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手法——通感

通感|移觉

~海洋的形象~

01

通感,又名移觉,即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多感官的贯通,钱钟书于1962年在《文学评论》首次提出将看到的写得像听到的,将听到的写得像闻到的,这让表达更新颖,给人印象深刻(striking)

如:《荷塘月色》的嗅觉与听觉: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微风丝丝,清香缕缕,歌声渺渺,月夜深深

悠悠清凉拂拭面颊,淡淡清香扑鼻而入,幽幽歌声茫茫远远,黑黑深夜踏月而往,没有其他人,只有我和自然,宁静悠远

02

通感通过多感官联系联想,使受众获得沉浸式体验。通过多种感官的形容词描绘,更让人身临其境,体会其中的内涵,如《阿房宫》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视觉,听觉,触觉三感官结合

How to illustrate that picture?

Feel:冷,凉,湿润,海风,

Hear:静,

See:蓝色,旷远,蓝鲸,波痕

他的形象:冷静,沉默,浩大

03

注意,以上描写是通过多感官描写(诗歌中重要的描写方法:空动感联色中的“感”),不是通感。通感一定需要感官变换,如巍峨蜀山像黄钟大吕,这里将视觉写成听觉,进行了移觉

由于需要变换,而标志词常用:如,像,仿佛等比喻标志词,因此需要区分比喻与通感

《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比喻,将弹琴声音比作玉盘掉落的声音,也是通感,由于将声音嘈嘈切切比作看到的大小宝珠掉落玉盘情状,同时两个手法同时运用,这也能体现其能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钱钟书在论述通感时这样举例:花红得发热,山绿得发冷,光度和音量忽然有了体积——瘦,颜色和香气忽然有了声息——闹

以上两例皆为通感,但又有区分,因此将通感分为比喻的通感和形容的通感

比喻的通感:

苏轼:小星闹若沸

鲁迅:远处的爆竹声不断,似乎合成一片音响的浓云

贾岛:促织声尖尖似针

形容的通感:

冷美人

90度的情节

钢铁音符

以及多感官结合:(诗歌中多为视听结合,但也有嗅觉等)

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01

通感,又名移觉,即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多感官的贯通,钱钟书于1962年在《文学评论》首次提出将看到的写得像听到的,将听到的写得像闻到的,这让表达更新颖,给人印象深刻(striking)

如:《荷塘月色》的嗅觉与听觉: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微风丝丝,清香缕缕,歌声渺渺,月夜深深

悠悠清凉拂拭面颊,淡淡清香扑鼻而入,幽幽歌声茫茫远远,黑黑深夜踏月而往,没有其他人,只有我和自然,宁静悠远

02

通感通过多感官联系联想,使受众获得沉浸式体验。通过多种感官的形容词描绘,更让人身临其境,体会其中的内涵,如《阿房宫》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视觉,听觉,触觉三感官结合

How to illustrate these 3 pictures ?

Feel:冷,凉,湿润,海风,

Hear:静,

See:蓝色,旷远,蓝鲸,波痕

他的形象:冷静,沉默,浩大

矛盾:左上的平波,看见的是深蓝色的镜,幽深得发黑,听见的是海洋的神秘,右边的白浪涛涛,看见的是海洋在翻滚,听见的是呐喊咆哮,中间,海洋触碰到了生命,蓝色的巨掌擎着一叶绿,上面,我,听见了心跳

03

注意,以上描写是通过多感官描写(诗歌中重要的描写方法:空动感联色中的“感”),不是通感。通感一定需要感官变换,如巍峨蜀山像黄钟大吕,这里将视觉写成听觉,进行了移觉

由于需要变换,而标志词常用:如,像,仿佛等比喻标志词,因此需要区分比喻与通感

《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比喻,将弹琴声音比作玉盘掉落的声音,也是通感,由于将声音嘈嘈切切比作看到的大小宝珠掉落玉盘情状,同时两个手法同时运用,这也能体现其能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钱钟书在论述通感时这样举例:花红得发热,山绿得发冷,光度和音量忽然有了体积——瘦,颜色和香气忽然有了声息——闹

以上两例皆为通感,但又有区分,因此将通感分为比喻的通感和形容的通感

比喻的通感:

苏轼:小星闹若沸

鲁迅:远处的爆竹声不断,似乎合成一片音响的浓云

贾岛:促织声尖尖似针

形容的通感:

冷美人

90度的情节

钢铁音符

以及多感官结合:(诗歌中多为视听结合,但也有嗅觉等)

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贺: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白居易: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

(0)

相关推荐

  • 每一个读诗的人都是潜在的诗人

    诗歌闲谈(四) --每一个读诗的人都是潜在的诗人 文/平眉 诗歌的修辞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则是文学语言中表达最纯粹最精炼的一种形式.诗言志.诗是诗人心灵的舞蹈,诗是诗人灵魂的表白.每一首诗诞生, ...

  • 【联想法的范例】“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了拟人还是通感?

    "红杏枝头春意闹."--应是兼用通感和拟人两种修辞格,用拟人的手法勾连起两种相通的感觉: 用通感把杏花的无声的姿态和色彩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让人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采用了拟 ...

  • 董元奔|比兴艺术手法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实践中的拓展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诗经>诗意图)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什么是比兴呢?南宋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quo ...

  • 古典诗词中的时空的交错艺术手法

    广告 诗词曲格律新释 作者:李方 京东 广告 诗词曲格律讲话(典藏本) 作者:吴丈蜀 京东 古典诗词在处理时空变化的艺术手法,往往是同时存在或交错进行的,一首诗中既有时间的延展.凝聚或变形,又有空间的 ...

  • 盆景化静为动艺术手法(一)

    作者:张运山 贺淦荪先生倡导的动势盆景,经过十余年探索.发展与提高,创作出了一大批节奏活泼.动势飞扬的盆景作品,造就出了一批动势盆景作者,涌现出了一大批观赏群体,得到了海内外同仁- 致赞许,逐步形成了 ...

  • 【诗词学堂】古典诗词的35种艺术手法,值得收藏!(学会了,你也会写诗)

    诗词学堂 在古典诗词中,有许多艺术手法, 今天来说一说 古典诗词中的35种艺术手法, 了解了这些, 对于写作诗词或写作来说, 也大有裨益. 艺术手法,意为表现手法. 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 ...

  • 谈诗歌创作:构成诗歌奇特情趣的艺术手法——反常合道成趣法

    谈诗歌创作:构成诗歌奇特情趣的艺术手法--反常合道成趣法 湖畔悠悠心向大家问好! 一.反常合道成趣法的由来. (一).苏轼评诗 ,提出"反常合道"这一命题 你想让你写出来的诗句刚一 ...

  • 盆景化静为动艺术手法(三)

    作者:张运山 倾斜  盆景创作中的倾斜.不等边三角形.弯曲.下垂.外伸等,都具有形式流动感的作用.属于斜线构图,是一倾斜种重心偏离使人产生不稳定感觉的布局,这种布局的形式美带有流动感,使不动的景物显示 ...

  • 盆景化静为动艺术手法(二)

    作者:张运山 2.借助摆件增加盆内形象的动作性无论是树桩盆景还是山水盆景,其盆内形象的动作性往往难以表现,但如果在盆中得体的部位放置一至几个动作性强的摆件,如人物.动物.小船.车辆.小桥等,摆件虽小, ...

  •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归谱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归谱 开门见山法:小中见大法:绝处逢生法: 欲擒故纵法:曲折翻腾法:双扇对锁法: 倒叙插叙法:未扬先抑法:避实就虚法: 画龙点睛法:烘云托月法:移堂就树法: 草蛇灰线法:锦针泥刺 ...

  • 李白《忆秦娥》的艺术手法有多精妙:每一个字都内涵丰富

    李白<忆秦娥>的艺术手法有多精妙:每一个字都内涵丰富 原创十二读书2020-06-28 16:58:41 文|丁十二 图|网络 前面写了一篇文章,对李白和毛主席的两首<忆秦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