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皇家空軍博物館(五)

前兩篇聊了德國人的戰機,現在來看看地表最強的美國盟友戰機。本篇主要講述轟炸機三兄弟:B-17G,B-24L,B-25J。

B-17是有史以來產量排名第三的轟炸機(第一名聯合航空B-24,第二名容克斯Ju 88),產量共計12731架,其中9~13架至今還處於適航狀態!

上世紀三十年代,波音公司為了爭奪200架新戰機的訂單,與另外兩家製造商進行了競爭。雖然原型機在試飛中墜毀,但美國陸軍航空兵慧眼識機,依然下了少量訂單繼續進行評估。

在原型機試飛前夕,《西雅图时报》的记者理查德·威廉姆斯(Richard Williams)看到轟炸機渾身有多達五門機炮而取了“飛行堡壘”的外號。波音公司意識到這個外號極具價值便立即註冊成商標,並沿用到後來的B-29“超級空中堡壘”(投放核彈的轟炸機)、B-52“同溫層堡壘”。

B-17不負陸軍航空兵的眾望,在二戰中的歐洲與太平洋戰場成了戰略轟炸的主力機型。經常傷痕累累堅持飛回來的B-17成了當時轟炸機的象征,並佔據了美軍投彈量的40% 。而眼前這架B-17G早已從最初型的五門7.62毫米機炮升級成了13門威力更大的12.7毫米機炮,被德國空軍起了個“飛行豪豬”的諢號,意思是並不好惹。

▲B-17G,編號483868

▲B-17G三視圖/維基百科

作為全球產量第一的轟炸機,B-24“解放者”的故事就多多了。1938年,B-17授權生產商之一的聯合飛機公司高管們在參觀波音公司時,覺得有信心設計一款載彈量兩倍於B-17的遠程轟炸機。B-24(內部代號32型)由此誕生,從而完成工匠到設計師的逆襲。

相比B-17的12731架產量,B-24總共生產了18482架(另有18188架的數據)。雖然載彈量兩倍於B-17,但B-24的問題很多,諸如飛行不易控制、抗擊打能力不足等等。總的來說,軍方高層偏好B-24,飛行員偏好B-17,因此“既生瑜,何生亮”的狀態一直維持到B-29“超級堡壘”替換掉所有四引擎轟炸機為止。

▲B-24L

閱讀原文:B-24生產與測試視頻(需科學上網)

B-24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新中國成立前後,兩岸都有服役的經歷。而衍生型的C-87(運輸機),C-109(油料運輸機),都參加過史詩般的駝峰航線,不過同樣惡評如潮。

二戰還未結束,生產商聯合飛機公司開始了合併的歷程,最終成為了競爭對手波音公司的一部分。

最後來看看B-25。這是一架北美航空公司生產的雙引擎轟炸機,與B-24一樣有著H型尾翼,產量也不少——9816架。其主要活動範圍在太平洋戰場,同時通過租借法案少數去了歐洲戰場。

B-25成名之戰,乃是1942年04月18日由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上将(James Harold "Jimmy" Doolittle,1896年12月14日-1993年09月27日)率領16架B-25B從大黃蜂號航母起飛轟炸東京。經過一再減重,原本設計為陸軍轟戰機的B-25B成功的從航母上起飛,順利起飛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壯舉。飛抵東京後的美軍轟炸機編隊對日本造成的損失微乎其微,但由此帶來的巨大威懾力使得日本為了保衛本土而將戰線不同程度予以收縮。

16架B-25B轟炸機中的15架,因燃油耗盡而全部墜毀于中國境內,而飛往前蘇聯的一架得以倖存。80名機組成員除少數遇難或被日本俘虜之外,大部分受到中蘇兩國軍民的特殊照顧而平安回國。“轟炸東京”對振奮盟軍士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戰後被拍成了無數影片。

▲B-25J

▲B-25三視圖/維基百科

回顧了想象中的歷史風雲,轉瞬間而已。

走在博物館中,看著以往史書上所載的大殺器們靜靜的陳列眼前,軸心國的盟軍的都齊聚一堂。有時候不由自主的會想到,人類真是悲哀至極,為了一己私慾而互相殘殺數千年直至今天。想想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羅馬帝國、蒙古帝國、大英帝國......而今何在?

【連載】

雙城記之皮特里埃及博物館
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I
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II
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III

雙城記之大英蘇美爾廳

雙城記之帝國戰爭博物館

雙城記之聖保羅大教堂

雙城記之貝爾法斯特號戰艦

雙城記之國家美術館I

雙城記之國家美術館II

雙城記之西敏寺

雙城記之龍蝦兵

雙城記之泰特美術館梵高展

雙城記之格林威治天文台(上)

雙城記之皇家衛隊視頻(上)

雙城記之皇家衛隊視頻(下)

雙城記之格林威治天文台(下)

雙城記·國家航海博物館

雙城記·皇家植物園(上)

雙城記·皇家植物園(下)

雙城記·皇家空軍博物館(一,原為“上”)

雙城記·皇家空軍博物館(二)

雙城記·皇家空軍博物館(三)

雙城記·皇家空軍博物館(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