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过多次,倒并未萌生过创作欲望。直到2018年某个傍晚,我信步于冷泉溪涧之间,透过斑驳枝叶,翕然面见众佛于晚霞绚烂中浅谜微笑,刹那感动。古往今来,不乏各种文学、绘画技巧用以营造刻画夜色意境。作为画家,我想以自己的方式,通过飞来峰的创作表现,在夜境表达方面探索形成画面形式语言的种种可能性,寄托困顿苦味和精神感悟。我更在意光色变化带来的美感,这其中蕴含自然与非自然双重转换带来的虚实关系,借由通透色彩与昏沉夜幕形成对比,于画面效果来说如灯下赏玉透亮醉人,于意象来说,佛龛的透亮犹是洞悉心源的光。虽然前人曾以人生苦难赋予笔墨艰涩,但在夜境表现而言,我并不想流于苦涩清冷的表象。因为于我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感触,画出来也会流于无病呻吟之感。创作上最宝贵之处在于笔墨不可控所带来的生动性,往往也是种瓜得豆,然则在如何把握方向上每一刻都是面对未知而动笔,每刻都是在艰难抉择,处处都无定法可循,故而佳作难出更是常态。行文至此,想起当初曾有朋友告诫:夜境不好入画,以你现在对颜色的喜好会不会画出来像油画?云云……一时语塞。现在看来,通过创作探索,间或能有合心意者一二,亦不枉费心思付出,最终结果倒也释然许多。通过近两年的不断摸索,越发觉得从夜境着手,或可探索山水画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和可能性,最终效果如何,我也很期待。
清供系列 · 晖
68x20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清供系列 · 清凉
66x20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清供系列· 照壁
69x20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清供系列 · 理想国
94x20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清供系列 · 寂
19x5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天堂组画系列 · 一
纸本50x50cm 2018年
天堂组画系列 · 二
纸本50x50cm 2018年
天堂组画系列 · 三
纸本50x50cm 2018年
天堂组画系列 · 四
纸本50x50cm 2018年
天堂组画系列 · 五
纸本50x50cm 2018年
天堂组画系列 · 六
纸本50x50cm 2018年
天堂组画系列 · 七
纸本50x50cm 2018年
天堂组画系列 · 八
纸本50x50cm 2018年
家山有此景
50x50cm 纸本 2018年
飞来峰造像
纸本20x30cm 2019年
冷泉
35x36cm 纸本 2019年
夜如水
30x33.6cm 纸本设色 2020年
夜游
46x68cm 纸本 2020年
夜雨阑珊
31x36cm 纸本设色 2020年
林壑泛音
34x39cm 纸本设色 2020年
礼佛图
35x35cm 纸本设色 2020年
夜润如玉
35x36cm 纸本设色 2020年
入冬以来,凛冽的寒风把灵隐寺外那株孱弱的梧桐树褪成了几根线条,只有它们依旧坚挺。不曾想一向不易为世事左右的我也被新冠带来的恐慌裹入焦躁之中,创作亦不能幸免。这种感觉持续了很久,久到竟然让我开始寻求解脱之道。我深知历来中国文人心目中有一种宗教情节,当他们无法于世事中得偿所愿,便会转而内求心灵慰藉。对于经常来往飞来峰的我来说,这其间似乎暗含了某种联系。佛家言众生平等,飞来峰石窟造像是历代供养人的拳拳向善之心,无分贵贱。我是一个手握画笔的供养人!我乐于以自己的方式来供奉内心的那一份纯净,为众佛龛造像写真之念亦发轫于此。面对岩壁间佛陀的慈眉善目,我想到了庙堂里盛装的泥胎菩萨,相比之下岩壁间的它们是如此的真实、亲切而不造作。也许是经历了将近千年的自然雕琢少却了很多人为的火气,如果我们能够转化为一种创作上的独特品质,这将会赋予作品动人的特性。世间万物皆在变,唯本心不可改,艺术更须如此。愿我们在当下能够保住内心的那一方净土。
青林洞
48x37cm 纸本水墨 2020年
净土
1211cmx35cm 纸本水墨 2021年
小明画了一张飞来峰长卷发给我看,早闻他每周去飞来峰写生三次,彼时我亦在佛学院授课,相去数百米,却也不曾刻意相见,早就习惯了朋友之间的这种“不相往来”,倒也各自偷来几分窃喜。应该说,我确实见证了小明一路到此的思绪纠葛与执着,数年前,他说要探索湖山夜景,他做到了,并且还在不断深化,每每他发新作给我,我在惊诧之余,总能受益良多。前几天他说画了一幅十二米长卷正在托裱扫描,待我见到作品,却在期待之上又多了一层惭愧,长卷整合画面历来窠臼不浅,笔墨关系便是陷阱之一,这个坑洼极容易津津乐道,小明却在笔墨中拎出了结构,我观此卷,淡淡烟霭,一派苍润,净土气象俨然,看似平实的垒石造境,作者的许多心思巧妙而不易察觉。怪力乱神是容易的,彰显个性也是简单的,在共性中拿捏个性的分寸感却是不易的,此卷中我看到了这个方向,很明确,很坚定。从西湖到灵隐,这湖山氤氲之气不昌不衰,不增不减,小明心性亦是不急不躁,不温不冽,在作品中我见到了这份不轻易示人的力量。
庚子多舛,诸事不易。自秋末始,得闲时赴飞来峰写生方成此卷,历二月有余。凡目之所及,皆入于此卷,今展斯图,犹昨日也!然余皆不足道,唯冬意沁骨,寒风侵肌最是珍贵。料他日定无此时间、经历成此手卷,今撰此数言记之,遂名斯图曰《净土》,以期良盼。
庚子腊月十五日小明以秃笔一支草草。
净土长卷局部一
净土长卷局部二
净土长卷局部三
净土局部四
净土局部五
净土局部六
净土局部七
净土局部八
净土局部九
净土局部十
净土局部十一
净土局部十二
净土局部十三
净土局部十四
净土局部十五
净土局部十六
净土局部十七
净土局部十八
净土局部十九
净土局部二十
小明兄生于江西,草木灵秀之地。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古有王介甫、黄鲁直、朱耷、解缙名人辈出。人文底蕴滋养,山川草木映衬,在其为艺一事,尤其通透清澈。小明是我大学同窗,对其熟知有加。才情百巧,为人有坚持、傲气。曾日日笔耕不辍,不论书画,都精于心律。对书法更是倾心备至更甚于画事。他曾说:画,未必每天要作,但书法不可一日不练。如此精进书艺,于其山水树石勾斫自是书画相通,篆籀随心所欲。后又师从陈向迅,在设色山水上自出一路,清新精妙。既不流于常俗的敷色,也非浓涂厚抹地东西混用。每出一作,必极尽构思,设置精微,经营腾挪,常一点一划都费神思索。欲以极致脱略常法。其画作多是用色通透清丽,呼应巧妙,出新而不失古朴,经营而不失天真之趣。是年冬日三九天,小明曾日日冒酷寒于飞来峰下。历时二月,写生整个峰下众龛佛像,以心映物,以笔雕琢,终得“净土”。心手于其一,透心象而出造化,至诚至净,善哉!
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陈向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