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菜薹就像我们湖北人,硬挺硬气,寒冬腊月里逆势生长的一种植物……
【三峡手记6】像红菜薹那样挺拔
几天前,我从超市采购了几棵卷心菜、两把红菜薹,“囤货”家中。须知,这次抗疫要准备打“持久战”,各种生活物资要省吃俭用一些,后面的形势不好估计呀。
今天,我发现存放家中无根的一把红菜薹,居然昂起头来,顶上的小黄花如此娇艳地盛开着,仿佛它们还在田间地头呢!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叫人莫名地感动呀!尤其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临之际,毫无防备的人类是多么无助呀!
红菜薹,名气最大的当推武汉的洪山菜薹。据说,这片生长在武昌宝通禅寺一带的菜薹,因为独特的小环境小气候,孕育的红菜薹通体紫红,像披挂紫袍上阵,勇斗严寒的一群将士。
而菜薹主干的茎,粗壮得像倒挂的鸡大腿;手掰断处,横截面却是雪白色,像甘蔗一般。菜薹上的叶片,像尖尖的兔子耳朵,鲜嫩极了。不知从何时起,洪山菜薹被选为贡品,登上皇家餐桌,老百姓就没有口福了。
如今,所谓正宗的洪山菜薹,有了地理标识的品牌商品,用上精美的包装,每斤可卖到几十元,乃至上百元。在北京城,“红菜薹”“红蕃茄”“九头鸟”,成了湖北菜馆的代名词,大街小巷连锁店开了一大批,吸引着我们这些“湖北佬”的眼睛和口水,也就甘愿掏腰包了。
儿时的鄂东农村,家家户户分得巴掌大一块集体的菜地,冬季种得萝卜和白菜,根本见不到红菜薹的影子。后来,土地联产承包到一家一户,耕种的自由度大了,红菜薹就成了寻常之物了,大家都会种一片地。
最早吃红菜薹的记忆,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闻一多中学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冬天难得新鲜又可口的蔬菜,好像是一毛钱一份吧,有肉的菜是两三毛钱一份。不过,那个时候乡村中学食堂的米饭常常有沙子,难免会硌牙,条件还是算艰苦的。
天寒地冻之时,在北方吃惯了大葱、大白菜的人们,不知道红菜薹为何物?好多回,我大把大把购买菜摊上的红菜薹,总有好奇的女顾客过来搭话:“这菜怎么吃”“这菜怎么做”等等,像是爱提问的学生。我回应说,就像大买菜那样清炒呀,挺简单!
讲真的,红菜薹颇像我们湖北人,硬挺硬气,天不怕地不怕,寒冬腊月里逆势生长的一种很滋养人的植物!
你看吧,冬天气温越低,大部分蔬菜不肯卖力生长,菜价就跟着一路上扬,所谓“物以稀为贵”嘛。偏偏南方的红菜薹不惧寒冷,像腊梅一样长势喜人,产量就更高,价钱就走低,你说是不是有些邪门呢?
记得好几年的春节,我和父亲一起踏雪上菜地,老远就看到自家菜地那紫色、绿色、黄色交织的一大片红菜薹。每次收获满满一大菜篮,过一两天再去,又能掐上一大篮子。春节本来就是乡村集中消费大鱼大肉的日子,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日子,红菜薹倒是清爽可口的素菜,格外受欢迎。连上门拜年的客人,也爱换一下口味,怕太油腻了。
说来红菜薹的做法不多,就是洗净掐成几段,底部粗壮的一截,用刀切开好熟一些。有人怕菜薹的茎叶粗大就老了,非要剥掉紫皮、摘掉黄花,那就太可惜了,浪费了好端端的食材。如果炒熟的红菜薹,没有紫色的外皮,没有黄色的花朵,那还有什么味道呢?
就着大火来素炒,是最简单不过的做法。有条件的话,最好加几片切得薄薄的风干的腊肉,先下锅炒出荤油来,腊肉的香味也很诱人。只要有点动物油,那出锅的鲜亮劲儿,就像菜品上打了一层腊,色味香俱全,好吃就不必说了。
如果不怕辣味的,加点干辣椒调味,还配上鲜亮的红色喜庆,冬天吃起来身子更暖和。再加点碾碎的蒜末同炒,撒点小香葱起锅,也是必须的动作,这叫五味调和,就像是做一道有机化学实验的配方……
湖北人,好像没有不爱吃红菜薹的吧。就像鄂州梁子湖的武昌鱼、浠水巴河芝麻湖的九孔藕、罗田板栗等特色美食一样,牢牢地锚定游子的味蕾和乡愁。因此,每年的冬天,我总是千方百计买到红菜薹,要通过舌尖来确认“湖北人”的身份认同,要用一道菜来找寻过往的种种幸福记忆……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这次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愿湖北的红菜薹长得更旺盛,助力武汉军民和湖北人民抗击新冠肺炎!也愿这道久负盛名的楚地时令美食,让驰援湖北各地的广大医护工作者尝一尝鲜,更加振奋精神,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平安凯旋! (2020年2月10日写于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