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中瞥见微光 | 记第一期哀伤关怀沙龙

哀伤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我们能做的就是意识到它、关切它,理解它要表达的讯息,而不是漠视或忘却。哀伤本就是爱的一种表达,它需要被我们接受,成为厚重生命的一部分。

期许海医安宁《生命之光》系列沙龙如营地篝火夜话,可以让每个在场的人带着一丝温暖、带着放松后呼吸间隙中灵光乍现的瞥见,坚定并孤独地上路。

 间隙中瞥见微光

文 | 心理师 游雅如

上周哀伤关怀沙龙活动的报名通知在公号上发布不到一小时,12个名额全部报满,线下还有人问能不能再加人?人是不能再加了,参与者需要充分表达的空间,时间很有限呀。

但活动前沟通,才了解到大多数报名者是在机构里工作,想学习如何陪伴丧亲者。

身边有众多在哀伤中挣扎的人,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求助他人。倒是身边关心他们的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不知如何帮助而感到焦虑和无力。

如果有一天,丧亲者愿意谈去世的至亲,那意味他(她)有力量能去面对了,进入新的阶段。

本沙龙目标不是学习知识,初衷是直接获得生命当下的体验,暂时筛去同质性高的人选,以增加团体的丰富性。紧锣密鼓后,每个人带着独特的生命故事相聚在这个闷热的初夏下午。

01、她们是怎样的参与者

她担心亲人承受不了丧失

她说叔叔的故事,叔叔的去世给爸爸带来的冲击,她担心爸爸承受不住这个丧失。叙述时,她声音发颤,唇微微有些抖。

她担心女儿的成长

她历经剥洋葱般的多年自我成长,分享近期青少年的自杀网络热评下,听到女儿说生活没意义后,如同看到女儿走在悬崖边的恐慌和无力。

她遗憾没有来得及和弟弟道别

全家疼爱的弟弟一个月刚刚离世,她泪流满面说,没有来得及和弟弟做四道人生,成了她巨大的遗憾,心里很难过。

她是抗癌妈妈,学会臣服命运,分享和儿子的联结

她罹患癌症,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学会臣服命运。当在国外求学的儿子,惶恐肆意传播的新冠时,她平静说,新冠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贫富差别,不必自怨自艾。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如果新冠重症了,我们能做的也有限。儿子听了这话反而坦然了。

父母虽然健在,但她依然忌惮死亡和疾病的权威,时时担心失去父母

她小时候父母经历车祸,目前不算老的父母依然健康,但她惴惴不安,总害怕父母有天突然会离去。

她总在预备着时时能帮到别人处理哀伤

她服务一群高知老人们,早早就锁定沙龙的位子,远道而来。老人离世后子女的伤痛一直装在心里,能为她们做些什么?

作为心理咨询师,她想了解人们如何讨论哀伤

她是个咨询师,一直在学习运用积极心理学,好奇一群人会以什么的方式去讨论人类最沉重灰暗的情感。

她经历过各种丧失,时而陷入无意义感

她经历父母先后离世,还丧失一家运营很好的企业,曾抑郁过也哀悼过,然而有时还是会陷入无意义感中。

她抵抗癌症,现在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她胃癌,切除全部胃,食道还去掉三公分,淋巴结转移,气定神闲说自己吃嘛嘛香,退休了有返聘她的,想想怪累的,还是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好好爱自己是最值得。

她带着父亲受到临终痛苦的遗憾,致力于安宁疗护的推广和哀伤陪伴

由于没有安宁知识,苡青父亲临终前经历手术,胃内留置了一只充满气的“气球”,全身连着各种仪器和管子。最后时刻应父亲的要求,撤去所有的设备,包括“气球”。父亲告诉大家:“我感觉时间不长了”,而后异常坚定又平静地走到了生命终点。父亲临终前遭受的痛苦是苡青全家的遗憾。父亲去世的这些年,她一直致力于安宁疗护理念的推广和哀伤陪伴上。

投身安宁疗护、自我成长的我

而我,一个父母80多岁的老小孩,曾自恋地认为海医安宁需要我,某天突然清晰瞥见,因和父母爱恨交织的浓烈情感没理顺,父母垂垂老矣,我太害怕万一哪天父母离去,那复杂的情绪无处安放、余生不得安宁,是我需要海医安宁。

就是这样一群人,相聚在一起,每个故事都有关丧失 —— 安全感丧失、身体部分的丧失、如孩子般的企业丧失、至亲的丧失。丧失让我们一方面感到内心不同程度得被抽空,一方面身体又堵着满满的各种情绪,很沉重。

每个分享者在大家接纳的眼神凝视下,诉说自己的故事,凝重的情感像水墨画般徐徐地一层层晕开,每颗心似乎有个地方被拨动,场里氛围松动起来。人类在自然面前就是如此的脆弱和渺小,无力是再正常不过的体验,言说无力,并不为这个无力做什么时,反倒有一种把牢底坐穿的决绝和力量。

从闯过鬼门关的人身上能感受一种向死而生的力量。

诸如她会告诉海外的儿子,请保护好自己,家里没有更多的能力了。

再如患过胃癌的她,轻松淡定分享自己跟儿子说自己的事以后要全部依仗他了,我不禁心头一紧,心想这孩子得多大压力呀,于是追问孩子怎么回应呢?她答:孩子笑着说,放心,你会死我手里的。顿时全场大笑,死亡的沉重瞬间化为乌有,开始好奇她的家庭是如何做到如此幽默谈论生死的。

大家活跃起来,话题马上转变成生者如何好好地活、如何狠狠地爱自己,如何与家人有爱有界限。

02、在谈论中发现

中场休息回来,苡青带领大家冥想,注意力随着一呼一吸回到身体,回到当下,静默5分钟。邀请大家再次分享,一方面了解大家经过上半场的表达和放松后,有何新发现,同时也是确认有没有参加者需要更多一些的支持。

下半场,会谈现场大家开始活跃起来

话题转变为生者如何好好生活

有说找到新的方向,进一步确认与自己的关系;有说功课还是在自己身上,自己稳定才能帮助家人;有说感觉心变柔软些,松下来了;有在过程中换了个角度看自己和领导的关系,心里升起释然和轻松感;另几位伙伴同样收到(转念)礼物,有了松弛后绽放的笑容;还有前面倾诉多次抑郁历程,此刻颇为疲惫,说不出话的,只想静静呆在场里。

哀伤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我们能做的就是意识到它、关切它,理解它要表达的讯息,而不是漠视或忘却,它本就是爱的一种表达,它需要被我们接受,成为厚重生命的一部分。

而我在倾听大家故事时,突然意识到父母及弟弟对我的关爱,前几年父亲检查出癌症早期,他们没有人告诉我,治疗康复都悄悄进行,不愿意让我牵挂。

这个觉察让我羞愧并感动,心里决定,未来日子要逐步共同完成四道人生,让父母不再因从我的出生到八岁未养育过而愧疚,而我也不必因此而怨恨。如果最终能让父母心无挂碍离开这个世界,我抑或能心安些,不枉费我参与安宁工作一程?

结束之际,最勇敢袒露自己的她褪去焦虑和无力,欢愉地感慨:

只有分享和倾听,没有教导,真好!在这样空间谁有资格教导谁呢?谁也没有比谁更强,尽管丧失客体不同,但有哀伤在,就意味着心中这个丧失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我们都在受着不同的苦,彼此的苦也无法比较,对你来说就是一粒尘埃,对我来说却是一座大山。因为尘埃下也是如大山般沉重的情结,每种痛苦都值得被尊重、被倾听和温柔对待。

《无依之地》是部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金狮奖的影片,有关丧失。女主在经济大萧条中经历丧夫、失业和失去房子,开着货车踏上了穿越美国西部的朝圣之旅,大片荒漠的背景让我觉得那也是她的穿越哀伤之旅。

电影《无依之地》海报

其中有一段营地生活,大部分人都是丧亲者,营地里大伙围着篝火讲述自己的故事,其实不是故事,是灵魂、每个独特的灵魂,第二天营员们带着彼此陪伴的温暖继续上路。

终究,我们每个人都要孤独上路,期许海医安宁《生命之光》系列沙龙如营地篝火夜话,可以让每个在场的人带着一丝温暖、带着放松后呼吸间隙中灵光乍现的瞥见,坚定并孤独地上路。

《无依之地》片尾

03、后记

沙龙并不做疗愈,只是为愿意谈死亡和哀伤的伙伴们提供一个充分表达的场域。我们在交谈中正念,在渴望中相遇,仅此而已,至于瞥见什么的生命洞见,没有期许。

这个活动目前是开放式的。对于有深入需求的参与人员,我们还将组织封闭的哀伤团体,共同直面哀伤之痛,请继续关注海医安宁。

最后,再次深深地感谢第一期参与者的勇敢和开放,允许我在公众面前分享你们内心最深的痛,赋予我力量,可以在安宁道路上向前迈一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