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先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发布会,除了拍照,我们还得到了啥
6月12日上午,万众期待的国家航天局新闻发布会在线上以图文的形式召开。之所以这次发布会备受关注,就在于我国科学家们将正式介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情况。
2020年7月17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与天问一号组合体转运至海南文昌火箭发射场发射区,整装待发。
(图片说明:图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7月23日,天问一号正式发射升空,展开了火星之旅。
(图片说明:天问一号发射图像,图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2021年2月10日,在太空中跋涉了4亿多公里的天问一号成功实施了近火星捕获制动,进入到了环火星轨道。
(图片说明:前往火星的霍曼转移轨道)
5月15日,天问一号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成功实施软着陆,第一次在火星上留下中国印迹。
一周后的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展开了第一次火星表面旅程,一共前进了0.522米。
在6月11日的时候,在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的揭幕仪式上,我们就看到了祝融号传回来的4张精彩的火星图像,分别是——
火星全景图:这是祝融号火星车在驶离着陆平台时拍摄的。原图经过了校正和镶嵌拼接,最终得到了我国第一张360°火星全景图;
火星地貌图:是祝融号来到火星表面后,利用导航地形相机拍摄的影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祝融号的着陆区域比较平坦,但遍布着碎石块,这些石块是火星车前进时需要注意的对象;
“中国印迹”图:这是祝融号在向东偏南60°方向移动了6米之后,对着陆平台进行的拍摄,这是我国第一次在火星上留下印迹,是我们的骄傲。
“着巡合影”图:这值得提一下,它是在祝融号行驶到着陆平台南向10米左右的地方,释放了一个分离相机进行拍摄的。分离相机先将图像传给火星车,火星车再传给绕火星轨道器,最后再传回地球的。
当然了,天问一号不是去旅游拍照的,它的主要工作,还是对火星进行分析和研究,也是对我国航天技术的突破与完善。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介绍,在天问一号探测任务中,我国航天人实现了6个首次:
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
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
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
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
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
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
另外,还有一点他没有提及,不过我们也都说过多次,那就是天问一号实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首次在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就执行“绕、落、巡”三大任务。
(图片说明:天问一号传回的首张火星图像,原图是黑白的,我个人渲染了一下)
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还透露了一个“秘密”,当初接到任务的时候,我国航天人为了降低风险,其实也是想只发射绕火星轨道器,而不要冒险执行着陆任务的。但是航天人的勇气与担当让他们敢于尝试和拼搏,再加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给了他们底气,最终完成了这项历史性的突破。
这些突破,不仅可以应用于本次火星探测任务,更是从技术和人才等多个方面,为我国未来的行星探测以及星际探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才是最令人兴奋的。
(图片说明:NASA火星勘测轨道器拍摄的祝融号火星车及着陆器)
目前,我国的祝融号火星车已经在火星上运行了28个火星日,一切状态良好,预计还要工作62个火星日。除了精彩的图像之外,它还会对火星的气候、地形、地貌、水冰进行研究,甚至会寻找火星生命的痕迹。在火星车结束任务后,轨道器会调整轨道,继续完成自己总计1年的火星探测任务。
总有杠精说,美国几十年前的技术,我们现在才达到,不值得骄傲。实际上,看似相像的任务,其实也不尽相同,祝融号确实和毅力号有些差距,但也已经具备相当强大的功能了。而且,我国的航天发展速度,已经非常惊人了,而火星探测任务到现在也不足10年,这个速度还不够快吗?
(图片说明:祝融号火星车外形展示)
别只看到美国几十年前实现的火星着陆我们才刚刚实现,要知道,我国已经计划下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就要采样返回,时间点在2030年左右,这就已经和毅力号的进度相同了!
而且,这一次火星探测任务让我们验证了多项太空探测技术,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具备了进行更加艰难的太空探测任务所需的能力。凭借着这一次成功,我们还将展开更多令人激动的计划。
在发布会上,许洪亮还提到了接下来我国的太空探测任务,包括国际月球科研站以及小行星探测等任务,而且这些任务、包括天问一号,都需要和国际上的伙伴们合作,共同发展。根据张荣桥的介绍,我国的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已经展开了先期研制。根据计划,这项任务将在2025年前后发射。
(图片说明:我国计划探测的小行星2016H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