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传承西河大鼓艺术是我一生追求的事业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前辈、各位同仁、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叫李淑珍。此时此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激动的心、诚惶诚恐地站在这里。说是召开李淑珍从艺42周年研讨会,我真的是愧不敢当。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群众文化曲艺工作者,开研讨会我真的是没有资格。我就是一个说书人,有何德何能站在这里,盛情大家在百忙之中,今天抽出您宝贵的时间相聚在一起,听我李淑珍给大家做一个42年来成长历程中的一次汇报。
42年成长中如果没有各位领导前辈,各位老师,各位大艺术家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哪有我今天站在这里做汇报呢?也是尽请大家为我所做的点点滴滴的艺术成绩做一个见证吧。这次活动有想不周到的地方,做的不够的地方,对大家照顾不到的地方尽请各位领导专家、前辈朋友们多多海涵原谅。
首先让我用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中国服务文化网陈步峰老师及团队一行对这次活动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省曲协、省群艺馆、市曲艺家协会,对这次活动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前辈专家朋友们百忙之中赏光光临此次活动现场,下面开始我的汇报。
我先介绍一下西河大鼓的概况。西河大鼓是民间流行一种地方曲种,和老百姓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厚的群众基础,老百姓特别喜爱,其艺术生命力极旺。西河大鼓的发源地及由来:最早产生于沧州河间,曾叫梅花调,有200年左右的历史。后流入天津,因为天津人习惯把大清河、子牙河统称为西河,而原有的梅花大鼓在此两河流域最为发达,进入天津大舞台演出时艺家们为方便区分,便把冀中传来的梅花调称作西河大鼓。
关于西河大鼓的流派:早期,西河大鼓进入天津后,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艺人,产生了北口朱派、赵玉峰派、南口李德全派,在20年代到50年代这几个派系的艺术家很受欢迎,影响深远,非常有名气。近代,更是有以玲珑塔为代表专攻短段的马派,以说唱长篇为主的艳派、郝派,其代表作分别是杨门女将、大西厢等,正是因为老艺术家们的创立使得西河大鼓流派纷呈,展现出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表演形式:西河大鼓的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击铜板和书鼓说唱,另有人操三弦伴奏。其唱腔简洁苍劲,风格似说似唱,韵味非常独特。内容及影响:西河大鼓传统书目,有中长篇150余部,小段370余篇。内容大部分是历代战争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和寓言笑话等。其中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继承了中国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
我8-9岁接触西河大鼓说书、13-14岁学唱(跟着母亲的叔叔马俊亭学唱)16岁登台唱小段,方圆百里说书垫场,后拜陈献飞老师学《呼家将》长篇,在黑龙江大杨树书馆及安达书馆说近三个月,目前,两位恩师已故去,是他们给了我饭碗。
我17岁时回到家乡演唱,我妹妹弹弦,分别在沧县、黄骅、青县、南皮、孟村、泊头、山东河北交界盐山、庆云、滨州惠民一直说到泰山脚下泰安县。
1980年省青年曲艺调演,调研(王建民、王建国)在沧州地区各县挑选演员进省城参赛,我有幸和河间选来的琴师高书经搭档排练西河大鼓《看报》到省会汇演,从此,提升了我的艺术水平。1982年河北省青年曲艺得到省曲协协会领导关注。1982年省电台吕秋义、省曲协陈小平、杨晓舟、献县刘树强,共同搭班子录制中篇说唱7天《狼牙山五壮士》,河间王维青为我伴奏,同时录制吕秋义老师创作的小段《亲家相会》。1982年底参加保定省曲协调演《怒向刀丛》。
1984年省曲协张家祥团长成立长篇大书队,我和高书经又一起考了进来,成为了拿工资的国家干部说书人。在这期间,说了由著名作家崔艳君创作的中篇西河《莲花魂》,其反应改革开放进步青年搞创新出成绩的主旋律;传统书是抵抗外勤精忠报国《呼扬合兵》。
一九八四年至八七年之间,我与高书经在石家庄周围几个县下乡说书,现在还能想起来的村儿像栾城的油桐村、行唐县的白庙村、行唐县的徐杨桥村、正定县南早乡北早乡村、牛庄村,灵寿县的韩家楼村、晋州的雷陈村郊区方存等,其实我们到的村庄很多很多,最难忘的还是在行唐县说书的时候,有一个发家致富的万元户,当时政府给他颁奖挂锦旗,我们就送书到他家,当时我记得还送给我们一面锦旗,上面写的是“改革开放百业兴西河大鼓受欢迎,鼓励万元专业户送书说唱到家中”。
我们两个一年基本上都在农村演出,那个时候团里给我们每人配备了一辆28自行车和两个小高音喇叭、一套扩音机,我们出去在一个村儿一说就是十天半个月,最少也是一个礼拜,经常是这个村儿还没结束,那个村儿就来请我们啦,一个传俩,俩传仨,因为都有亲戚互相转告,几乎都没有闲下来的时候,用现在的话说叫供不应求一票难求。
记得是1986年,我们还被黄骅县文化馆约请到黄骅市渤海海边,到海边的渔村里给渔民们进行演出,那个时候我们跟着潮水潮起潮落演出,因为渔民他出海打鱼赶上潮退,白天出海,涨潮的时候是晚上出海,这样他们晚上出海,我们就白天说书,白天出海,我们就晚上说书。
我们每年的演出场次大都在200多场,最难忘最深的有几次特别的演出。当时跨省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中国胡集灯节书会现在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了,这方圆百里的老百姓都到这个湖集镇上,当年全国各地的说书的书当子由近百档曲参加胡集书会大集登台献艺,被各个村儿请去说书,老百姓才感觉到这就叫元宵节,这个风俗直到现在都经久不衰,还在延续着。这个地方每年正月十二,老百姓的风俗就是请说书的到村上,每天说三场,说上四五天,如果遇到说书说的好的就会请邻村的村民都来听书。我和我的搭档高书经自85年86年87年,连续三年都是正月十一,我们就乘公共汽车感到胡集镇,每年我们都是提前被当地的老百姓定好,在各个书当当中,我们一直排在第一名,所以说过去了30多年,现在当地的老百姓还经常问起我俩。当时的火红场面,可以说是人山人海,我们在那的影响也是极大,山东电视台山东画报社专题跟踪采访跟踪报道可谓是家喻户晓。
1987年,我们被银川市曲艺团约请到宁夏银川市曲艺剧场演出200人左右的小剧场,我们演出了将近2个多月,可以说是座无虚席,场场坐满,因为听书的很多老百姓都是河北山东这边过去的。我们的说唱让他们听到了很多年听不到的家乡的乡音,他们感到非常的亲切过瘾,银川市电台得知我们演出的盛况以及受欢迎的程度,请我们将《杨合兵六命书》在银川电台录制成了46回,在当地的广播电台每天中午晚上播放两次,之后宁夏电台又找到我们录制了《摔子全服》、《大闹天宫》《早婚害》《绕口令》等几个小段。银川日报等媒体一直跟踪报道。
在这里感谢我的老搭档高书经,他现在是河北省三弦伴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啦,我俩自十六七岁在一起,多少年来,他一直默默地给我伴奏,我们在农村演出的时候,因为我说书又唱又动,所以没有受过冻,可是我的老搭档由于是一直抱弦坐着,有一年脸被冻破、手被冻肿了,我真的是既心疼又感谢他。她是伴奏演员为了演出效果,她不能穿厚了,眼瞅着冻的直哆嗦,即使这样,一直在坚持着给我伴奏。插曲——1986年从山东回来,一下火车,是风吹日晒面目全非的我,搞了三个月的对象去车站接我,几次擦肩而过硬是没有认出我。
后来由于演出过多,疲劳用嗓子,出现失音导致我彻底离开了艺术舞台。好像是在1987年,我参加河北省首届空中书擂大赛,中篇《响马传》获得了三等奖,当时有一个中央电台的老编辑受河北电台的约请到石家庄参加颁奖晚会,对我说想要带我一同去北京中央电台试录我的长篇书目,由于我过于的兴奋,想要找我的伴奏高书经老师,她当时在部队正生小孩,当时没有电话、手机导致无法联系上高书经,由于当时的演出环境音响设备有限,所有的演出都凭着自己真实的嗓子来实现当时的演出效果,加上几年下来用嗓过渡,一着急导致一渡失声,后来大概是治了一年多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好转,抱着遗憾的心情被迫离开了自己亲爱的曲艺团,调到石家庄市桥西区文化馆开始做起了群众文化工作,那几年,曾因嗓子失音,我的心情一变的消极。
后来,经过治疗嗓子逐渐变的好一些,但还达不到能上台演出的程度。既如此,我心想自己从小酷爱的这门说唱艺术不能就这么丢掉,所以我就投入到青少年艺术培训中,利用业余时间为学校的少儿辅导讲故事,并举办了桥西区首届少儿故事大王比赛;记得在1994年,我辅导永安街小学一名小学生说《刘伯承刮骨疗毒》的故事,并带着他到上海参加了全国举办的故事大王比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就是这样,让我找回了自信,开始热衷培养青少年的工作。
故事大王比赛延续了很多年,在桥西区各个小学掀起了讲故事的热潮。1995年,我和曲艺家李华老师相遇,他对我办故事大王比赛一事非常认可,一致认为曲艺必须从娃娃抓起,我们一起为曲艺做点事情吧,于是我们俩共同创拉开了我们曲艺从娃娃抓起的序幕。2002年李华老师去世后,我独自把娃娃班迁到了我的家里,后来成立蒲公英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娃娃班至今已成立近20多年。在培养曲艺娃娃上,我深感自己能量有限,从全省乃至全国请曲艺界的前辈们到娃娃班授课,其中曾在娃娃班长期教课的老师有朱更寅、李如刚、刘占军、已故老艺术家刘建云、吴凤军、相辉,刘学思。作家高树怀、张家祥两位老领导为娃娃班孩子们量身定制创作曲艺娃娃作品,参加河北省少儿曲艺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大概在2005年,朱更寅、高树槐老师为蒲公英文化艺术学校的娃娃们专门创作一台曲艺娃娃麻辣烫;我创作的群口快板《花儿朵朵美美的开》;相声、快板、快书、三句半、小品等作品在市电视台专题播放,刘守讯老师任这场节目的总导演,还多次到娃娃班授课指导相声表演艺术,这场节目在石家庄市电视台专题播出,掀起了一阵娃娃学曲艺的热潮,得到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高度评价。周喜俊主席对桥西娃娃班非常关注,多次召集我和朱更寅主席指导工作,这样抓好娃娃班,不单精神鼓励,从经济物资上给予大力扶持,同时曲协主席姚建新也曾多次到娃娃班看望孩子并进行艺术指导。近几年张俊恒老师多次到娃娃班传授京东大鼓演唱艺术知识。在娃娃班培训过程中,还要感谢周翠茹老师,我们的后勤部部长,多年来一直在幕后辛勤的付出,她与我是一同为培养青少年曲艺人才共同做出贡献的良师益友。娃娃班毕业的孩子们结婚,把我俩待为上宾。
到现在娃娃班已经有将近2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娃娃一波一波的毕业了,算起来有上百个了。现在曲艺行业工作的有:郭威就职于中国铁路文工团著名专业相声演员,经常在中央电视台三台文艺频道晚会上露面。马砚彪就职于天津曲艺家协会任快板书演员兼老师;郭龙飞曾在德云社任专职演员,现在著名网络评书演员;李浩然任石家庄市电台经济频道专业播音员;在其他行业的还有李庄愈博士毕业后,现任河北经贸大学教授;韩佳珊毕业于燕山大学现就职于郑州中建七局工作。今天他们几个专程发来贺电。
娃娃班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数不胜数。娃娃班开办以来,在学习过程中最让我欣慰的是我们每一个孩子德智体美劳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且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提升了个人的素养情操,培养了曲艺兴趣,。他们无论是在曲艺行业还是在其他行业,都发挥着重大作用,为国家建设作着不同贡献。娃娃班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娃娃班孩子们的成绩就是我强大的工作动力,我会更加的努力,在有生之年,为曲艺培养更多的下一代,一直以来,更多的是感恩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支持,我们娃娃班的孩子们,精彩演出经常出现在彩色周未,养老院,少管所,老红军干部休干所。我们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一颗感恩心,用我们精彩的节目回报社会,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主旋律,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增加爱党爱国爱家情怀。
传承传播曲艺事业是我一生的追求。近年我虽然已经退休,但我热心公益事业劲头不减反增,经常到农村到社区送文化送节目下乡。曾到体育学院为大学生们讲西河大鼓,让传统曲艺文化弘扬传承下去。同时我愿在市曲协的领导下发挥余热,积极参加曲协组织的各项工作,努力为自己热爱的曲艺事业做更多的工作与贡献。谢谢大家!

(此文是李淑珍在“祝贺李淑珍从艺42年暨西河大鼓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