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哥学习笔记(2021.2.17)

普通人的梦想、特长,在绝对的天赋和绝对海选之下,都不值得一提。


一个人最有魅力的时候,不是有多少钱的时候,而是CREATE出一些价值的时候,例如写出了好的文章,唱出了好听的歌,开发了好用的产品,就是你原本是一个更有价值的人。


一个人事业有所爆发之前,都是有苗头的,都是有点“与众不同”的。什么样的人容易成功?肯定不会是整天陪着女朋友排队三小时打卡网红店的人,不会是一边上班一边满脑子下个假期去哪玩的人(所以其实,很少有妹子能抱得住潜力股,因为潜力股往往没时间陪女朋友)。

事业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前期/年轻的时候/刚毕业的时候看不出成果。

有一天你看到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人,“突然”就事业有成,大爆发了,那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埋头沉淀。你以为你们一直是这样的,其实完全不一样。


说起崂山道士,当然要说蒲松龄。古代文人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就蒲松龄来说,因迫于生计,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坐馆授教,极少有时间外出旅游。蒲松龄一生中仅游览过崂山和泰山。而在崂山他留下了诸多名篇,这大概是崂山自古以来就富于神秘色彩,而蒲松龄天性中又具备一种追踪神秘事物热情的缘故。


活在当下是没有问题的,但许多人理解的活在当下是一种短视,或及时行乐。

长远来看,有规则有长期主义能延迟满足的人会过的更好。


借未来的钱填现在的坑,新的坑在未来等着,未来继续填,坑越来越大,填不完,要靠对外经济掠夺。


两个人关系太近太近的时候会发生一系列弊端,但如果有那么一点点的距离,会让两个人缓一缓,会更好。

传统文化本质用满清一品大员曹振庸的话讲,只有六个字:多磕头,少说话。


看完了《你好,李焕英》,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个贴子,说是假如你穿越了,遇到了年轻时候的妈妈,你会跟她说什么?

最高赞的评论是“不要嫁给我爸,不要生下我,你要为自己而活,去过更好的人生。”


人还是要敬畏,不要以为有钱都是自己有能力。同样房东,上海房东拿十套一个亿以上,杭州房东可能只值4000-5000万。

当年杭州不比上海便宜的,大家挣钱的个人能力是差别不大的。之所以有了一个亿以上,是命,是时运。

千万不要觉得是你自己能力出众,该低调低调,该敬畏敬畏,这些都是时运而已,老天偏爱你,不是你强过别人多少。


利息高的,一般都是劣币。良币的价值增长是内在的,不需要靠借贷来获得收益。如果有人在无抵押的情况下给某个良币许诺高利息,一般最终结局是赖帐违约,在劣币的环境下呆久了,会对收利息的思维模型过于偏执,而无法适应良币的思维模型。

这就是金融产品的“不可能三角”。一般来说,收益、风险和流动性是我们考察一只金融产品时最关注的三个方面。不过,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收益高、风险小、流动性又好的产品。以此推演,高收益、高稳定、低风险是一个不可能的组合特性。


公司直营,在政治制度上就是中央集权;公司加盟,对应的政治制度就是封建。通常情况下公司形态好的,是中央获得利润的能力。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顺丰:早期利润不足,连锁经营;后期平台建成,利润大涨,收回经营权变直营。(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但最关键的是他能收回连锁经营权原因是利润足够。)


商业世界最常见的耍赖是借钱不钱,有能力还但仍然不还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抵押物,没有抵押物的部分原因是抵押机制成本太高,抵押品流动性差等等。


“永远回不去的往昔”,不是过去好,是年轻好,是回不去的青春好。


好内容,是智慧情商的综合体现。

太了解不同的人群,如何让他们笑让他们哭,促动他们最敏感的神经,在于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和群体的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就像文案,完完全全从用户的视角,去探索他们内心,最深层次的需要,这时候,没有那么多所谓的专业的条条框框,我比任何人都在意和理解你。

就是我能赢得你。


当年诺基亚也是很讲价值观的公司,员工也是“深度认同”其价值观,然后功能机一夜之间退出历史舞台,苹果崛起,诺基亚价值观也就没了,好多人去苹果求职了,去学苹果价值观了,没有人“反果复诺”。


无论多牛逼的团队,多有前景的项目,都会经历至少一次至暗时刻。而在人人弃之的时候买入,并坚定持有,就是比创业还要暴利的事。


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声音,一些人会跟你讲不结婚是不幸福的,不生小孩是不会幸福的。你就把他当作传教好了,不用放在心上。「不怎么怎么样就不会幸福。」这完全就是传教的说辞啊,幸福的形式因人而异,你就按你喜欢的方式生活就行。


西方人受《圣经》影响,不在乎这种外在形式。《圣经》里要求基督徒祈祷的时候,自己去房间,关上门,不要让别人看见,省的别人夸耀你虔诚。


澳大利亚真是一块宝地。全世界黄金储量第一,白银储量与秘鲁并列第一,铜储量第二,铀储量第一,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更不用说铁矿石和煤了,而且品位非常高。


觉得世界太过混乱,不过是你的见识太少。

穿越历史来看哪一次技术的重大进步不会导致国家/世界的秩序重构呢?大航海、工业革命,这都导致了战争。所以现在这种世界性的政治/金融危机,并不是一件多么前所未闻的事情。

所有的混乱,无非是技术进步太快,世界秩序和制度还没有跟上罢了。


等级制的规矩,思维上的习惯,是从小开始训练的。最常见的,是让孩子分食物,先给爷爷奶奶,然后是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叔叔姑姑,邻居二大爷,老家来的三姨婆,然后才是孩子自己。

一群大人,不瘫不瞎,不缺胳膊断腿,自己不拿,让孩子送来,美其名曰礼貌,其实哪是什么礼貌啊,就是训练,让孩子知道自己在等级序列中的地位。等孩子长大成人,等级序列提升了,再训练自己的孩子。

另一种潜移默化的训练,是称呼。就算不是家人,也按年龄论资排辈。街上遇到个人,孩子根本不认识,也按着脑袋让打招呼:叫张叔叔,叫刘阿姨,叫孙爷爷,叫赵奶奶。孩子没得到别的,先得到一堆长辈。

这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他们比我等级序列高,所以我应该服从,听话,有礼貌。服从成了习惯,就很难反抗。叔叔让你脱衣服,爷爷要亲你,你可能都不知道怎么拒绝。

出了家庭来到学校,老师、校长、主任,都是等同于长辈。离开学校来到社会,组长、科长、局长、部长,排队等着你伺候。

这时候家学渊源就该发挥作用了,你心理上会不自觉低上人一等,说话都战战兢兢。

结了婚,还有岳父岳母公公婆婆,都叫爸妈,其实跟你什么血缘关系都没有,也得当父母伺候。

称呼是等级制在日常生活中最直观的体现。称呼上的不平等,深化了心理上的不平等,心理上接受了不平等的明示暗示,行为上也会自然而然的表现。

多年之前,杨元庆领导下的联想,搞过一场“称呼无总化”运动,无论职位高下,见面一律叫名字。这个运动没过多久就夭折了,因为大家虽然都知道领导叫什么名字,但就是叫不出口。


礼制这个东西,本来和普通老百姓什么关系都没有。它最早和西周的封建制、宗法制结合在一起,目的是维护等级制度下的人际关系的。就是处于什么等级,你就只能过什么标准的生活方式,对待其他等级的人使用什么交际方式。

后来每个朝代都往里头塞进不同的规矩,但换汤不换药,人必须默认不平等,并且服从自己的等级,一旦越级,有个帽子就扣在你身上了,叫做「僭越」。

所以我们的传统礼节和文化里,有大量刻意压低自己,顺从高级的东西。正如之前所说,所谓「礼不下庶人」。但偏偏任何变态的东西,都很容易扩散到底层。原因一是中国一直是宗族社会,一个宗族就是一国的缩影,很容易复制这些等级观念。二是每个人其实内心都不讨厌等级制度,只要他有机会能在上级,享受来自下级的顺从。所以一有机会,民间就会对本只在上层流行的糟粕的东西进行模仿。

但凡一个人有平等的现代观念,其实很容易分辨一种礼节是不是应该摒弃。为此而辩护的,如是不是脑子糊涂,大约是因为正享受着或期待着享受这种不平等。


佛教有一个词叫做“不退转”。是指修行到某个境界之后,永远无法退回到某个境界之后,永远无法回到最初的阶段。就像爱上某个人,某件事后,就再也回不到相遇之前的心境。人生中一步步的阶梯,步入上一层后,之前的你就永远消失了。


我觉得每一代人都要克制自己表达“一代不如一代”的欲望,接受“一代有一代的问题与个性,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现实。


到了如今这个年代,也该破除高学历=有钱赚的刻板印象了。高学历不一定有钱,有钱的都是特别喜欢钱又擅长赚钱的。

高学历只是给了普通人一个提升阶层的跳板,但能跳多高,最终还是看个人能力和机遇的。

我还是那个观点,如是不是所从事的职业一定需要高学历的,那就不要死磕高学历,投入产出比不一定合适。人生成就最终都是出在职业上,不是出在学校里啊。

普通家庭的孩子,还是要考虑清楚职业回报。没有金山银山托底,出了校园后,一切花销靠自己。这时候,最可靠的就是职业带来的经济收入。想赚钱不可耻,只要合法合德就行了。当你家境普通,你会发现,你永远避不开钱的问题。既然避不开,不如面对。


这是个很“聪明”的问题,你对着一个有钱老头问:“我怎么才能成为你呢?怎么才能迅速地成为你呢?

——查理·芒格

(0)

相关推荐

  • 崂山道士穿墙术

    小时候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知道东海边有个崂山,崂山上有个很有本事的道士,据说是仙风道古的白髯神仙,可以剪纸成月,以箸掷月中邀请嫦娥美人下凡,"翩翩作霓裳舞".在半夜 ...

  • 《自勉联》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 一代文学大师 蒲松龄(上)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 一代文学大师 蒲松龄(上)

  •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 一代文学大师 蒲松龄(下)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 一代文学大师 蒲松龄(下)

  • 周哥学习笔记(2021.5.17)

    在一个人没有形成自我的系统之前,很难有核心自信.而这个系统是自我在人生中形成的一套适合自己并且得到多次验证的打法,而一旦建构成功,就会在哪怕清零的时候也能靠这套认知和执行系统迅速启动自己. 其实一个人 ...

  • 周哥学习笔记(2021.4.17)

    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要改变自己,然后去看书试图寻求改变,最终依然无果.原因是他们永远没有搞明白改变的主体--他们总是期待「这本书能改变我」或「这本书能让我改变」,而不是「我通过这本书的知识和理念,我可以尝 ...

  • 周哥学习笔记(2021.6.17)

    当你发现一个喜欢嘻嘻哈哈.疯疯癫癫,平时一点不正经的人,突然跟你说起了大道理,请认真听.因为你不知道,这是他经历了多少心酸,多少苦才认识的.听过一句话,一个人有多不正经,就有多深情. 我们都是一群多么 ...

  • 周哥学习笔记(2021.3.17)

    个人觉得好家长应该这样: 1. 有自己的事业.生活.圈子.享受. 2. 不围着娃转. 3. 选择相信她. 4. 选择支持她. 5. 她完成了练习,取得了成就,不管多少名次,都是棒棒棒棒! 6. 珍惜她 ...

  • 周哥学习笔记(2021.7.17)

    主动,才有机会.因为无论任何时候,被动的人只能得到别人挑剩下的.而主动的人,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喜欢一个人就去追:想要什么东西就主动去争取,只有主动了,你才会发现,你的未来会越接近你期待的样子. 苦难 ...

  • 周哥学习笔记(2021.8.17)

    说些基本事实. 1. 成年男女自愿在一起,无论多少年,没有谁对不起谁亏欠谁.谁耽误了谁的青春.男女恋爱,女人不是"跟了"男人,不是把青春献给了男人,而是献给了自己认为的最佳选择.谈 ...

  • 周哥学习笔记(2021.1.17)

    真正想赚钱的人是不会迷茫的,他会争分夺秒地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会无时无刻的思考,去琢磨,去联系可以帮助自己的人,会试水那些可能赚到钱的项目,工作. 他在跟时间赛跑,玩命的干,能抓住什么都做什么. ...

  • 周哥学习笔记(2021.9.17)

    多要求自己,你会更加独立.少要求别人,你会减少失望.宁愿花时间去修练不完美的自己,也不要浪费时间去期待完美的别人.--<春风十里>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 ...

  • 周哥学习笔记(2021.5.8)

    心理界限存在的意义,正是为了帮助人们控制情绪进入的量,不至于太过冷漠或太过投入,让我们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与外界互动. 人没有办法只通过吸收变得更美好和丰富,它必须通过大胆的碰撞和创造.如果不能保持足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