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患生于疏忽,祸起于细微

一、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常常会产生大的祸患,心性之中存在的偏颇执念,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菜根谭》之中说: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一个人晚年时体弱多病,多是年轻时不注意保养身体导致的结果;一个人失意之后被罪孽缠身,通常是得意之时不注意小的细节而留下的后患。所以君子在事业显达和生活圆满时也会处处小心。

因为大的事物就是从小的地方发展起来的,所以小的疏忽也会形成大的祸害。

《道德经》之中说: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困难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大事也要从细微的地方开始。

人生在事业上的大成就,很少是在突然之间塑造的结果,都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才得到的完美结局,这是事物形成的过程,而在祸患来临的时候也是如此。

我们总以为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突如其来的,其实在这些状况“突如其来”之前,就已经埋下了很多隐患,只是自己未能察觉,只看到自己生活的片面,而忽略了客观应该注意的细节才导致的结果。

比如说一个家族突然家道中落,通常是因为这个家族养成了懒惰、骄狂、固执之习性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当结果出现时,每一个人都以为这是突如其来的问题,但是却不知,在结果来临之前,就已经有坏的苗头存在。

在明朝年间,有一个进士叫陈良谟,他居住在福州一个村子内。

明武宗正德二年时,当地发生了大旱,很多地方都颗粒无收,但是这个村子借助于水坝的地势而获得大丰收,而此地第二年又不幸发生了水灾,其他地方禾苗全部淹没,而这个村子又借助地形优势依旧获得了大丰收。

而这两年州官照样接受灾害补偿,当地因为灾害免除租税,这个村里的人也同样因此受益,因为发生灾害,周围的人都在变卖家里产物,而他们也以低价收进,后来高价卖出,之后也获利三倍。

短短的几年时间,村子里的大家小户都获得了利益上的大丰收,而由此养成了胡吃海喝,过度宴饮的习惯。

陈良谟看了之后就对人说:“我们村子可能要大祸临头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陈良谟说:“无福消受,我们家和郁、张两家根基殷实一点,勉强可以度过,但其他的小门小户,恐怕无法免除这一祸患了。”

其他人听了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过了不久,村子突然发生了瘟疫,村里的大多数人都因此死去,只有家境殷实些的还能勉强度日,但是后来几年时间,光景不好,其他家族也逐渐败落了。

二、

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上天打算降临给一个人祸患的时候,首先是让他尝到一点甜头,让他骄狂;想降临给一个人福气的时候,是先把他放到生活的熔炉之中逐渐锤炼。

其实对于人生来说,真正能够主宰人生的并不完全是外在的际遇,哪怕生活随便一招手就能将自己折磨得死去活来,但是生活的福祸缘由,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就是自己面对人生的态度。

当生活对自己百般折磨的时候,自己就以踏实坚韧的态度去应对,当生活对自己报以福气的时候,要以更加谨慎的心思去解决,不要有任何侥幸和傲慢存在于生活之中,这样才能更好的主导生活对人生产生的影响。

因为任何疏狂的念头,养成的都是高傲狂妄的习性,最终也会因为错误的生活习惯导致错误的结果。

正如曾国藩说:“天下官宦人家,大多只是一代就将家业享用殆尽,他们的子孙刚开始还可以骄横懒散,但后来却只能漂泊浪荡,最终困死于沟壑之旁,维持一两代的都属罕见。”

所以人生修身处事,当戒骄戒躁,去除自身的狂妄,人生可以放松的对待生活,但不能有任何放纵的念头。

这样才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让福气长存,使自己的生活逐渐变得越来越好。

作者|国学书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