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承,则已死于拷掠矣(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一)

左台中丞来俊臣罗织罪名告发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和司礼卿崔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等人谋反。此前,来俊臣曾奏武皇下令,规定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免死罪。等到任知古等入狱时,来俊臣便向大家宣贯这个政策,诱使他们认罪。狄仁杰马上回答道:“大周改朝换代,万物更新,我是唐朝旧臣,甘愿受诛。我的谋反是事实!(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于是便对狄仁杰放松了警惕。不久,来俊臣的属官王德寿对狄仁杰说:“您是确定可以免死罪了。我已在人手下听用,想找一个升迁的阶梯,烦请您把杨执柔牵扯进来,可以吗?(尚书定减死矣。德寿业受驱策,欲求少阶级,烦尚书引杨执柔,可乎?)”狄仁杰说:“老天爷竟然要狄仁杰干这种事!(皇天后土遣狄仁杰为如此事!)”说完便一头往柱子上撞去,撞得血流满面,王德寿吓坏了,赶紧向他道歉并放弃了这个想法。

侯思止审讯魏元忠,魏元忠义正词严不肯屈服。侯思止大怒,命人在地上倒拖着他。魏元忠说:“我命不好,就好像骑驴时不小心从驴背上掉下来,脚挂在足镫上,被驴拉着走。(我薄命,譬如坠驴,足于镫,为所曳耳。)”侯思止听后愈怒,命令接着拖他。魏元忠说:“侯思止,你如果想要我的脑袋就直接砍下,又何必非得让我承认谋反呢!(侯思止,汝若须魏元忠头则截取,何必使承反也!)”

狄仁杰已承认谋反,有关部门只等待最后判决手执行,对他就不再严防了。狄仁杰暗自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把自己的冤屈情况写明,塞进绵衣里。他乘空对王德寿说:“天气热了,请允许我将绵衣交给我家人撤去丝绵。(天时方热,请授家人去其绵。)”王德寿没加防备,同意了狄仁杰的请求。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到帛书,向武后报告。武则天召见了他,看到了狄仁杰写的帛书,就以此质问来俊臣。来俊臣回答说:“狄仁杰等入狱后,我连他们的头巾和腰带都没夺,他们生活得很安逸,而且假如他们没有谋反之实,又怎么肯承认呢!(仁杰等下狱,臣未尝褫其巾带,寝处甚安,苟无事实,安肯承反!)”武后于是派通事舍人周綝前往查看,来俊臣赶紧把狄仁杰等人的头巾和腰带还给他们,让他们排成一排让周綝验看。周綝不敢正视,只是是唯唯诺诺而已。来俊臣又伪造狄仁杰等人的谢死罪表,让周綝上奏给武皇。

乐思晦的儿子当时未满十岁,他也被籍没到司农寺为奴。他说自己有特别情况上报,由此获得武皇召见。武皇问他有什么事,他回答道:“我的父亲已死,我的家已破,这都没什么,我只是因陛下的刑法为来俊臣等人所玩弄而感到可惜,陛下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请从朝臣选择那些忠诚清廉、且受陛下一贯信任的人,说他们有谋反之罪交给来俊臣审理,他们也没有不承认的。(臣父已死,臣家已破,但惜陛下法为俊臣等所弄,陛下不信臣言,乞择朝臣之忠清、陛下素所信任者,为反状以付俊臣,无不承反矣。)”武后听后稍有醒悟,于是召见了狄仁杰等人,向他们问道:“你们为什么承认自己谋反?(卿承反何也?)”狄仁杰等人回答道:“如果不承认,现在早已经死于严刑拷打了。(不承,则已死于拷掠矣。)”武后又问:“那又为什么要作谢死罪表?(何为作谢死表?)”狄仁杰等人回答道:“我们没有写。(无之。)”武皇拿出谢死表,这时才发现是伪造的,于是武皇下令释免了这七个家族,降任知古为江夏县令、狄仁杰降为彭泽县令、崔宣礼降为夷陵县令、魏元忠降为涪陵县令、卢献降为西乡县令,裴行本、李嗣真流放于岭南。

来俊臣和武承嗣等仍坚持要求处死他们七个人,武皇不允。来俊臣便退一步,特别提出裴行本罪恶尤其严重,请处死他一个人。秋官郎中徐有功予以反驳,认为“英明的君主有使臣下再生的恩惠,来俊臣不能顺势促成,有损君主恩信。(明主有更生之恩,俊臣不能将顺,亏损恩信。)”

狄仁杰等大难不死,主要靠得是运气。狄仁杰的认罪,魏元忠的拒不认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武则天一时之念,召见了这些人,给了他们说话的机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