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儿舞歌四首 王璨
矛俞新福歌
汉初建国家,匡九州。蛮荆震服,五刃三革休。安不忘备武乐修。宴我宾师,敬用御天,永乐无忧。子孙受百福,常与松乔游。烝庶德,莫不感欢柔。
弩俞新福歌
材官选士,剑弩错陈。应桴蹈节,俯仰若神。绥我武烈,笃我淳仁。自东自西,莫不来宾。
安台新福歌
武功既定,庶士咸绥。乐陈我广庭,式宴宾与师。昭文德,宣武威。平九有,抚民黎。荷天宠,延寿尸,千载莫我违。
行辞新福歌
神武用师士素厉。仁恩广覆,猛节横逝。自古立功,莫我弘大。桓桓征四国,爰及海裔。汉国保长庆,垂祚延万世。
《愈儿舞歌四首》是王粲根据汉时我国四川渝水沿岸地区流行的民间歌舞 《巴渝舞》而改写的歌辞。《后汉书·南蛮传》载 《巴渝舞》 及其由来:“阆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阵。俗喜歌舞,高祖观之,曰: '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看来《巴渝舞》之形式化并流传下来走向宫廷,和汉高祖刘邦的极力扶掖有莫大的关系。
《巴渝舞》是一种民间歌舞,一定带有不少原始的成分,粗犷神秘,即使其千余年前的汉魏人,听起来也会觉得神通而意隔,无法使之与自己的喜怒哀乐紧密联系,一一贯通,故改写其辞,旧瓶装新酒,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晋书·乐志上》比较详细地记载了王粲改写歌辞的前后经过:《巴渝舞》“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总四篇。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魏初,乃使军谋祭酒王粲改创其词。粲问巴渝帅李管、种玉歌曲意,试使歌,听之,以考校歌曲,而为之改为《矛渝新福歌曲》、《弩渝新福歌曲》、《安台新福歌曲》、《行辞新福歌曲》,《行辞》以述魏德。”从新辞内容和各曲曲题看,歌功颂德的色彩比较浓重,“新福”二字,图取大吉大利,比较俗,现在看起来不太顺眼,但因为是送给初建国家的魏王的,若没有大福大贵的字眼儿,恐怕也很难通得过。
《矛俞新福歌》是追缅汉帝刘邦政绩的,通过描述汉帝的德政方策及国家百姓安定祥和的气氛,试图取法其中,以用新政。话外之音,即希冀魏王能够效仿汉帝,奉行仁义德政,备武修乐,敬用御天,以使子民享受百福康乐,宛若居于仙境,与仙人赤松子、王子乔分享同游之乐。
第二首《弩俞新福歌》突出了人政在国策中的地位,主张因才取人,各即其位。从内在逻辑上看,这段歌辞实际上是个充要条件判断,意谓只有选能敬贤,绥武烈,笃淳仁,方能使四方贤达臣服,天下安定。
《安台新福歌》是治国方略的全面总结。既主张阵乐广廷,歌舞升平,重贤敬能,礼遇贤达,又不废宗祠社稷,发扬先帝德义之荣光,同时以民为本,不忘安抚百姓,国家定能安乐年年,延绵至久。
最后一首《行辞新福歌》写得比较有气势,大有浩荡之气。可能与原曲声气夺人,节奏强烈有关,王粲深受感染,步其神韵,联想而及汉魏浩大气势,用词色彩强烈,运句颇有气势。这首歌辞中直接涉及了曹操功德,颇有奉迎之意: “自古立功,莫我弘大”。感情用事,说得近于夸大; “桓桓征四国,爰及海裔”,谓魏之版图广大,国势之盛,说的也有些冲动,因为当时太下仍不太平 ,三国鼎立,对峙有年,可见也是讨好的辞让。当然,这其中好意也是希望如此,希望并不过分。
总之《俞儿舞歌四首》虽是王粲命意而作,却集中地表现了其政治理想,从中可知王粲是一位比较接近孟子所谓道德化境的人物,理想主义的成分也比较突出,如上四首歌辞中的种种治国安邦的征象,实际上都是感情的、希望的东西,比较理想化——百姓庶民 “常与松乔游”,这能说是一种现实的索冀吗?
王粲 -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niandaishici/jianan/8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