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型公司如何解决四个不对称?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687天的第687篇原创文章


继续复盘朱宁老师大课的收获。
作为一家平台型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连接,连接好要撮合的上下游,链接好要赋能的销售方和购买方。
在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分别是“连接”和“链接”。
在上朱宁老师的课之前,我没有较真地去思考这两个词的不同,朱宁老师一点拨,我才一下秒懂“连接”和“链接”原来区别如此之大,这里面也先卖个关子,结尾再说。
说回到平台,之所以很多人都说做平台不易,正是因为阻碍连接的因素有很多,要去克服每一个阻碍的因素,对人力、资源、能力、格局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朱宁老师在讲到阻碍连接的因素的时候,提到了四个不对称,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这四个不对称,也正是平台要去解决的问题,才能让连接产生,真正为供给双方降本增效。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很好理解,最早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就是谷歌、百度,有了搜索引擎之后,很多信息我们都可以更快捷的知晓了。
所以,平台作为连接者,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也是相对之下比较好解决的问题,做到足够的信息透明、公开、具体、颗粒度足够小就可以了。
但是,就算是信息都通过百度搜索到了,你可能也不敢完全托付给他,因为供需之间可能还存在信任不对称。
2、信任不对称
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们去买东西,我们很难辨别商家公示的信息的真实性,因为我们没有信任基础。
再比如一个女孩面对好几个追求自己的男生,这些男生的人品、背景等信息,可以通过男生自己或者他人的描述了解到,但是这些信息是否真实可靠,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的。在包装术盛行的今天,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生活中有那么多优秀的女孩子遇人不淑,也证实了这种风险的存在。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场景,相比较而言,老百姓是很放心的。
比如全国知名的公立医院,老百姓几乎不需要做判断,就天然信任。
比如很多人买小米的产品,就是闭着眼睛买的。
比如很多人高喊“索尼大法好”,都是认定索尼出的产品,肯定是精品。
你看,以上这几种情况,如何解决了信任不对称?
一,要么就是依靠强大的依靠口碑支撑的品牌;二,要么就是他人做背书。
这个时候,平台就可以发挥价值了。为了让供需双方互信,平台可以怎么做?
1)前期——平台为AB做背书,平台做裁判,对双方做认证,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中期——AB彼此充分交付,兑现承诺。
3)后期——AB持续兑现承诺,这时候AB会不断加深互信。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任不对称。
然而,还没有结束。
3、认知不对称
在供需双方中间,还存在着认知不对称。
什么叫认知不对称?朱宁老师的原话是“很多人依然沿用过去自己的老认知体系来看待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认知需要教育,而且并非是短期功夫,需要长期主义。
4、能力不对称
好不容易解决了前面三个阻碍因素,结果发现,双方的能力也千差万别。
销售方展示的往往是又好又足的,但是购买方能否用好销售方?销售方能否服务好购买方?对双方的能力都是有要求的。
在这四个不对称里,3和4,也就是认知不对称和能力不对称是最困难的两座大山,在大山面前,很多人心态容易崩,就像是媒婆撮合成了一对之后,还得负责去帮助双方提升认知和能力,那就太累了。
所以,朱宁老师把解决了前面两个连接的人称为连接者,把解决了认知和能力不对称的人称为赋能者。
你会发现,不是每个连接者都能成为赋能者。
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平台可以做赋能者呢?
朱宁老师也解答了这个疑问:
1、正好是平台的主营业务范围。
2、平台确定自己能够消除、缓解AB之间的认知不对称、能力不对称。
3、和A与B都独立确认,他们在连接中需要平台的赋能。
因此,如果平台评估,自己符合一个赋能者的要求,那么,就可以走平台型策略,并且,平台要想做好一个连接者,还是要先从连接者开始做起:
先让平台和A之间,平台和B之间的共有信息,变成公共信息。
同时要提醒A和B,他们之间有认知和能力的不对称,请他们自行沟通,交叉验证,而不是连接者大包大揽,满口打包票。
一旦平台完成了撮合交易、进一步的赋能、价值给予,那么,平台就可以从超级“连接者”升级为超级“链接者”了。
“连接”和“链接”一字之差,但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这里就要解答开篇留下来的问题了——
“链”只比“连”多了一个“金字旁”,而奥秘也就在这里。
一旦形成了链接状态,就说明:
1、平台可以收“金”(钱)了。
2、关系已经做实了,“上手铐了”,打钢印了,领证了。
所以,超级连接者只是第一步,做好超级链接者才是平台的目标。
作者:申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