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想要欲扬先抑,但大可不必捧高踩低

带你解读职场,与我一起成长

1

分不清楚是敌是友
就不要欲扬先抑
现在的一些营销套路让我越来越搞不懂,尤其是网络流媒体出现了一点风吹草动,有了任何可以拿来作为噱头的话题,无一例外的都逃不过标题党们的各种改版吸引眼球。
对于网上同一新闻出现多个版本,早已见怪不怪,但是那些越来越变了味的东西,我们又该怎样去消化。
尤其是其中一种现象——本来的用意是想夸赞某人,但总是会在开头先说他的种种不好引起人们产生愤怒,最后再来个原地大反转,通过前边的“不好”,来衬托后边的“好”,还顺便来了一手层次升华。
网络用语:“我掏出四十米的大砍刀,给这位友军削了个苹果”也就此应运而生。
很多做文案工作的人,语文学得肯定很棒,因为我觉得他们把“欲扬先抑”用得如鱼得水,一次两次的可能还会吸引眼球,但是太多次过后,人们也会厌烦这种方式的,所以真的得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

2

并不是所有的夸奖
都需要通过贬低来做衬托
时隔两年,又在抖音上刷到詹青云的视频。
我记得这个女孩,她参加了第五季的《奇葩说》并一战成名,那时她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犀利的观点和丰富的内涵。
但是随着她出名后很多的公众号写她,题目却变成了:
“那个既无趣又长相又不出众的女孩,凭什么最后赢了?”
“同样是相貌平平的女孩,你和詹青云之间差的到底是什么?”
“贵州山区都能跑出金凤凰,你又为什么不行。”
我知道这些公众号可能是想夸她,是想鼓励更多平凡的人,甚至是贫穷的人,通过她的事例,来激励自己走向成功。
但是让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这种夸奖需要通过贬低她来衬托这种行为,让我看不到写那些文章的人,对詹青云本人的尊重,我只看到了他们疯狂的把“贵州山区”、“贫穷”、“相貌平平”这些不怎么美好,甚至带着嘲讽意味的标签,贴到她的身上。
我很难想象她本人,会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她拼命的向上爬,后来她成功了,她以为别人对她的印象,会是“哈佛女博士”、“奇葩说冠军”,结果在公众号眼里,她依然是草根依然是个“相貌平平”的普通人。
或许写这些文章的人,想要塑造的是一个完美逆袭的草根女王形象,但是在一般的看客眼里,第一印象还是会停留在她的过去上,因为别人总是在不断的强化她最初平凡的模样,人们不一定见到了她的成功,却无数次窥见了她的过去。

3

段位不高
就不要选择欲扬先抑
我们都说语言是一种魅力,我们在夸一个人的时候,自己可能想的是先把不好的方面说一下,后边再夸一下对方。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打一巴掌给一颗糖,来突出后边糖的效果,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很多人在你打一巴掌的时候,就已经和你结下仇怨了,这是后来多少颗糖都平复不了的。
有时候先把不好的话说在了前面,即使后面说得再好听,别人的印象还是会落在不好的那一句。
这听着就像你去面试,对面试官说:“虽然我不会,但是我可以学”;你有一个相貌不是很出众的朋友,你告诉他:“虽然你很丑,但是你很温柔”。
这些话经过自动过滤之后,在别人听来就是:“我不会”、“你很丑”。
所以当我们的段位没有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不要去尝试这种高难度的夸人,干嘛要学别人欲扬先抑,夸人简单一点直白一点。
相较于先贬低再夸奖,我们可以选择先夸大方向,再夸小细节,加深对对方的肯定,这比那些不走心的硬夸和拐弯抹角的欲扬先抑,让人感觉舒服多了,关键是这种方法不出错。
欲扬先抑这种手法呢,你对笨的人行不通,因为他根本听不懂你话里的重点,对聪明的人就更无处施展了,因为你话里的套路他都懂。

4

当事人
永远预判了你的预判
也有很多人把欲扬先抑里边“抑”的部分,看作是铺垫,是对比,是为了和之后的“扬”形成反差。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自认为很幽默的这个铺垫,其实已经伤害到别人了,所有你觉得幽默的笑话,从来都是建立在对方也觉得好笑的基础上的,不然那就不能被称为幽默,而只能算是人身攻击。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直接的夸他,大大方方的承认对方现在取得的成功,为什么一定要去不断的提醒他的过去呢?
每一个被中伤的当事人,看到被提起的曾经过往还是会心痛,他们拼了命的想要摆脱掉那些标签,并不是因为它们可耻,而是觉得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
当初他多么不堪,现在他多么成功他都自有衡量,相比之下你的捧高踩低在当事人看来幼稚至极。
所以如果你是真的想要称赞对方,那就拿出你的诚意,所有通往成功的人,他们需要的是你对他的肯定,对他的鼓励,而不是旧事重提,通过贬低他之前多么平凡来歌颂他现在怎样成功。
每一个站在成功位置上的人,他所付出的艰辛,并不需要你来做肯定和评否、不需要你去提醒他,走到此刻是多么的不容易、同样他也不需要去向你证明什么。
只能说对待这类人真诚一点,你的诋毁和矫情做作,对他造不成多大伤害,但是你的真诚和坦率,却有可能给你带来一个不错的朋友。

文 | 毒哥&连理枝

在这里,毒哥和你聊聊职场那些事,一起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