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阅读摘要(之二)

《深度教学》一书第二章中非常有启发的一些观点,摘录于下:
知识学习的本质是科学学习、技术学习、文化学习、社会学习和生命学习。
深度教学把知识学习分解为五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即科学认知、技术体验、社会参与、文化觉醒、生命感悟五个学习层次。五个层次也称为科学学习、技术学习、文化学习、社会学习和生命学习。
我喜欢这个表述:“科学认知、技术体验、社会参与、文化觉醒、生命感悟五个学习层次”,因为让人它能直观地想到课堂中的对应的学习指导行为:学习、操作、实践、领会、体悟
知识学习的过程唯有成为科学实践的过程、文化实践的过程、社会理解的过程、生命实践的过程,其育人功能才能得到发挥。
我以为,社会理解不可以扩充为“社会理解和改造”,即社会实践的过程。所以,这一句话的核心就在于“实践”这个词,真正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者自己的实践的过程和体悟。
深度教学追求由符号学习走向逻辑学习、意义学习、引导学生获得“符号之后”的东西。
这句话给我的启示是,我们需要用解释哲学的方法来审视教育、改造教育,通过多途径的、多形式的对话来促进“视界融合。从而实现对”符号之后“的东西的全面理解。
深度学习最显著的标志是引导高阶思维的发生,即学生的思维过程的表现、思维方式的建立、思维品质的提升。
高阶思维是高层次、高品质的思维,主要包括反思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等不同的高级思维水平。
深度学习是具身学习、无边界学习、沉浸式学习与层进式学习。
我的理解:
具身学习:全感官参与的学习,学与做结合,知与行合一。
无边界学习:打破学科界限的,跨学科整合的综合性的学习。
沉浸式学习:情境化的、实践式的学习,是进入”现场“的学习。
层进式学习:难度逐步递进的、思维逐步提升的学习。
聚集问题、关注情境、引导方法,思维才可能真实地发生。
据此,我以为,深度教学,思维型课堂,促进思维发展的学习,应该有三个不可少的要素,即问题、情境、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