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考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案例

绩效评价

关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考

关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考

绩效评价是指通过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采用一定的衡量标准对项目完成既定的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考核。绩效评价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过程,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单位应用财政经费进行资源配置的情况予以评判。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产生于一般公共预算体系中,满足社会公众监督管理财政资金应用的体现。
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是近年来财政部越来越重视的方向,2020年年初,财政部颁布《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整体流程,实现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给各项目绩效的设置提供政策依据。
项目预算执行和项目支出绩效实行双重监控和双督促,把项目支出绩效的执行情况与预算执行率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保证项目支出绩效执行的情况与经费执行情况同步部署,同时推进和同步考核。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评价、谁来评价和评价内容都是执行这一措施的关键,如何全方位反映项目实际支出与效益的关系,运用何种方法、建立何种标准体系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因此,厘清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内容和实施方法,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是政府和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各部门也相应地开始实施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通过项目自评和引入外部机构评价,对评价结果公开,可以提高政府资金透明度,接受公众的监督,保障政府资金使用的公信力。资金使用者自己提出指标,年末对绩效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形成一个自评结果,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部门内部独立机构评价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绩效考评,形成评价报告。
1、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项目绩效评价的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从产出、效益和满意度三个维度构建全面反映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指标,以绩效指标为导向,强化绩效指标在预算体系的重要作用。
建立指标体系的流程首先是构建项目年度指标,厘清本年预算支出重点方向以及产出结果;其次是围绕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三大类设定指标以及指标值,指标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则是能够体现项目产出的重点内容,指标值在设定时可以参考多种标准,例如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等;最后是形成项目年度绩效申报表以及填写项目预算值。
与此同时,根据项目的执行时间设定中期指标,体现项目长期发展的成果,中期目标与年度指标存在对应关系。在设定指标值时,根据项目的不同种类,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共性指标或通用指标,使得项目绩效指标体系更加合理,具有可比性。
例如,在设备购置类项目可以设置设备购置数量、装机完成率等指标。效益指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例如在基建工程类项目可以设置工程利用率、设备政策运转率等指标,体现该工程的完工对于社会效益贡献的程度。
在满意度指标设置中,主要是考核服务对象满意程度,例如在会议、培训类项目就可以设置参会人员满意度、培训人员满意度等指标,体现会议、培训举办的成果。每年进行财政项目预算评审时也会对绩效指标的设立情况进行评价,对绩效指标规范完整性、明确清晰性、目标相关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各维度的指标设置情况进行打分,超过90分为优秀。
这种对于绩效指标评价方法的方法就是等级评价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等级评价法这一普遍、广泛的做法,还包括因素分析法、比较法以及关键事件法,在具体实践时,根据项目情况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2、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方式
项目绩效评价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项目组内部的自评,另一种则是部门内部独立机构的评价。
项目组自评的流程一般是在每年预算申报阶段,各项目组根据申报预算的项目情况填写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表,预计当年可完成总体指标和具体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可持续影响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绩效目标表随预算一并申报。
每年7月至8月,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中期监控,监控内容包括绩效目标完成进展、预计年底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和预算资金执行进度。中期监控时,发现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未达到序时进度,需要说明偏差原因,以及年底是否能完成该项指标。每年年末,项目组根据年初设定的项目绩效目标表,总结分析项目完成情况并撰写报告。
在具体分析时需要对每个指标逐项打分,根据设定的指标标准和评价方法打分,把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得分和预算执行进度得分相加,得出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得分。在评价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绩效指标完成但是预算未完成的情况或者绩效指标未完成但是预算执行完毕的情况,前者存在指标设置过于简单,未百分比匹配预算金额的问题,后者存在指标设置过高,无法高质量完成的问题。
部门内部独立机构的自评虽然也是系统内部自评,但是区别于项目组自评,一般由内部成立独立的评价小组或者由上级部门组织对绩效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上级部门一般会针对重大政策、重点领域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绩效评价,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明确各项目绩效评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完成。在收集各项目组的资料后,针对每一绩效指标进行打分,按照要求撰写评价报告。
部门自评的结果可以作为下一年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充分反映各项目资金使用的实际效果,保障资金合理使用。项目组自评和部门内部机构自评这两种评价方式是现在普遍执行的方式,与此同时,也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绩效评价,运用其专业的方法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吸纳社会参与其中,提高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财政项目资金投入逐年增长,科研能力逐步提高,高素质人才不断涌现,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政体系,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增强,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党中央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先后颁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文件,把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落到实处,但是各单位现行的绩效评价管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3.1 绩效评价范围未能实现全覆盖
绩效评价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仍需要挖掘,仍然存在一些项目未纳入绩效评价管理,未覆盖所有项目,导致未纳入绩效评价管理的项目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不充分、低质低效的情况,面对闲置沉淀的资金急需释放资金潜力,减少资金浪费现象。尽快把所有项目纳入绩效评价管理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2 绩效评价约束力不强
现阶段,许多单位针对绩效评价结果未实行实质性的奖惩机制,未把绩效评价的结果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挂钩,未对绩效评价结果优秀的项目实行奖励,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项目实行惩罚措施,例如下一年度减少预算安排或者收回剩余项目资金等形式。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脱钩,没有有效地结合起来。针对绩效评价结果约束力不强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应政策,通过具体政策措施约束各部门重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以及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3.3 指标权重设计及分值安排不合理
绩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设置以及权重安排是十分重要的,许多项目都存在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定性指标较多,定量指标设置的目标值与资金量不匹配,没有经过专业的手段或者方法来设定,确定过程主要依赖主观经验,没有科学依据支撑,指标间不具有可比性,导致可应用性差。
3.4 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足
绩效评估工作开展得十分迅速,但是针对评价结果却运用较少,花费较大人力、物力开展的绩效评价工作仅把结果流于表面,没有建立责任落实机制,重评价、轻结果运用,绩效评价仅为事后监督的一种形式,没有把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改工作,较难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链条监督机制。
4、解决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使得绩效评价流程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客观实际。在预算申报阶段,各项目组需要在前期进行充分的论证调查,突出绩效的重要作用,从项目实际安排出发,保障绩效目标的设立与资金安排匹配,设立的指标可量化、可执行。在预算执行阶段,需要对绩效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如果遇到客观存在的原因无法保障绩效目标的完成要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保障年底绩效目标顺利完成。在年终,及时对绩效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保证评价结果公正客观。针对绩效评价结果,项目组需要高度重视,把结果应用到下一年度的预算管理中,实现绩效评价全过程管理。
5、结论与建议
随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出台,绩效评价管理将愈加重要,所有项目都将纳入绩效评价管理中,针对绩效管理的要求也将更加严格,各单位需要增强绩效管理的责任意识,制定科学合理、可量化可考核的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绩效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把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起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
来源:中国市场期刊

观点 |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需严把六个关口

近年来,笔者在审计业务中从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实施、评价结果应用等全过程入手,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审计。发现,在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需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

一是严把政策项目准入关,让事前关口更“紧”。事前绩效评估是推动绩效管理关口前移,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的重要环节,各部门单位应从政策及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所要取得的效果进行立项及可行性研究,并从目标合理性、筹资的合规性等方面开展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从源头上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防止“拍脑袋”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严把绩效目标编制关,让管理基础更“牢”。绩效目标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是编制预算、实施绩效监控、开展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绩效目标应当指向明确、合理可行,并以相应的绩效指标予以细化、量化描述,但是审计中发现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指标设置不够细化、量化,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普遍存在。各部门单位编制预算时要分解细化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设置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目标、政策及项目绩效目标,各级指标值应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可比可测、动态调整,提升绩效目标编制水平。

三是严把绩效评价质量关,让评价结果更“实”。纵观近年来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报告,普遍存在项目绩效自评质量不高、内容不完整、评价不够深入、项目评分规则不明确、评价指标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导致绩效自评报告流于形式。各部门单位应科学设计绩效评价指标,运用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精心组织实施,使绩效评价报告内容完整、依据充分、分析透彻、建议可行,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是严把绩效结果运用关,让成果应用更“高”。绩效评价结果对优化预算安排、改进项目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绩效评价的滞后性,评价结果运用效果不明显,调整完善政策、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作用发挥不充分。财政部门应充分利用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目标审核结果,督促预算单位及时进行绩效评价,以结果运用为落脚点,建立预算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绩效。

五是严把财政绩效审核关,让指导监督更“强”。财政部门负责预算绩效管理总体工作,审核业务主管部门报送的事前绩效评估结果、绩效目标,对部门自评结果进行抽查复核,审计中还是发现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等管理环节审核机制尚不完善。财政部门应负责组织和指导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绩效审核机制,加强对部门报送的绩效目标、自评结果等进行复核、评审,抓好整改督导和结果反馈。

六是严把管理主体责任关,让部门职责更“清”。业务主管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审计中发现部分单位内部绩效职责安排不清、财务和业务科室缺乏协调配合导致业务与绩效管理脱节、主体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业务主管部门应负责加强本部门绩效目标和绩效自评结果的审核,明确内部科室工作任务和主体责任,加强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充分调动参与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实现层层监督。(作者单位:威海市环翠区审计局)

来源:山东审计厅

项目支出指标体系案例

某市科技开发与应用专项政策

绩效评价(一)

政策概况

  近年来,某市政府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政策扶持,持续完善科技开发与应用专项政策,2014—2016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创新研发支持计划、创新政策引导计划、创新条件建设计划等。

评价要点

  针对政策项目的特点,建立了“五维三级”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公平性、可持续性5个维度,每个一级指标下分设2个二级指标(如资金分配公平性、政策效益普惠性、政策效果等)和若干三级指标(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政策的实施绩效。

经评价,该政策等级为较好

主要问题

评价发现,科技政策执行中存在以下问题

科研项目缺乏系统化管理。科研项目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且对终止项目的管理有待完善。
政策激励作用不明显。现行科技项目事后补助政策奖励幅度只有5—15万元,而本地企业2014—2016年购置技术成果投入分别是2598万元、2269万元和2092万元,政策激励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科技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未落实到位。评价发现,部分企业和科研院所对科技项目的财政补助资金能做到会计核算清晰,科目设置合理,但自筹资金基本上没有按项目建账,项目支出明细不能确认。
科技创新券申领使用积极性不高。虽然科技创新券的潜力巨大,但在使用中存在范围局限、流程复杂、兑现周期长等问题,导致目前申领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结果应用

  根据评价结果,市财政局会同市科技局修订了市本级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管理。

  市科技局调整了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加强项目中期管理,调整项目经费补助方式,完善市级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并制定了《某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办法》。

某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二)

政策概况

  2016年,某区安排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补助生态绿色创建、环境治理、环保公益、监管能力建设、应急和整治类项目建设等,积极推进生态区建设,大力开展环境治理。

评价要点分析

  根据项目实际特点,建立了以决策、管理、效益为核心,贯穿项目全过程的评价体系,重点从重大减排项目、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及提标改造、喷水织机建站补助执行情况等方面评价项目效益,关注各个补助项目主体上报的验收资料或相关检测报告、检测数据,明确补助的合规性。

经评价,该政策等级为良好。

评价发现的问题

通过评价,发现项目执行存在以下问题

资金执行率较低。由于环保补助政策的变化及企业未达到补助标准等原因,当年预算执行率偏低,仅为75%。
项目申报流程不合规。在部分项目申报财政补助资金提供的相关资料中,工程结算审核报告未按规定由当地财政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出具,而是由企业自行委托中介审核。
个别项目存在支出合规性问题。个别项目存在发票内容和工程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个别项目辅助工程款项的支付没有开具发票,且实际均支付给个人账户。
结果应用
  绩效评价报告中披露的问题及时反馈至环保局,并要求在2个月内做出整改。
  将评价报告抄送区人大、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做到评价结果共享。
  对低效无效项目减少和不再安排预算资金,2018年环保政府专项资金的年初预算数压缩比例为40%。

某市农业主导产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

项目绩效评价(三)

项目概况

  自2014年起,某市财政局、某市农业主管部门联合对11个县(市、区)的30个市级农业主导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竞争性立项补助政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加强产业引领,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评价要点

  评价从决策、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展开。

“决策”主要包括“项目申报”“项目审核”“资金分配”“信息公开”等指标;

“管理”主要包括“资金到位情况”“财务管理”“过程管理”等指标;

“绩效”主要包括“收入增长情况”“生态效益”“满意度”等指标。

经评价,该项目结论为良好。

主要问题

评价发现,在项目过程管理、产出效益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部分项目实施进度缓慢,财政资金使用率不高。正常实施的25个项目中,建设期为两年的11个项目仅4个自报完成预期目标;建设期为三年的14个项目仅3个自报完成预期目标。市级财政资金到位率为43.39%,县级财政资金到位率只有28.90%,财政资金使用率不高。

个别项目涉嫌套取财政补助资金。评价发现某项目存在虚报项目预算、签订虚假合同、虚开设备款发票、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嫌疑,涉及财政补助金额537.51万元。

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实施过程调整频繁。2014年立项的30个项目中有5个已终止实施,25个正常实施的项目有17个项目已进行调整,项目调整率达73.33%。

部分项目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不规范,年度审计不及时。大部分项目未按规定进行专账核算,部分项目存在财务票据不规范、财务信息不完整等问题。截至评价日,2014年度已审计项目15个,占应审项目72.73%;2015年度已审计项目7个,占应审项目29.17%。

结果应用

  根据评价反映的问题,市农业主管部门召集相关部门落实整改,并提出处理意见。

1

修订管理办法,市级立项审查时取消了要求县级配套资金的必要条件,由项目所在县根据项目建设情况结合本级财力自行制定补助政策。

2

责成项目实施单位完善相关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等。

3

对于中止实施的项目,研究资金清理办法,按规定程序核销。

4

督促项目加快实施进度与资金拨付。

5

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竣工项目开展财务审计,规范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6

责成核查涉嫌违规项目,收回已补贴的市级财政补助资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