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版】一幅图搞清质量体系中内部审核该干啥?

1. 目的

1.1. 为有效实施内部审核活动,实现全面验证质量体系及其运行情况符合性的工作目标,应采取措施对内部审核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予以控制

2. 范围

2.1.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活动的计划、实施、验证和评价的控制

3. 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

3.1.1. 全面负责内部审核工作,组织制定、审批和实施内部审核计划,批准审核报告

3.2. 内审组长

3.2.1. 负责制定内部审核计划、组织审核、编写内部审核报告

3.3. 内审员

3.3.1. 参与内部审核计划制定,实施内部审核,出具不符合报告,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3.4. 相关部门

3.4.1. 负责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3.5. 质量管理部门

3.5.1. 协助质量负责人组织内部审核,将内部审核全部材料整理汇总后归档

4. 工作程序

4.1.  内部审核频次

4.1.1. 频次与监测任务相对应,每项监测任务完成期间,均应针对监测任务开展至少一次专项内部审核。若为多年度的监测任务,还应有年度内部审核。

4.1.2. 若在同一时期,承担了多项监测任务,可按监测任务分别实施,也可在兼顾监测领域、监测内容、技术特点、任务完成期限、监测场所和监测人员等因素的情况下,合并审核,但应能达到覆盖每项监测任务所需审核内容的目的,且保证每年至少一次

4.1.3. 增加内部审核频次的情况

(1)发生严重不符合或申诉和投诉涉及监测工作质量时

(2)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

(3)最高管理层认为需要时

(4)其他需要增加内部审核的情况

4.2. 内部审核计划

4.2.1. 应覆盖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和监测涉及的监测场所(含相对固定场所,如自动监测站点)

4.2.2. 应明确审核目的、依据、审核范围、审核对象和审核时间,包括要素、场所、部门、人员和上一次监测任务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等内容,特别关注同类监测任务中曾经发现的不符合项

4.2.3. 内审员应尽可能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保证客观、公正

4.3. 内审员条件

4.3.1. (1)有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和质量管理活动的经验。

4.3.2. (2)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客观地观察现状并做出评价。

4.3.3. (3)经过内部审核培训,熟悉质量体系要求,具有内部审核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4.3.4. (4)经过任命。

4.4. 内部审核前准备

4.4.1. 内审组长,制定内部审核检查表,明确内审员分工和工作进度等

4.4.2. 内审组长召集内审组会议,详细说明内部审核计划,保证内审员清楚了解各自的任务和获得工作所需的资源

4.5. 内部审核实施

4.5.1. 首次会议

由内审组长主持,内审组全体成员、受审核方和相关人员参加。简单介绍审核目的、依据和范围等

4.5.2. 现场审核

内审员依照内部审核计划,采取个别或集体询问、察看现场、检查资料等方式进行审核并如实记录,并填写“质量体系评审表”

4.5.3. 不符合项的确定

内审组长召集内审组会议,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确认不符合项,形成不符合项报告。内审员填写“不符合/潜在不符合及纠正/预防措施表”

4.5.4. 末次会议

内审组长主持召开末次会议,通报审核情况,总结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说明不符合项的数量、类型、分布及建议采取的措施等,将不符合项报告发至有关责任部门整改。参加人员一般同首次会议人员

4.6.  内部审核报告

4.6.1. 内审组长负责编写内部审核报告,质量负责人批准,并将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4.6.2. 报告内容

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内审组成员、被审核部门、审核日期、审核计划实施情况、不符合项及判定依据、纠正、预防措施要求、质量体系运行结论、今后质量改进的建议等

4.7. 跟踪验证

4.7.1. 被审核部门根据内部审核报告中的不符合项及潜在不符合进行原因分析,确定纠正或预防措施,按期实施

4.7.2. 内审员进行跟踪检查,验证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整改完成情况并作记录

4.8. 记录归档

4.8.1. 内部审核计划表

4.8.2. 内部审核检查表

4.8.3. 不符合/潜在不符合及纠正/预防措施表

4.8.4. 内部审核报告

4.8.5. 质量体系评审表

4.8.6. 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签到表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