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辉斌:心中的“梵净”
顾问钟石山 主编何俊良 13517392853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作者简介】邹辉斌:中国法学会会员,湖南省法学会会员,邵东县作家协会会员,四级高级法官。
心中的“梵净”
邹辉斌
作协采风,到梵净山去。
梵净山,是一座千年佛教名山,弥勒菩萨的道场,弥勒菩萨的精神是心净、大慈、欢喜、包容及和谐,这就是梵净山佛教文化。
“梵净”二字,是“梵天净土”之意,其实,是“梵行”、“净行”之意,因此,到了梵净山,就要学会“行持”,学会“净行”,而“净行”,其实就是净心。所以,去梵净山,就要来净化心灵,这就是梵净山佛教文化的价值所在。
佛,意思是“觉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到佛教名山之地去,讲究的是心要诚。
到梵净山去采风,我做好准备了吗?
梵净山,座落在贵州江口、印江、松桃交界处,山青水绿,奇峰峻秀,特别是央视那个经典的广告,石柱上,顶着一块方石,神奇的蘑茹石,是梵净山的精魂,迷倒亿万观众。
近几年,我去过三次,每次都给我不同的感受。
10年前,我到江口县城,办理经济纠纷案件,被告是个老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到南方沿海炒地皮,暴发,赚到第一桶金。发迹后,在城里盖了洋楼,买了豪车。
本世纪初,寻求资本扩张,对外大举投资。
改革开放,资本原始积累,有些来得太容易。而外国的资本积累,需几十年,有些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对资本的管理行之有效。而暴发户,由于资本来得太容易,对资本的“净行”管理,显得不足。
被告投资江口一个水电项目,属国家倡导的乡村小水电,前景美好。被告倾其所有,建水电厂,但不如炒地皮的短期效应,来得那么快,需要资金,需要技术,更需要管理。被告对这些全然没有做好准备,陷入其中,负债累累。
被告说:他看中这个项目后,到梵净山烧过香,磕过头,抽过签,寻求保佑。那些签,说得模棱两可,他当然是想好的一面,但验证的是其另一面。
当初,如静下心来,也许不会发生,这也许就是佛教的精华所在。
第二次到梵净山,是前几年的红色教育之游,我随某单位参观红色圣地。
贵州,有红色圣地,但他们走的路线,可少有红色圣地,最后一站,参观梵净山佛教之地。
除了游历大好河山,就是烧香拜佛了。当然,这些是个人信仰,有些,是图个兴趣。但到了此境,就得入乡随俗。有人讲,他不信这些,是封建迷信。有人提出,即然来了,就不要乱讲,否则会遭到报应,心态各一。
那年冬天,那个单位出了安保事故。随之有人受到牵连。有人反思,红色游,是要静化灵魂,到了梵净山,如静下心来,升华灵魂,回家后,加强单位管理,也许会无事。
朋友尹总。在江口发展多年,从摆地摊开始,发展到今天,在江口县城建了几千平米商场,买了商铺,置了业,成立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身价几千万。
我与尹总又是驴友。他陪我游历梵净山,从山脚徒步直上,背着20余斤的潜行具,带着干粮,矿泉水。驴友爬山,其实就是苦行僧的生活,追求的是一种境界,历炼的是一种精神,在这里探密的是佛教文化。
到了大殿,红云金顶,就在眼前,我约尹总登顶晀望,他笑而止步。说:他来江口20余年了,不知进了多少次山,但还没有登上金顶。
红云金顶,是一座孤立突兀的石峰,净高94米,顶部常年云雾缭绕,紫气升腾,每当日破云霞,彩云绚丽,山顶金黄一片,霞光万道,颇为壮观,那就是自然的佛光。尹总感概地说:还没有做好登顶的准备,也许到那时,心灵静化了,就可以登顶了,可生理上又无能力而上了。
佛教讲的是诚,内心的静,和心灵的悟。
你心中“梵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