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莫扎特《D大调弦乐嬉游曲》(K.136)
Divertimento in D Major, K. 136 'Salzburg Symphony No. 1': II. Andante Camerata Academica Salzburg;Hermann Abel - Red Edition - Mozart: Rondo No. 3, K. 511 & 'Salzburg Symphonies Nos. 1 & 2'
Divertimento in D Major, K. 136 'Salzburg Symphony No. 1': III. Presto Camerata Academica Salzburg;Hermann Abel - Red Edition - Mozart: Rondo No. 3, K. 511 & 'Salzburg Symphonies Nos. 1 & 2'
莫扎特《弦乐嬉游曲K.136》,梅纽因指挥
聆听莫扎特《嬉游曲》
嬉游曲(divertimento)为西方古典音乐常用曲式之一,是一种流行于十八世纪的轻组曲。在当时主要用在上层阶级与宫廷生活(主要是在奥地利)的娱乐、社交、庆祝场合,相对于小夜曲是用于室外的演奏,嬉游曲主要是用在室内的演奏。 嬉游曲的语源来自于意大利文的'divertire',有使人欢乐、消遣的意思。作为小型室内合奏器乐曲,它的乐器组成、乐章数目以及曲式都十分自由。合奏人数通常在三到八人之间,通常由三到十个小乐章构成,每个乐章的体裁通常以舞曲(尤其是小步舞曲)、进行曲、变奏曲、奏鸣曲式等为主,并没有严格限定。在十八世纪,海顿与莫札特都写过大量的嬉游曲。嬉游曲形式到了十九世纪就很少有人使用,直到二十世纪初室内乐以及复古风吹起,才有一些现代作曲家又尝试嬉游曲的写作。
莫扎特创作的诸多嬉游曲中,以编号为K.136、K.137(K.136编号分别为:K.125a和K.125b)的三部作品最为著名,至今依然常在世界各地上演,并被录制到唱片中。这三首嬉游曲作为一个整体,不但是莫扎特所有嬉游曲题材作品中最受听众欢迎的作品,更可以说是作曲家青少年时早期创作中最具艺术价值、最能体现其创作灵感的优秀曲目。
Divertimento in D Major, K.136/125a Slovak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Diverting Mozart: Divertimento in D · the 'Linz' And 'Haffner' Symphonies
Divertimento for string quartet or string orchestra in B-Flat Major, K. 137/125b: I. Andante Emmy Verhey - Wolfgang Amedeus Mozart: Divertimento for String · Concerto for Violin · Symphony No. 29
Divertimento for string quartet or string orchestra in B-Flat Major, K. 137/125b: II. Adagio Emmy Verhey - Wolfgang Amedeus Mozart: Divertimento for String · Concerto for Violin · Symphony No. 29
Divertimento for string quartet or string orchestra in B-Flat Major, K. 137/125b: II. Allegro assai Emmy Verhey - Wolfgang Amedeus Mozart: Divertimento for String · Concerto for Violin · Symphony No. 29
莫扎特《弦乐嬉游曲》K.136,穆蒂指挥
作品谱写于1772年初,莫扎特年仅16岁。当时沃尔夫冈已经多次前往意大利旅行演出,在那里他受到许多当地知名音乐家的点拨和指导,进步异常迅速。所以从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这三部嬉游曲中,人们可以发现,意大利音乐风格对少年莫扎特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创作于故乡萨尔兹堡的这些作品(因此这三首作品偶尔也被称作“萨尔兹堡交响曲”),实际上是作曲家为自己下一次意大利之行而准备的演出曲目,只是莫扎特在创作这些嬉游曲的时候,究竟是为小型室内乐团而作,还是为四重奏而作,已经无法确定。而数百年后的今天,当代优秀演奏家们无论用其中哪一种方式来诠释这三首作品,都可以令听众感到愉快——室内乐团版多彩而和谐、四重奏版清澈而明快,因为作曲家原本就已赋予作品非凡的表现力。在K.136的两部嬉游曲中,中以D大调的K.136(K.125a)最为优美动听。
第一乐章是快板,乐曲开始部分的行进过程中始终充满着流畅而华丽的气质,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青春的朝气和活力。突然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在高音区部分出现一个交叉,把曲目气氛微微推向高潮,随之又一泻而下到G弦,整个过程充满着戏剧性,营造出一个非常独特而又极具气势的效果。这个辉煌的乐段铺陈到一半的时候,莫扎特突然将之转入一个迥然不同的境界——第二小提琴表现出一种不安和烦躁,而第一小提琴则与之相呼应,奏出一个平静而略显忧郁的主题。然后又是一个强烈的对比——旋律重新回到乐章开始部分热情而流畅的主题上,犹如阴云散去之后阳光重现。仅这短短一个乐章,并不复杂的结构,却让听众经历了一次丰富的听觉体验和心情旅程,足以展现出当时少年莫扎特已经在作曲方面已经具备非凡智慧与才华。
W.A.Mozart. Divertimento in D major, K.136, 'Salzburg Symphony No.1'. I - Allegro Chamber orchestra 'Musica Viva' - Classical Assembly. 'Musica Viva'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第二乐章行板较为简洁,属于典型的莫扎特风格。其中并没有过于华美的音色处理,也没有矫揉造作的音乐旋律,一切舒缓而平静地进行着,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简洁的格调,让这个乐章因为朴实而感人。
W.A.Mozart. Divertimento in D major, K.136, 'Salzburg Symphony No.1'. II - Andante Chamber orchestra 'Musica Viva' - Classical Assembly. 'Musica Viva'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第三乐章又是莫扎特才华横溢的体现以及创作激情的迸发,甚至有人认为它是有史以来最令人感到欢乐的乐曲之一,这并不是无稽之谈!这个急板乐章非但行进速度异常迅速,而且处处显现出令人惊喜的意外。如果说作品第一乐章的美源自于它为听众勾勒出一幅充满着阳光、美景的靓丽画卷,那么第三乐章给人的感觉,或许就是在这个曼妙场景中尽情翱翔、自由飞奔的滋味。莫扎特用自己别具匠心的创作技巧和过人才思,使得终曲的旋律不由自主便奔腾、灿烂起来,由音乐内洋溢出一股真诚的喜悦之情!旋律本身带有强烈的民歌色彩,很多乐句都是莫扎特早先用过的,然而能够让这个乐章灵动起来,却应归功于作曲家对于节拍处理的高超技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莫扎特才把本身并不新鲜的音乐元素揉捏成了一个精彩的整体——毫不单调却又充满着古典主义特有的平衡感,并且让乐章如同河水一般不断地奔涌向前。
W.A.Mozart. Divertimento in D major, K.136, 'Salzburg Symphony No.1'. III - Presto Chamber orchestra 'Musica Viva' - Classical Assembly. 'Musica Viva'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很难形容自己第一次听到这部作品时的美妙感觉,似乎如同清泉一般的旋律由明澈的弦乐奏出,真是既清新又流畅!直到得知这些作品出自16岁的莫扎特之手,突然感悟出作品中所透出的天真无邪、纯洁坦荡以及那份无忧无虑,真有如沐春风的体验。莫扎特在自己青春萌动的年纪,写下了这般充满阳光气息的优美旋律,从音乐中可以预见那时候的少年沃尔夫冈是何等热爱生活。我甚至可以确信,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作曲家心中一定充满着愉快的元素,因为每当欣赏这段旋律的时候,总会令人感到心情舒畅而开朗。
莫扎特《弦乐嬉游曲》K.136 动画片
Divertimento for String Quartet 'Salzburg Symphony No.2' in B Flat Major, K. 137: 1. Andante, 2. Allegro di molto, 3. Allegro assai Libor Pešek - Mozart: Divertimento K. 136 - K. 138 'Salzburg Symphony No.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