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江城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2020届本科毕业生

江城创作照

老师评语
特别值得欣慰的是《子非鱼》作者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和正真艺术家创作的状态,还有那精湛的技术!
——焦兴涛
将鹅卵石这种具有岁月痕迹的材料,用逼近真实的方式去承载作品所涉指的主题,我想作者极其重视材料背后所蕴涵的社会性和文化性,以及与当今现实存在关系的思考。鱼钩吊置的空间形式在自然而然中呈现出一种荒诞、冲突和矛盾。标题对内容的涵盖体现出作者对古今哲学变通的时间性思考。

——唐勇

观江城的作品,你能感受到一种炽热的“欲念”。这种“欲”,是对创作极大的冲动与向往。而“念”,则是对创作计划的“执念”,一种执着的耕耘。
了解江城的创作过程,给人的整体印象是热情似火、勇往直前,甚至是“狂放不羁”,一种令人“妒忌”的状态!
从造型的多变性、选材的多样化到庞大的单件数量,再到疫情之下的“远走他乡”的决心,怎一个“狠”字了得!
对于身在“精彩世界”的九零后年轻人来说,有这样的情怀,不多见!难能可贵!

——龚吉伟

江城创作的作品《子非鱼》经历两个阶段,在2018年《石雕器物1》的课程上,江城选取重庆长江段的鹅卵石创作十来条二三十公分等大的鱼干年货,每一条干瘪的鱼皮皱褶都被高速运转的玉雕雕刻机如实记录下来,作品沧桑的肌理,凹陷的眼神承载着鱼儿的存在与作者和材料共度的同等生命时间。生活主题的选择让鹅卵石这一自然材料同时具有社会人文属性。展厅里用鱼具钓置展示的”鱼干”刚好平行于观众的视平线,当目光对视的一刹那,每一个观众都会有一个自己对“子非鱼”的定义。

第二阶段《毕业创作》期间正遭遇疫情的突袭,在一级公共卫生事件的隔离下,江城顺着长江上游考察,选择了四川宝兴进行两个多月的在地艺术创作。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大海,海洋生物转化成的化石被水流的洗礼成为了卵石,现代人生产的塑料垃圾丢弃在其中,成为了现在的风景。由此,化石、卵石、塑料垃圾等材料都被运用到作品的制作中,作品重新呈现了《子非鱼》的另一维度,另一道风景。作者与当地的老百姓用当地材料在当地创作的100件石雕作品在当地展示,激动感慨,气势磅礴。当这些作品重新放入河底的时候,重新回到大自然的作品与作者与材料与共处的每个日夜与自然界本身成为了一个整体。在这里,作品创作的过程本身,以及所涉及的人与物是作品的所有价值。

——娄金

毕业作品《子非鱼-系列三》

《子非鱼-系列三》

材质:鹅卵石、化石、陨石、垃圾塑料、水、沙子、海盐

尺寸:可变

指导老师:龚吉伟 王比 娄金 王玖

《子非鱼-系列三》

选择这个地方创作,自古就因“宝藏兴嫣”而得名,这里保留了太多地球给予的资源!时代变化发展太快,我希望像当地人一样淳朴地去面对生活、创作!

《子非鱼-系列三》

这里是长江源头,我选择河流海洋等水生物为主题,采用当地的鹅卵石、化石、陨石为载体,是想把这里的美丽带出去。同时把河里打捞出来的塑料垃圾作结合,通过提炼、夸张塑料生命化、美丽化,从而突显其材质特征,在自然界中很多美丽的色彩本身就是在暗示危险和死亡、食物链轮回等生态问题。选择鹅卵石,它本身与鱼的关系密切;而引用当地化石它本来就是生命的载体,证明这里曾经属于海洋,同时带入时间。关于雕刻手法,我没有过多限制,石头是有生命的,鹅卵石“相由心生”,面对每块鹅卵石我会去解读它的心声或者说记忆,根据它的特征来创作符合它的那一条鱼。鹅卵石一直沉在水底,我想它们也会羡慕那些游动的鱼儿。
《子非鱼-系列三》
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来看,应该属于我的一种处事方式。《子非鱼》是我解读当下的产物,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味在其中……。
《子非鱼-系列三》

《子非鱼-系列三》布展

《子非鱼-系列三》布展

《子非鱼-系列三》

《子非鱼-系列三》(1-6图)

《子非鱼-系列三》(7-12图)

《子非鱼-系列三》(13-18图)

其他作品

《子非鱼-系列二》

材质:紫砂

尺寸:可变

创作时间:2019年

向右滑动》

《子非鱼-系列二》(局部1-5图)

《子非鱼-系列一》

材质:鹅卵石、玉石

尺寸:可变

创作时间:2018年

《子非鱼-系列一》

关于这次创作,我设定的最终题材是“咸鱼鱼干”的表达。关于这个题材有很多的概念和隐喻(90后咸鱼、咸鱼翻身、碌碌无为的“咸鱼”)。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它潜在其中的特殊的身份,还有他的身体形态包括它整体的身体状态。我选用的主体材料是鹅卵石。鹅卵石是经历了无数次大自然洗礼后保留下来的石头精华。而且种类和颜色特别丰富,这样就更便于我去表达不同品种、不同时间、不同颜色和不同形态的“鱼”。另外,鹅卵石它本身生于水中、与鱼同栖的特性,也是让我选择这一材料进行创作的重要原因。

《子非鱼-系列一》(局部组图)

之后进入到了展览阶段。在展览方式上,我选择通过“悬挂”的方式进行展现,并利用鱼钩和鱼线进行牵引,将本来沉重、冰冷、坚硬且易碎的石材,与鱼钩和鱼线相搭配,形成了另一种特殊的质感和效果。而鱼钩在生活中又是用来钓活鱼的,这样一来又可以打破人们的固定思维(用它来钓“石”鱼)。而且通过鱼线的纤细与石头笨重、易碎的材料特性相碰撞,当我用细细的鱼线吊起石头的时候,人们的心里都会不自觉地冒出一种紧张的感觉,这样便会让观众屏住呼吸并充满期待与好奇的走到我的作品前,透过观察,让他们琢磨这个作品背后的故事。

《子非鱼-系列一》

做这个作品,主要想深思几对关系,即“活鱼与鹅卵石”、“活鱼与死鱼”、“咸鱼与现代人”。这也正是我雕刻过程中的思考,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则是结论。

《猪·2019》

材质:石、铁

工艺:石雕及热着色、铸铁

尺寸:可变

创作时间:2019年

《猪·2019》

作品灵感来源于2019猪年以及凶猛的猪瘟前后残酷的处理方式,还有全国猪肉的大幅度提升。选用具象石雕这一方式是想从大众视角为切入口进入,又充分利用石头本身的材质特征以引喻表达,其中心和肠用概况形状化的处理(心脏的桃心以及猪肠的人物剪影,又一个铸造为铁一个雕刻为石——铁石心肠),从而表达对2019相关事情的个人情感,而展览方式以还原肉铺场景来加强本人对现实的调侃性介入。本创作取名为《猪·2019》除了介入当下、引人反思,还有就是想通过创作本身对这一相关事件进行历史性记录。

《猪·2019》

向右滑动》

《猪·2019》(局部组图)

《铁石心肠》

材质:铁、石

尺寸:尺寸可变

创作时间:2019年


 江 城 简 介 

1994年出生于云南昆明,祖籍重庆丰都。现生活于重庆。

教育经历

2015年起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影视摄影。

2016年,以全校第一的考核成绩,转入到雕塑系。

至今雕塑系在读

主要参展经历

2020 “开发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重庆

2019 四川美术学院第23届本科学生作品展,重庆

2019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年展,重庆

2019 四川美术学院校年展,重庆

2019 “善意的自然 ”白马美术馆,武隆

2019 和·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潍坊

2019 塑说石空创作联展,福建

2019 “转角的风景”重庆当代青年雕塑展,重庆

2018 “不期而遇 ”川美雕塑系年展,重庆

2017 21届学生作品校级年展,重庆

2017 四川美院雕塑系年展,重庆

主要获奖经历

2020 荣获 四川美术学院学院奖

2019 荣获 “时态”四川美院雕塑系年展优秀奖

2019 荣获 四川美院第23届本科学生作品展优秀奖

2019 荣获 四川美术学院校年展优秀奖

2019 荣获 四川美术学院励志奖学金

2019 荣获 四川美术学院E.LAND奖学金

2019 荣获 四川美术学院单项奖学金

2018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展不期而遇并获“青云艺术奖”

2018 荣获 四川美术学院E.LAND奖学金

2016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首届速写大赛并获“优秀奖”

收藏

作品《子非鱼》被电影制片人毛分私人收藏

作品《白富美》被韩国E.LAND机构收藏

作品《韵》被韩国E.LAND机构收藏

项目

2018担任陆川导演作品《749局》雕塑道具制作负责人


毕业季投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