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老地质处长孙广林找矿轶事
孙广林(1925年—1991年),是河北省大兴县人,曾是北京矿业学院深造出来的专业技术领导干部。他在枣庄工作期间,曾先后任枣庄矿务局地质测量处处长、市地方煤炭工业局党的核心组组长(主持全面工作)等职。我自1965年底—1978年,曾两段在他直接领导下从事勘探工作,1979年他调到省地方煤炭生产建设指挥部(今省煤炭局)任副指挥、副局长、总工程师,也常向他汇报请示工作。因而,对这位“老处长”的找矿业绩,至今记忆犹新。
组织八一找煤会战
1965年孙广林任枣庄矿务局地测处长、兼任局钻探队党支部书记。当时为更好的适应局属矿井勘探的需要,在他亲自领导下,对钻探队进行充实、整顿,趁冬季组织职工学习,我就是此时调入钻探队的。在学习中,他那有条不紊的报告,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字字句句都说到职工的心坎上。记得,有一天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便即兴吟诗一首:“丰年瑞雪学大庆,曲膝盘坐论生产”,以此反映了当时学习的情景。
经过三个月的冬训,提高了职工的思想觉悟,增强了为国家找煤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四部钻机整装待命。我被编入503钻机,机长是巩敦标。1966年3月初,三部钻机开赴到八一煤矿工地。为便于对找煤会战的领导,由领导干部和地质人员等组成现场指挥部,孙广林任总指挥。他经常吃住在工地,及时解决生产关键问题,有时在夜间冒着风雪到钻机检查指导工作,从而鼓舞了职工积极性。我们在坝上村北施工,从安装到封孔均严格按标准进行,真正把“质量当成命根子”。此钻孔岩石相当硬,是厚层状砾岩,由于职工不畏困难、分秒必争,创造了钢粒钻进月进尺270多米的记录。三部钻机均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从而查明了八一煤矿东翼煤层的赋存情况,为该矿扩大井型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创建地方勘探队
1972年,孙广林调市地方煤炭局任领导职务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尤其“批林批孔”社会混乱,连国营煤矿生产都很不正常,为了地方煤炭事业的发展,他却团结带领广大干群,不辞劳苦的昼夜奔波。在组建市局之后,即着手考虑建立健全适应地方煤炭发展的一套生产管理系统。当时大矿生产不正常,国家急需要煤,号召地方“有水快流”,寻找新的后备煤田是当务之急,于是,在兴建局址的同时对钻探队等直属单位也进行了规划。恰逢省地方煤炭指挥部,按照省计划会议精神布署有关地市建立地方队。孙广林抓住这一时机,及时的向省煤炭主管部门申报了勘探项目,并于1973年5月,利用张山子煤矿10万元勘探资金,亲自过问筹备为地方煤矿服务的小型钻探队伍。在“一无人、二无物”的艰难情况下,他找台儿庄区和枣局钻探队商量,借调了王传玉、王畋基、张书宝、蒋克香进行筹备,从矿务局求援了一台300米旧钻机,之后调来机长陈正宽、任守业等四名技术骨干。该年12月底,钻机在张山子煤矿一号井东开钻。我于次年也由矿务局调来,参加到地方煤田勘探的行列。当时,枣庄队在省统一布署淄博、泰安、济宁、临沂五地市中筹建是行动最早,也是最先开钻,曾多次受到省煤炭局的赞扬。
原枣庄市煤炭局钻探队办公楼
尽心竭力多找煤田
1974年,省、市为加速韩台煤田的开发,国家投资100万元,用于张山子井田资源勘探。由临沂矿务局煤田勘探队担任主勘,市局钻探队配合施工,至1975年圆满地完成了会战任务。这期间至1978年,孙广林对勘探施工尽心竭力,大至队的发展,小至物资材料,他总想方设法满足生产需要。
带头搬迁。搬钻机是项重体力劳动,在当时无自动吊车的情况下,全用人力。孙广林为加快工程进度,常带领局机关人员参加钻机搬迁,并善始善终,从而鼓舞了职工的积极性,往往是头天搬,第二天就能开钻。
小车送料。在钻探队缺少车辆的情况下,每逢钻机缺配件或小材料,只要找到他,总是急生产所急,派局唯一的北京吉普车,将材料送往工地,有时夜间也这样做,而他自己却宁愿吃苦受累,骑自行车去开会或下矿。
夜听汇报。1975年9月10日,省召开临沂队、枣庄队联席会,队派我和会计赵璋参加,为加速找煤进程,省要求枣庄队“十一”上第二部钻机。当时情况是:“既无人、又缺料”,为赶时间,返回路经泰安时求援了材料。17日回枣庄找孙广林,他即表示:按省意见办,并连夜召集局领导任思伦、胡广敬等人听取汇报,决定帮助解决人员和急需物资,确保按时开钻。在他的全力支持下,队党支部书记陈凤芝带领职工加速筹备,一台崭新的钻机在伊家河北姚庄高高立起,塔上红旗招展,钻机响声隆隆,10月1日上午开钻的喜讯传向济南省煤炭局。
实现誓言。1975年局钻探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一年任务半年完”的战斗誓言,为张山子井田探明1100万吨的煤炭资源。1976年1月,在市局“学大庆经验交流会”上,孙广林代表局对钻探队进行了表彰。
决策补勘。1974年孙广林率工作队赴市八里屯煤矿,处理因“动乱”造成淹井,他在抓排水恢复生产之后,于1976年2月中旬为满足该矿扩大生产的需要,即召集矿方和钻探队的联席会议,研究对矿东、西翼太原群煤的补充勘探问题,孙广林明确“先西后东”的布钻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补勘,使八里屯煤矿扩大了储量,1977年—1978年平均年产量达到12万吨以上。
真抓实干。后湾资源勘探是项艰巨的系统项目,仍由国家投资,技术要求严格,又得提交正式地质报告。市局钻探队是支年轻的队伍,此任务确实是个“硬骨头”。最初,干群有种种畏难情绪,后在孙广林等领导的细致思想工作及支持下,该队克服了测试设备不具备、技术力量不足等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投人工程量6970米,探明储量1006万吨,由薛城区建设了后湾煤矿。在该项目的具体施工中,有两件事我至今记得很清楚,其一,继1977年因无电测井仪器,耽误生产40天之后,1978年5月份,又影响生产半月之多,我同张延友等人到两省七个地质队去求援测井。孙广林得知情况后,即通知队要我随他到兖州煤炭生产建设指挥部,去求援电测井仪器,6月4日,我们赴兖煤指挥部,找到他的老熟人机电处的鞠处长,后不久就从兖煤指冻结钻地质队解决了测井记录仪器和组合仪及其配套,价值四万元,接着孙广林又从枣庄矿务局勘探队调拨了测井绞车及电缆等,从此钻探队组建了自己的测井队伍。其二,1978年春,一号钻机在庞庄北施工77—7号孔,有位青年工人,由于违章操作,造成重大孔内事故。为总结教训,教育职工,孙广林亲自参加钻探队在现场召开的事故分析会,并让这个工人进行了现身说法。通过此次会议,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安全观念,从而加快了工程进度。后湾资源勘探工程,在孙广林的关心支持下,圆满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在1978年11月上旬召开的全省地方煤炭地质勘探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现场施工的经验,并受到省局的表彰,之后该队又提交了合格的地质报告。
尊重知识 尊重科学
孙广林为了发展枣庄的煤炭事业,不论在矿务局或在市煤炭局与调省局工作期间,均一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科技当作第一生产力,因而调动了广大干群的积极性,为国家多找了煤炭资源。他根据市局钻探队技术力量薄弱的特点,从局选派了懂技术富有实践经验的地质工程师顾志成,具体分管钻探队的业务工作,对地方煤炭资源的查找作了不少的贡献。
本文作者(左)与顾志诚工程师合影(摄于2006年春节)
1978年,在后湾施工时,为加快工程进度,顾工虚心听取钻探队的建议,并经孙广林批准,在钻孔上部非煤系地层中开展了无岩芯钻进,确保了钻探质量,纯钻进时间比取芯增加20%,效率约提高两倍,创建队以来最高记录达611米,从而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其钻探成本也至少降低20%。1979年,在张山子煤矿补勘期间发现有柴煤可采点,顾工同队商量将柴煤列为勘探对象,并纳入1980年勘探设计。当时,孙广林已调省局任职,我们向他汇报即决策“要把好柴煤关”,后探明柴煤2地质储量162万吨,并建井试采。
1982年春,我通过地质调查为写一篇在老矿区寻找柴煤层的论文,于4月上旬到省局向孙广林请教,他白天无时间,于晚间听汇报后,对拟定的专题予以肯定,并相当支持。孙广林的谈话,像一股暖流,坚定了我写好此文的决心和信心。之后,找煤建议被上级采纳,由市地方煤田勘探队对安阳柴煤区进行补勘,获得了予想效果,并陆续兴建了地方矿井。
后 记
孙广林离休后,还担任山东省煤管局煤炭经济学会的常务理事,常赴外地调研,正值发挥夕阳余热之际,却身患重病,但他仍关心地方的勘探事业。孙广林于1985年11月12日—16日带病撰写了《枣庄市煤炭局钻探队的成立和发展》一文,为编写《枣庄地方煤炭志》提供了素材;另据国家改革的形势还写了篇《对巩固发展枣庄地方队一些想法》的论文,对我市地方煤田勘探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1991年7月3日,当获悉孙广林病逝的消息后,我心情十分悲痛,即同市局顾志成工程师联名,向他的夫人滕静岩发去唁电,以表达勘探职工对他的哀思。
在此文的构思中,我一再思索:是什么力量支配着孙广林能这样拼搏、奋发为党工作呢?我想主要的一点是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尽管在“文革”期间曾一度受尽折磨,就连那句“论生产”的诗作,也被无限上纲说他“不抓革命”。当他恢复工作后,虽近知天命之年,但其工作精神仍不减当年。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本文原载《枣庄找矿史话》枣庄市地质矿产局编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