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周国桢:一部现代陶艺史

周国桢

当代著名陶艺家、教育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教授

1931年生于湖南安仁。

1949年投笔从戎,加入解放军46军136师宣传队

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分配至轻工业部陶研所

从此在景德镇扎根  醉心现代陶艺创作

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首批“陶瓷美术家”称号

1963年在上海首次举办陶瓷雕塑作品个展

1976年调景德镇陶瓷大学任教

1979年应邀参加首都举办的“小型雕塑联展”

1986年在北京主办“周国桢陶瓷艺术展览”

1987年在香港举办个展

1988年 被轻工业部授予“全国轻工业科技先锋”称号

1991年 被定为景德镇市拔尖人才

1992年 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中心授予其“世纪勋章”

1997年个人传略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

201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周国桢个人作品展
被誉为“中国当代陶艺发展的一面旗帜”、“现代陶艺创作先锋”、“中国的毕加索、世界的周国桢”。

周国桢 十二生肖 雕塑

周国桢从艺60余年,创作了大量陶艺作品,从写实到写意,从具象到抽象,从人物刻画到动物塑造,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前提下,他不断地自我否定和突破,实现了艺术上的一次次飞跃,成为中国现代陶艺史的高峰,世界现代陶艺史的巨擎。

其作品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分别为:“朦胧时期”、“唯美时期”、“古风时期”、“新表现时期”、“现代陶艺走向大环境时期”和“手指画系列时期”。

一、朦胧时期【1954—1960年】

对传统雕塑题材反叛   开创现实题材创作

当时,景德镇的瓷雕仍是罗汉、观音一类的传统题材,延续的仍是解放前的白瓷加彩的表现形式。在国家提倡文艺创作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背景下,在中央美院有着人物塑形良好基础的周国桢,把目光投向了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创作了一批反应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并打破白瓷加彩的表现,多以白瓷涩胎为主要材质,为景德镇的陶瓷雕塑界注入了一股清流。

从激励自然灾害时期人们不要丧失信心的“东山在望”,到反应人民公社生产生活的“公社好阿姨”,从响应政府号召除四害的“弹弓手”,到欢天喜地燃放鞭炮的“迎春“,无不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这一时期,虽然在题材和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但陶瓷材料的丰富运用,陶瓷雕塑应有的语言特色还没有完全凸显,因此被认定为朦胧时期。

弹弓手  创作时间:1955年

政府号召全民除四害,麻雀因为吃农民谷物,被列为四害之一。调皮的儿童拿着弹弓四处寻找麻雀,在发现目标的一刹那,轻步向前慢慢拉开弹弓,作品表现了儿童拉开弹弓、瞄准麻雀,将发未发的一刹那表情和动作,这是朦胧时期的第一件作品,在1955年江西青年美展中获得一等奖。

迎春  创作时间:1956年

爆竹一声辞旧迎新,这是中华民族逢年过节的传统习俗,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当时正值公私合营时期,作品体现农村儿童点燃爆竹,爆竹将响未响的瞬间,儿童表情高兴又紧张,显得勇敢又有趣。

公社好阿姨   创作时间:1958年

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的劳动力都有组织地参加集体劳动,小孩没人照顾,于是将已经丧失体力劳动能力的老年妇女组织起来带小孩,不仅带自家的小孩,也带别人家的孩子。作品表现公社阿姨带很多孩子逗趣嬉闹、其乐融融的场景,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侧面。

东山在望 创作时间:1960年

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荒严重,人民精神颓废不加,作者发现一个农家妇女年轻自信,在山洞里养猪,把小猪养得白白胖胖,就以此为原型创作了该作品。鼓励人们树立信心,希望就在眼前。

二、唯美时期【1960—1981年】

对白瓷加彩表现彻底变革 将高温色釉全面运用至瓷雕

这一时期,周国桢开始追求陶瓷语言、造型艺术和釉色完美结合的表现效果,作品比第一个时期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内在感染力。同时,周国桢开始到龙泉、宜兴、禹州、宜昌等全国其他产瓷区考察创作,结合当地的材质特点,创作了一大批高温色釉绘画瓷盘,可以说是集全国之大成。无论是瓷盘还是雕塑,五彩斑斓的高温色釉仿佛为它们披上了一件件华丽的外衣,这一时期被定义为“唯美时期”。

从这一时期的文革之后,周国桢的雕塑作品中不再出现人物造型,转而借助动物来表达对人类社会活动的思考和关照。

独立   创作时间:1960年

 上世纪60年代初期,非洲许多国家纷纷独立,该作品表现头顶水罐的非洲妇女在独立后成为自由人的自豪表情和形态,这是第一件高温颜色釉装饰陶瓷雕塑,具有划时代意义。 

西班牙舞  创作时间:1962年

用流畅而简洁的线条表现西班牙舞的狂放风格,用郎窑红和乌金釉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装饰,增添了热情的火辣味。

天亮了 创作时间:1976年

这是文革结束后,作者的第一件作品,重获自由的作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作品,代表了中国亿万人民的喜悦心情。作品造型简练,极具节奏感和韵律感,铁锈花釉的斑驳色彩,丰富明快的肌理,强化了主题。

本是同根生  创作时间:1978年

同样成型的两只公鸡,施以不同釉色,将它们对立摆放,就成了斗鸡。暗指十年浩劫,使得亲人之间、同志之间生疑斗争,往日最亲密的人都成了仇人。

初出茅庐 创作时间:1985年

一只公鸡,毛发还没长全,就摆出一幅耻高气昂,不知天高地厚,目空一切的样子。

三、古风时期【1981—1988年】

陶瓷材料运用再突破  残缺肌理凸显大写意

上世纪80年代后,周国桢立足本土意识,从原始艺术中体会“雅拙”风骨,从汉代石刻中寻找精神力量,将自己的艺术视野扩展到遥远的西部文化,一次又一次从大西北的“黄色文明”中寻求艺术的火光,塑造出一大批返璞归真,具有朴素美、残缺美的古风系列作品。匣钵土、大缸泥、紫砂泥、耐火材料的运用,无意中残缺肌理的出现和刻意的残缺肌理追求则为这一系列作品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雪豹  创作时间:1981年

这是古风时期残缺肌理的第一件作品,也是作者得意之作。计划烧花釉的猎豹,烧制过程中突然停电,本以为会报废,却因为釉面开裂,形成了特殊的裂纹肌理,相比平面流淌的花釉,这种不流淌且开裂的釉面显然更具艺术视觉效果。

波斯猫  创作时间:1985年

波斯猫灵敏警觉而柔美,造型简练大方,眼神敏锐生动,用白色珍珠釉装饰全身,显得高贵温顺可爱。

叶落归根  创作时间:1985年

一只老猿,弯腰驼背,手脚变形,艰难前行,寻根问土。作者有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许多台湾老兵回到魂牵梦萦的故土,作品使用匣钵土运用国画大写意手法,蕴藏着深厚的感情。

黄河  创作时间:1986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世代哺育中华儿女,流淌的黄河水是母亲的长发,婴儿睡在母亲怀中,恬淡安静。作品用概括的造型,粗糙的混合材质,表现黄河母亲的慈爱和宽厚。

拼命三郎  创作时间:1978年

野猪被攻击受伤,就会和敌人拼命而,为了生存,它们经常在荆棘丛生的野林里穿梭,和敌人殊死搏斗。作品用粗糙的肌理表现野猪皮毛虽已伤痕累累,却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和强有力的搏斗状态。

黑夜猴   创作时间:1984年

作品有意造就残缺肌理美,部分光面黑釉,部分气泡黑釉,打破了釉色只有光亮才是美的传统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陶艺的装饰效果。

四、新表现时期【1988—2007年】

找到现代陶艺真正的表现语言  从民间文化上升到民族文化

这一时期,是对传统雕塑的彻底反叛,更多强调艺术家自我精神的升华。泥板卷筒,盘条成型等原有民间手工艺技法被提炼运用到陶艺作品创作中,找到了现代陶艺真正的表现语言,即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即是民间的,又是民族的。

斑马  创作时间:1988年

这是新表现时期的第一件作品,采用泥条盘筑而成,自然形成内空便于烧成,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雕塑成型方法,近似中国绘画的大写意,下笔无悔,一笔成型,没有修改余地,对于动物造型观察到位,且熟练掌握泥性和技巧,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无限想象。

呐喊   创作时间:1999年

一只狒狒坐在光秃秃的树桩上,歇斯底里地哭喊着。人类对森林的开发、破坏,使得它无家可归,作品呼吁人类保护生态平衡、爱护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静观   创作时间:2000年

以打成泥饼的耐火材料造型而成,猫头鹰高高站立,对黑暗的一面静静观察,严密监视害虫活动。作品浑然天成,粗犷大气,变化斑驳,是泥板成型的经典之作。眼睛采用白瓷,与耐火泥的身体形成强烈对比,更显炯炯有神,为作者镇馆之宝。

羚羊   创作时间:2004年

羊是所有动物中最温顺灵巧的。作品采用泥板成型法,使人感到“一笔”成型,痛快淋漓,虽“着墨”不多,却准确而生动地表现羚羊的性格、形态等特征。

有喜啦  创作时间:2007年

2007年是金猪年,60年才一遇,女性都期盼有个可爱的“金猪宝宝”,作品采取拟人化的造型和表情,简洁概括却生动形象。

五、现代陶艺走向大环境时期【2007至今】

将陶艺作品带到更大的室外空间  让陶瓷与天地同在、日月同辉

从2007年开始,周国桢开始从事室外空间陶艺作品创作,打破了陶艺只是小型,只能陈列在室内的传统,这一时期,称为“现代陶艺走向大环境时期”。

六、手指画系列时期【2012年至今】

世上只有妈妈好

卫士回首风云转

您好 大师

从中央美院毕业,到在景德镇扎根,周国桢用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引导了现代陶艺的发展走向,在"土"与"火"的探索熔炼中,不断超越自我、反叛传统,心怀对传统的无限敬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了厚植于中华文明沃土上的一次次创新与突破。
从创造高温色釉的"动物世界"到寻求民间艺术与陶瓷艺术的结合,从霍去病墓石刻前的沉思到东方远古艺术"物我同化"的境界,从耐火泥、匣钵土各种材料的运用,到大写意、盘泥条等古法今用的表现,无不闪烁着人文的情怀和艺术的光辉。其艺术创造的前期具象、细致、现实,有雅拙之美,后期则古朴、深厚、大巧,有勃发之力。他用艺术天赋和躬身之举开创了一个时代, 引导了陶艺新风向,不愧为中国现代陶艺的高峰,世界现代陶艺的巨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