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十大明君,各个皆是旷世奇才,第一位堪称完美

纵观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时期,曾出现过很多的帝王,他们有的圣明,有的昏庸,如果按其能力和功绩来分,可分为:明君和庸君。先秦之前的历代君王中,以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为最贤,帝制开始后,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最为尊,我们今天所说的明君,并不是指那些文治武功、叱咤风云的君主,而是指那些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即使晚年也很少犯错误的帝王,所以作为历史上的“十大明君”,以下几位可以上榜。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第十位:雍正帝胤禛。雍正帝是被历史严重低估的一位帝王,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风光的是康熙和乾隆,殊不知功劳最大的却是雍正,康熙经过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尤其是晚年,更是存在很多的弊端,而乾隆帝,只懂得风花雪月、游山玩水,把他爹给他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银子都给霍霍光了,所谓的“十全武功”全都是东凑西拼弄来的,根本就名不副实,如果没有雍正经过13年的励精图治,拨乱反正康熙的各种弊端,也就不会有什么所谓的“康乾盛世”。

雍正是个勤俭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一系列的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了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奉行“以勤先天下”、“朝前夕惕”,一生不好色,被后世称为“一代明君”,后人搜集到他在位的13年间,仅亲手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第九位:宋孝宗赵昚。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宋高宗赵构的养子,在位二十七年,他上位伊始,就平反了岳飞的冤案,军事上,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鼓励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他虽是赵构的养子,但对赵构非常孝敬,堪比其父,在赵构死后,为其守孝三年,被后世称为南宋最有作为、最孝敬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南宋国力最强的时候,他很得民心,带领南宋王朝由破落走向恢复,由消沉走向振兴,他致力于改变南宋以来文恬武嬉、偏安一隅的现状,给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带来一丝蓬勃生机,不仅改变了以往疲于应付金国袭扰的尴尬局面,变为主动出击,遗憾的是他遇上了金世宗这样的明主,结果两人旗鼓相当,加之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已亡,使得两国出现势均力敌的局面,也因此保持了多少年的力量平衡,赵昚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第八位:宋仁宗赵祯。北宋王朝第四任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和文化都得到极大的发展,“仁”是对他的最高评价,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仁宗皇帝,作为一个性情文弱温厚的守成之君,赵祯能守祖宗法度、并知人善任、勤政爱民,有解决社会旧弊之心,因而在其统治时期,名臣志士辈出,“唐宋八大家”宋朝六家均出自宋仁宗一朝,更是出现了包拯、寇准这样的能臣,宋仁宗时期有太平盛世之称,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表现其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第七位:周世宗柴荣。后周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得后周时期,政治清明、百姓富裕,中原经济开始复苏,他不仅精明能干,而且节约简朴,深得百姓爱戴,在当时中原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后来的赵匡胤仅用20年就完成了统一,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但更重要的还是他接手了后周柴荣打下的强国政权,赵匡胤只不过是延续了柴荣的统一进程,延续了后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后周在柴荣的领导下,统一之势已是不可阻挡,可惜的是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否则也就没赵匡胤啥事了,柴荣的个人能力远高于赵匡胤,可惜就是在位时间太短,被赵匡胤盖过了风头。

第六位: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也称永乐大帝,朱棣虽然是用不正常的手段取得的政权,和李世民有些异曲同工,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明君,他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惩治贪腐,曾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等地,有力地巩固了南北边防,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把中华文明传播四海,赢得万国来贺,他统治下的大明王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远远超过他的上代皇帝,包括他爹朱元璋,史称“永乐盛世”,美中不足的是对他的侄子朱允炆的追杀以及对忠于朱允炆的大臣处理的有点太狠,毕竟抢了人家的皇位,还要对人家斩尽杀绝,有点不厚道。

明成祖朱棣文武双全,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能力很强、机智神勇,勤政爱民,郡县每遇灾害,他都下令免租赈灾,接受大臣直言,有力保全功臣,不像他爹那样,杀戮功臣,在他任内,世界上有三十多个国家得到过大明王朝的册封,也是历史上最多的对外册封时期,也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彰显了国威,朱棣功不可没。

第五位:孝文帝拓跋宏。是历史上著名的成功改型的少数民族皇帝,他本是鲜卑族,他的上辈极度仇恨汉人,对汉人进行过残酷的杀戮,他继位后,进行全方位改革,整治吏治,实行均田制,全面改革鲜卑习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把鲜卑人迁至洛阳,并以洛阳为鲜卑族的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带头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人士联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改革北魏政治制度,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了反对改革的太子元恂,通过一系列的举动,极大的推动了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一片盛世。

第四位:汉文帝刘恒。提到西汉王朝,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就是汉武帝刘彻,没错,刘彻确实是千古一帝,其文治武功无人能及,经过几十年的征战,彻底解决了匈奴这个最大的隐患,尽管他功劳盖世,但综合来讲,他还算不上是一个明君,汉武帝晚年,政治昏庸,轻信小人,差点自己把自己斩草除根,要不是他的孙子、还是婴儿的刘病已隐藏在监狱里逃过一劫,汉武帝就绝种了,虎毒还不食之,汉武帝能把自己的儿孙全部杀光,也真是破历史记录了,相比之下,他爷爷汉文帝刘恒虽然文治武功不如他,但在贤明上可比他强多了。

西汉经过吕后专政后,传到汉文帝手里的时候,国家财力已经严重不足,人民生活贫困,是汉文帝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轻徭薄赋,自己带头节俭,平时穿戴的衣服也都是粗糙的黑丝做成的,一切以民为本,他在位的23年时间里,车旗服御之物基本没有增添,还屡次下诏禁止下臣贡献奇珍异宝,对待自己的陵墓也是简了又简,也正是他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后来他的孙子汉武帝刘彻也正是借助了文帝景帝省吃俭用留给他的宝贵财富,才铸就了他的辉煌。

第三位:隋文帝杨坚。杨坚建立隋朝后,他“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成为了历史上最勤俭的皇帝,开皇二年,长安经过多次的战乱,已经破败不堪,他于是在城东南首山建设一座新兴城市大兴城,也使得大兴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在政治上,他确立了“三省六部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被一直沿用至清末,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简化,废黜郡制,建立州县两级制度,既节省了开支,也减轻了百姓负担。

隋文帝下令制定的《开皇律》,废黜了车裂、枭首等残酷的刑罚制度,规定凡是死刑,必须经过“三奏”才可以执行,对贪污腐败严加惩治,他还开创了“科举制度”,使得普通百姓也有了入仕的机会,这一大改革直接影响了中国后世上千年,在农业方面,实行轻徭薄赋、鼓励农桑,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税收,隋文帝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国力日渐强盛,人口显著增加,百姓衣食逐渐富足、经济繁荣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在军事上,隋文帝对北方突厥用兵,彻底打服了突厥势力,东突厥可汗在开皇四年上表称臣,尊称杨坚为“圣人可汗”,表示愿意永世归顺,公元588年,派杨广率50万大军灭掉陈朝,再次统一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70年的分裂混乱局面,成为继秦汉之后又一次大统一,在西方历史学者眼里,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他成功的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政府官员,为国家选拔了一批批非常得力的人才。”

第二位: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他16岁从军,18岁随父起兵进占关中,24岁平定天下,在唐朝定国的六大战役中,他亲自指挥了其中的四个,对唐王朝的建立起到决定性作用,他亲历了隋王朝的灭亡,深知“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深刻道理,千年之后的蒋介石之所以成不了气候,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不懂得“君为轻民为重”的简单道理,直到被撵到台湾后才明白。

李世民在位期间,虚心听取群臣意见,勤于理政、从谏如流,使得人民安居乐业,贞观一朝也成为历代统治者所争先效仿的典范,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以来就为人所津津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做出的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完全掩盖了他采用不正常手段取得政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客观上对历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他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顽固不化的突厥用兵外,对别的少数民族都是采取怀柔政策,方法非常妥当、政策也很开明,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大团结。

第一位:光武帝刘秀。刘秀虽然是刘邦的后代,身上流淌着刘邦的血液,但是他这个皇位不是从刘邦的子孙手里继承来的,而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打下来的,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取得政权,刘氏之孙不堪大权旁落,加之王莽恶政,使得天下大乱,于是刘秀兄弟也加入革命的大军之中,昆阳之战即是决定天下起义军命运的一战,也是决定刘秀雄起的一战,此战刘秀用不到三万人马,打败了王莽的六十万大军,成为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被毛主席列为最经典的战役。

刘秀的成功,完全都是靠逆袭,本来做皇帝是没他的份的,最有能力做皇帝的是他的哥哥刘演,遗憾的是因为刘演作战太猛、性格倔强,他做了皇帝,大伙的日子不能太好过,于是起义军在打败王莽后推举了没啥水平的刘玄做了皇帝,刘玄又把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刘演给杀了,并派刘秀到河北去做安抚工作,没想到刘秀在河北打开了局面,经过无数次的生死之战,刘秀的势力超过了刘玄,最终杀死刘玄,灭掉赤眉军,统一了全国。

刘秀建国后,没杀过一个开国功臣,后宫也只有阴丽华一个皇后,后来为了稳固政权,不得已又娶了郭氏为妻,刘秀的后宫也就这两个女人,比起那些后宫数千佳丽的皇帝来说,刘秀真的非常难得,在他的晚年除了出现过一次换太子事件外,一生没有别的负面影响,换太子也没影响大局,还是太子主动要求更换的,他宽厚仁慈、为人善良,在匈奴闹饥荒时候,他没有趁人之危前去讨伐,如果换成汉武帝或者李世民的话,结局肯定不一样,历史上文武兼备的帝王不多,除了李世民,刘秀算一个。

刘秀之所以在人们心目中的存在感不强,主要是因为他前面有个西汉政权,使得很多人认为刘秀不是开国皇帝,而是继承了西汉政权,其实这是对他的误解,刘秀是个没落的皇族,有点类似三国时期的刘备,自己的江山完全是靠自己一手打下来的,只是他打江山也许没有像刘邦、朱元璋那样波澜壮观,这就使得他的创业之路显得有些平淡无奇,开国后也没有制定出有影响力的新制度,导致人们对他的印象不是很深刻,直到今天,人们在讨论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时,感觉刘秀的东汉政权像是个陪衬,刘秀也很少被人提及,也许因为政治太过清明,以至于没给后世留下谈论和八卦的话题,他作为一个皇帝,一生几乎没有负面影响,堪称完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