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冰如:我的学戏演戏生涯

郑冰如《春秋配》

我于一九ー六出生在山东省济南市,当时家境贫寒,父是砖窑工人。我表姐小爱茹是名艺人,她既演河北梆子,又演京剧。我因无兄无弟,所以立志学习艺术,抚养双亲。受表姐影响,我离家随她当学徙。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苦练基本功,常年不辍,做到“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台步,圆场,喊嗓子,练水袖,所受之苦,难以尽言。虽是亲戚关系,学戏时仍然要受气挨打。学习三年,到十二岁时,我已能登台演戏,由演小剧目发展到能演大剧目。所演小剧目有《打花鼓》《花园会》《平贵别窑》等;大剧目有《女起解》《三娘教子》《汾河湾》等。

以后,我又向老八仙旦杜富隆(此人是富连成科班出身,艺术扎实,经验丰富)学了数十出京剧,在山东省各地搭班演出。二十岁时,我与名老生白家麟在天津演出《四郎探母》,以宏亮的嗓音、深刻的表演,演出一个月以后,名震津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仍苦苦钻研,不敢稍有懈怠。

二十二岁那年,我到北京(平)演出《玉堂春》,并有叶盛兰和马富禄配演,对我的协助很大,我已有十年的舞台演出经验,所以这次演出,较为圆满,博得各界人士好评。当时上海更新舞台经理得知后,派人到北京(平)约我到上海演出。同行者二牌老生贯大元,三牌武生是梁慧超,我挑头牌。我以唱功戏为重,如《玉堂春》《王宝钏》《祭塔》《孔雀东南飞》《生死恨》《凤还巢》等剧,并因此被誉为“铁嗓钢喉”。连演三十六场戏返回北京(平),与谭富英合作演出。隔年,又被邀请到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阵容更为整齐,内有纪玉良、俞振飞、芙蓉草、裘盛戎配演,轰动上海。我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果。

为了在艺术上进一步得到提高,我在北京(平)又聘请李凌枫(张君秋的老师)和吴富琴(程砚秋社社长)为我加工整理剧目,并排演了程派戏《锁麟囊》、《荒山泪》等剧目。当时在女演员当中只有我一人演此二剧。此剧上座率高,艺术性更强,从此到京、津、沪、汉以及东北各地演出时,均以此二剧为打炮戏。

我曾六次到上海演出,并与马连良合作演出《四进士》,与杨宝森合作演出《四郎探母》《王宝钏》《二进宮》《汾河湾》等剧,在上海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二十八岁时,我拜程砚秋为师。所演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碧玉簪》《朱痕记》《金锁记》《王宝钏》《孔雀东南飞》《玉堂春》《四郎探母》、《宝莲?》《二进宫》《祭塔》《奇双会》《打金枝》《生死恨》《风还巢》《御碑亭》《三娘教子》《汾河湾》《审头刺汤》等,还有我自己创作的剧目《活捉王魁》。

郑冰如《生死恨》

我曾与少春合作在汉口汉口大舞台演出。李少春以余(叔岩)派戏《战太平》和猴戏《闹天宫》为重,我以梅派戏《生死恨》《凤还巢》和程派戏《锁麟囊》《荒山泪》为重,并合演《四郎探母》《打渔杀家》。此次合作演出,舆论热烈,评价谓为珠联璧合。

多年来与许多著名演员合作,使我受益不浅。

解放后,我组团在北京吉祥戏院演出,并领导演出小组到天津、广州,武汉、江西、河南等地演出。

一九五六年,我参加了南昌市京剧团。根据工作需要,于ー九五八年调到江西省文艺学校,从事教育工作。

江西文史资料选辑 第24辑

江西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江西省委党校印刷厂

1987年4月印刷出版

京剧道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