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神秘的“人脸”——大禾人面青铜方鼎
文史清谈发布时间: 20-10-0112:13历史领域创作者1958年,湖南宁乡有个农民在翻地时,锄头“当”地一声被弹了回来,扒开土后,一张绿森森的“人脸”吓了他一跳。他觉得晦气,抡起锄头把它砸碎了。他不知道,这是一张史上最神秘最值钱的“脸”。
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全民大炼钢铁。这个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乡的农民,把这只砸碎的青铜鼎连同家里的破铜烂铁一起,卖给了废品收购站。文物专家在毛家桥废旧铜铁仓库捡选时发现了这只青铜鼎的残片,他们苦苦排选,只找到了十几片残件,少了鼎的底部和一只鼎足。文物专家们对这只鼎进行了修复,并为它安装了一只假腿。两年后,在文物专家不懈的追寻下,终于成功找到了那只鼎足,将假腿换了下来。这就是世界上唯一一只“刷脸”的青铜鼎——大禾人面纹青铜方鼎,围绕着这张绿森森的“人脸”和鼎内的铭文,人们争议不断,至今未有定论。
这只鼎是商周时期的礼器,立耳收腹,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通高38.5厘米,重约12.85千克。鼎的四面各有一张“长相”基本一致的半浮雕“人脸”,宽额高颧,圆脸肥耳。鼎腹内收,上宽下窄,有四只装饰着扉棱和兽面纹的圆柱形鼎足。
“大禾”是因鼎内有铭文“大禾”而得名,对于这两个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字)专家有不同的释读。有人认为应读为“大禾”,有人认为按商周自左向右的铭文习惯,应读为“禾大”。《说文》中有云:“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不管“禾大”还是“大禾”,意思都是祈求丰收之意。刘森淼认为,在殷墟的甲骨卜辞中,有“上丝禾侯”的句子,意思是一个叫上丝的人去会见禾侯,侯在殷商时指的是诸侯,也就是说,“大禾”是一个遗失了3000多年的上古诸侯国的名称,这只大禾人面青铜鼎的出土印证了甲骨卜辞中的禾侯国的存在,即在今天湖南宁乡境内,而这只鼎则是禾侯国的礼器。
对于这只青铜鼎上神秘的“人脸”,人们有颇多猜测。有人认为这只鼎上的人面纹神情肃穆,目光深邃,头上有两只角,肥硕的耳下有一对耳饰,明显是一张女人的脸,是商代母系氏族社会女权崇拜的残留。当时湖南宁乡一带的统治者是一位女性,这只鼎上的人脸就是这位女性统者的写真。也有人认为方鼎上的人面和当时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祭神舞蹈——傩(nuó)舞有关:演员(巫师)戴上柳木做的面具,扮演传说中能驱瘟避疫的神──傩神。这只大禾鼎上的人面就是跳傩舞时演员(巫师)头戴的面具,所以头上还戴有角,耳下吊着耳饰。还有人认为这只鼎上的人面纹表达的是对伏羲的崇拜和祭祀。这只鼎上的人脸不是单独的,它与鼎身上的云雷纹(似蛇蟒鳞甲)一起构成了一个半蛇半人的伏羲像,因为传说中的伏羲就是头上长角,人首蛇身的。在美国的弗利尔美术馆有一件中国流失的商代青铜人面盉,盉盖是个浓眉、大眼、蒜头鼻、有着憨憨的厚唇、萌萌的微笑、长着两只菌角的望天人面像,盉身浑圆矮胖,遍饰云雷纹、龙纹、回纹,从背后往左前蛇身环绕,与大禾人面纹青铜方鼎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有学者认为这两件青铜器表现都是伏羲的形象。
最被广泛接受的是神农说。湖南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发源地,也是神农传说的发祥地。1988年,在湖南澧县大坪村发现了“彭头山文化”遗址,里面出土的陶器残片中有大量碳化的稻谷壳,经鉴定为人工栽培作物,这是“这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稻作农业资料。”(《湖南通史》)湖南先民铸鼎祭祀和颂扬“斫木为耒耜”,教民用木头制作农具,“教民耕作”的神农顺理成章,势所必然。结合铭文“大禾”的释读更是合情合理。《说文》中讲:“天,从大,一。”《甲骨文 金文字典》中讲道:“天大本是一字。只因为又在'大’字形的上部增加巨首形,或者用'二’、'一’符号标志所指部位以表示人的巅顶,由巅顶引申为上天的天。”因此,“大禾”中的“大”应作为神灵的称谓,指上天、天神,而“大禾”则是指主管“禾”(嘉谷)的天神,也即神农。由此推论,这只大禾人面纹方鼎应是祭祀农业始祖神农的礼器。除此之外,还有饕餮说(有首无身)、祝融说、蚩尤说、邦君造像说、祖神说、黄帝四面说(传黄帝有前后左右四张脸)等。大禾人面纹方鼎,抽象与写实相结合,是商周青铜器中最具有“个性”的上品之作,也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件以人面为主题装饰的青铜鼎,极为珍贵和稀有,堪称国宝重器。如今,它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静静地站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展柜中,无言地诉说着历史,引发后人无限的猜想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