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梁木凡:大学生知识学习类似“闯关”的动机类型及功能
随着学生们进入大学,个体的知识学习动机差异的分化变得愈发明显。在这里,我愿将之比作参加体育闯关游戏。
一、动机具有“激发-指向-维持-调节”功能
动机(motivation)是什么?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1918年首次将这一概念应用于心理学。动机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功能:首先是激发功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其次是指向功能,是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目标。其次是维持功能,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时间。最后是调节功能,能调节行为的强度和方向。接下来,我们来从动机的分类角度介绍一下是什么驱使着各型各色的大学生进行知识学习。
二、“充实内心”的内在动机和“追求成绩”的外在动机利于激发学习行为
在闯关游戏中,人们首先要明确“我为什么要参加这次闯关游戏?”有些人参加这次闯关是为了获得通关奖品,驱使他们的是活动外部的因素;而有些人是为了获得自身体能的提升,是为刷新自己的成绩,抑或者只是为了参加一次这种活动获得内心的满足。
大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可能是划分大学生知识学习动机最直接的视角。有些学生学习是为了追求学期成绩,为了学位证书或者保研资格,获得周围的赞扬;有些学生学习则是出于“学习知识本身会给我带来内心的充实”这一目的。外在性动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持续时间一般较短。相比来讲,内在性动机持续时间会更长且强度大。其实这两种动机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
三、“寻求认同”的精神动机和“获得奖金”的物质动机利于指向学习目标
在闯关游戏中,人们会思考“我想从这次游戏中得到什么?”一些人想要得到的是每一关通过之后的奖品,一些人想要的是别人的目光和支持,这就是物质性动机和精神性动机的区别。
在学习上,奖学金就是物质性动机的一个很好的实例。而精神性动机则是诸如“我多学些知识会让别人认为我很博学”、“我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去寻找一些赞同我,能和我成为朋友的人”等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情感需要。此外,就如闯关游戏一样,学习如果有及时反馈的话(比如阶段性测验),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小步渐进,从而产生成就感,这也是精神性动机的一部分。这样看来,物质和精神性的动机实际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也说明物质和精神动机并非截然二分,比如同样是“获得奖学金”,有些学生看重其经济价值而忽略荣誉,而有些学生看重荣誉而忽略经济价值,二者的比重因人而异。
四、“达成目标”的主导动机和“即时打卡”的辅助动机利于维持学习进程
在闯关游戏中,人们还可能会思考“是什么支撑我闯过每一关?”主导性动机应该就是“我要闯到终点”或者“我要打进决赛”之类;而辅助性动机则是“我要过面前这个坎”。
知识学习同样有主导和辅助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主导性动机也是会不断变化的,与辅助性动机也很有可能产生冲突,只有在两者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力会加强,而彼此冲突的话则会减弱。因此,大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也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主导性与辅助性动机是否一致并及时作出调整。
五、“近景远景”与“直接间接”的动机组合利于调节学习策略
在闯关游戏中,理性人们可能会思考“我在这次游戏中最终要达成什么目标?”这些目标可以分为近景目标和远景目标,以及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
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学习动机可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二者还可以继续区分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近景的直接学习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内容或者结果的兴趣。“为老师的鼓励而学习”、“为了同学们的赞赏而学习”则属于近景的间接学习动机。而在远景动机方面,远景的直接动机是学会知识,实现知识性目标;而远景的间接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行为和个人前途相连的,指向于学习活动的结果与价值,是学生本人的理想信念等在学习上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理智色彩,也与自己的价值观和志向相连,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同样,近景和远景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远景目标可以分解为许多近景性目标,近景目标要服从并体现远景目标。这个解释可以细化至我们学习计划的制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是对这两者辩证关系的描述。
以上的知识动机都缺一不可,在我们学生们不同的阶段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理论上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作为一名已经步入成年阶段的大学生,应当逐步发展出更加长远的视野,加强内部动机,精神性动机以及远景性动机。这些动机受到当今社会的支持和倡导,也会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产生正向积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应当在自己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探索自己的内部需要,及时发展和调整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