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说:越是混得开的人,做人越有这3种“心机”,注定成大器!
爷爷说:越是混得开的人,做人越有这3种“心机”,注定成大器!
一、善于借势,巧借外部力量
人生一世,每个人都希望出人头地,事业有成,然而要实现自己的追求,除了自身的不懈努力之外,更需要借助外力,比如借助别人的资金、别人的智慧与才干,别人的渠道等等。
善于借势者,一顺百顺,事事如意;不善于借势者,处处掣肘,举步维艰,凄风苦雨。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一个人的本事再大,没有足够的外力是难以成功的。善于借助外力获得成功,这就是借势。成就伟业的人往往都是善于借势之人。
在三国演义中,魏主曹操原本是个放荡游侠,吴主孙权不过是个一路东奔西走之流寇,蜀君刘备更是贫贱,穷到织席卖鞋的地步。但三人终能成就大业。而此前比他们机遇更好的董卓、何进、袁绍等均曾风流一时,又很快灰飞烟灭,其中的玄机令人至今回味不已。
我们在总结他们成功之道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异曲同工的东西,比如三人都知道天下大势所趋,汉献帝不行了。曹操采取“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之前,董卓、何进也用此策但不能一以贯之,而曹操用此策高举“匡扶汉室,统一天下”的旗帜,就是到了十分强大时仍不动摇。
刘备打汉献帝的牌自不必说,天幸他也姓刘,于是查族谱把自己也弄成了“皇叔”,借这个名义邀了几个弟兄,请了个军师,又借姓刘之便把刘表、刘璋平了。
孙权偏于东南一隅,也在利用汉献帝。其谋士鲁肃曾进言:汉室不可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孙权借汉室之衰,扩张自己的势力,看魏蜀相争,自己不伸头。孙权早就想当皇帝,又担心天下不服。硬是熬到曹操死后曹丕称帝,自己才敢自立为帝。刘备也是利用这一时机称帝的。这就是借势。
自己要成就伟业要借势,给人打工也要借势。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先有徐庶推荐,寻访过程中,又有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黄承彦等高士相衬,才更显孔明“其才不可量”。此后,刘备诸葛亮成为千百年来明主求贤.高士展志的楷模。细算起来,孔明当时不过是20多岁的小伙子,若不是借徐、崔、石、孟等名人之势,哪有刘备对孔明的言听计从?孔明又何以成为一代名相?
爷爷说:在现代社会中,借势是一种高智慧的“心机”。借助势力进行斗争,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小搏大;借助势力解决自身危机,是一种获得优势或转危为安、转弱为强的策略。总之,生活中需要借势的情况很多,可以这样说,借势是不可缺少的成功“心机”。
二、目光长远,果断放弃眼前利益
成功者往往知道:人生要目光长远,要勇于放弃眼前的利益,才能获得人生的大收成。如果只计较于眼前的斤斤小利,将会损失更多更大。
某天,有一个青年向当地最富有的人请教成功之道。
富翁拿了3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哪块?”
“当然是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富翁笑了笑,说:“那好,请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青年,而自己吃起了最小的那块。富翁很快就吃完了,随后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眼前晃了几晃,大口吃了起来。
青年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第一块瓜虽然不比青年的瓜大,却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块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有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
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眼前的利益就是最大和最好的,而等到我们把事情做完后才发现,原来那要耗费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而如果用同等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别的事情,虽然一下子没有那么大的利益,但是做的事情却多得多,总利益也比做一件事情来得要多。这就是说,一个人想要有大的发展,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才能获得长远的大利。
爷爷说:人生是复杂的,有时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只有取得和放弃。应该取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气壮,不该取得的则当毅然放弃。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弃则需要巨大的勇气。若想驾驭好生命之舟,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永恒的课题:学会放弃,并且要勇于放弃。
三、糊涂做人,聪明做事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到了两种人生态度:“绝世而不绝我”和“绝我而不绝世”,最后他指出理想的人生态度应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将朱先生的话稍微浅显化一点,就是: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朱先生的文章写于数十年前,但历史的灰尘终掩盖不住其深邃的思想。
人生百态,难免世事纷扰,这时我们要以糊涂的态度去对待,这就是所谓的出世。生而为人,要做事谋生,积极主动地用有限的人生去造就更大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入世。出世与入世的态度聚于一身,看似矛盾,其实却是一种矛盾的统一,一种互补,一种和谐。二者不可偏废,更不能颠倒。
做人糊涂一些,做事聪明一点。就像腊梅开在深山幽谷或名苑胜地,皆不卑不亢、傲霜斗雪,绽放着自己的美丽。一味地糊涂,就是糊涂透顶了;光知道聪明,则难免落入世俗争斗之窠臼。只有将“糊涂”对于“聪明”进行有机地结合,该进则进,当出顶出,行止有度,屈伸合拍。
举例来说,上级派你跟随一个团队外出谈判。在谈判过程中,你运用自己的最大智慧,发挥十分出色,为取得最佳谈判结果立下了汗马功劳。成绩喜人,胜利班师后当然要庆功,并论功行赏。这时的你,就应该显得格外糊涂。不但不要去争功邀赏,对于送到手里的利益也宜推让几巡,实在推不掉在惭愧地收下。这不是虚伪,如果你真是明白人,就知道不管你个人发挥了多大的力量,成绩都应该是整个团队的,你只是其中的一分子,尽到了自己该尽的义务罢了。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得不在论功行赏中做到糊涂。
而有些人做的却是相反:做起事来糊涂,做起人来聪明。什么意思呢?就是做事没有能力也不懒得出力,做起人来却精明善算。沿用上面的例子的话,就是一个在谈判中没有发挥多大作用或者说甚至发挥了负作用的人,回来在论功行赏中费尽机巧,唯恐自己吃亏。这样的人,完全称得上一塌糊涂。
爷爷说:糊涂做人,聪明做事。困难面前不让,功劳面前不争。能懂得、善用这一“心机”的人,其前途能不光明?
- The End -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