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寓言诗”的辨析

一首“寓言诗”的辨析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①飞来峰: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②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③闻说:听说。

④望眼:视线。

⑤自缘:自然是因为。缘,因为。

辨析

有个公认的说法,说“议论为诗”是宋诗的一大特色。本诗的“议论”太显明了,实际上就是一首“议论诗”了。

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对照整个文学史来梳理一下。先秦庄子的《养生主》是一篇论述文,庖丁解牛的故事就是一个论据;到了唐朝柳宗元的《黔之驴》《蝜蝂传》等寓言故事成为主体但是配合着议论的结论;再后出现传奇、话本、小说,故事开始成为独立的故事……这里边有个故事逐渐独立的过程,甚至可以量化出所占比例。这样在文学史上划分定位,严格地说王安石的诗是寓言诗。

不妨再进一步辨析,既然是寓言诗,其写景状物难免会出现“漫画”的趋向,下面通过多角度对比认识一下这个问题。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与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都是概写,一个普遍性的叙述、一个轮廓的描绘。我们再拿他与前辈诗人的诗对照,看看其发展轨迹,看看其不同。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也是写太阳的远景、大场面,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点;这个特点还有李白的诗可以对比“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同样是在庐山,李白给我们看到了具体的景象,似乎更容易引起年龄小一些的读者同感共振。

这样对比也就彰显了宋诗抽象化、议论为诗的特点。但是,无论如何苏轼是真看到轮廓的,而王安石免不了“为情造景”的痕迹,我们只能说这是一则寓言,是一首寓言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