卑不亢。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