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现场旁观者数量越多,他们当中任何一人援助的可能性就越低,形成一种“路人冷漠”的现象,又名责任分散效应。

有关旁观者效应的研究起源于一个悲惨的案例。1964年,美国纽约一个叫Catherine Genovese的年轻女性,在工作结束回家的夜里被人杀害。事发当晚,女孩发出了痛苦求救声,但无一人施予援手。

事后调查发现,案件发生的到晚,居然有38户人家都听到了女孩的求救声,只有一个人从窗内喊了一句“放开她”,另外一个人呼叫了警察,但是当警察赶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之所以会出现旁观者效应,一是出现责任分散,即当旁观的人较多时,面对受害者的遭遇,个人的内疚感就会减少,也不会主动做第一个上前出手相助的人。

其次,是评价恐惧。在未确定状态的情况下,谁也不想让他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负面评价,出于保护自身名誉的需要,个体评价恐惧。

另外,时间紧迫性。危险突发时间太短,大家都未了解清楚情况,造成不敢上前伸出援手,最后酿造悲剧的产生。

所以,普及心理学很有必要的,至少希望这类事情不再出现。

(0)

相关推荐

  • 人多的地方更安全吗?

    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最常听到的建议是去人多的地方,因为总会有好心人出手相助,但我们也经常听说一些反例. 去年,一个小女孩被车撞倒,当时有十几个人陆续经过,却无人相帮,结果被后来的车辆碾压,从小事故发展成 ...

  • 责任分散效应简介与分析

    今天分析的不是心理疾病,不像人格分裂那么令人恐惧,也不像习得性无助使人深恐处于局限的位置,这只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甚至说是一种人本能地避害行为-- 责任分散效应,又称旁观者效应.它的大体含义是:当事情很 ...

  • 旁观者效应可能完全是错的?

    发布时间:2021-03-13  文:Grace Browne 来源:彬华同学(ID:asthedusk) 译者按 金匠学生会给我们推了个Consent Matters: Boundaries, Re ...

  • 世界微笑日 | “笑一笑,十年少”的心理学原理

    迪香式微笑 法国的一位医生迪香曾在1860年做过个实验.他用适度的电极电流刺激实验者的面部肌肉,看不同的肌肉动作可以产生什么样的表情.记录发现,人们微笑的时候动用了三块肌肉:嘴角肌.颧骨肌和眼角肌.嘴 ...

  • 心理学: 揭秘3种只有聪明人才有的思维方式, 再不学就太晚了

    如果说知识是点,那么逻辑思维就是把它们连结在一起的线.有些人书也看了很多,知识也懂得不少,但就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有些人在同样的时间内就能把任务完成得相当漂亮,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 ...

  • 心理学: 老实人活该被欺负? 原来他们是这样的生存逻辑

    生活中经常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相对胆小懦弱,害怕竞争,不敢表达,总是吃亏,不会拒绝,我们把这类人,统称为"老实人".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种人看着可 ...

  • 女性的胸部,为什么会吸引到男人?心理学告诉你想不到的答案

    "胸"是构建女性身材美态的其中一个重要部位. 撇除"LSP"或者猥琐低俗的思想,基于正常的心理角度来看,男人多多少少都会在意女性胸部的大小形状. 如果你是男生, ...

  • 【生活中的心理学】第五期—今日份“爱”自己,你做到了嘛?

    如果外貌十分满分,你给自己多少分? (图源网络) 大部分人都会形容自己的外貌是"中等偏上",如果对于外貌的满分是10分的话,80%的人会给自己打到6分及以上. 可是问题来了,如果大 ...

  • 微表情心理学课程大纲总结一

    微表情概要 持续时间 普通表情(也叫宏表情,表情)持续时间为1/2-5秒. 微表情持续时间不到1/5秒. 埃克曼贡献 面部表情所要表达的情绪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手势等动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文化. ...

  • 微表情心理学课程大纲总结二

    情绪与情感 产生 情绪与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外界事物符合主体需要,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外界事物不符合主体需要,引起消 ...

  • 微表情心理学课程总结三

    微表情特征 自动连:在情绪和非语言行为之间存在着某些自动动连接,如当人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身体会自动的向后躲,脸也变得扭曲,但不会自动地说某些话. 难以控制:人们控制非语言行为比控制语言行为更困难. 显现 ...

  • 微表情心理学课程大纲总结 四

    微表情识别线索-身体微反应 冻结反应 表情形态 睁大眼,皱眉,面部僵硬: 深吸气,屏息,放慢呼吸: 身体呆住不动:双手拉住, 背手,插兜,脚并拢等. 表情意义 意外·拘紧 是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时的第一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