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到底强不强?(上篇)
随着2021年央视春晚中热捧的郑州东站,河南这个古老而又传统的省份,不断的上热搜,河南明星也在的舞台大放光彩,有央视主持人海霞、李瑞英、张泽群、任鲁豫、陈鲁豫等;还有影视明星王一博、岳云鹏、刘昊然、张檬、李亚鹏、释小龙、蒋欣、张丰毅等,然后今天我们不聊明星,而聊聊明星背后的教育问题,就是河南高校到底强不强?河南是人口大省,截止2019年底,全省总人口10952万人,在校生2677.10万人,其中高校在校生2319653人。
2015-2019年 河南高校在校学生数总数及增速目前,河南全省研究生培养机构27处;普通高等学校141所(含5所独立学院),其中,本科院校57所(其中公办38所),高职高专院校84所(其中,公办63所,中外合作办学1所)。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10所。博士学位授权普通高等学校9所,硕士学位授权普通高等学校19所。下面小编就整理一下河南省高校实力比较强的十所高校(以武书连版2020年河南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为例)。
2020河南省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武书连最新版)一、郑州大学12:12(一)学院简介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现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2.2万余人,以及来自85个国家的留学生2500余人。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
1.悠久历史铸就郑大特色文化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汇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学生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世界85个国家,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围;文、理、工、医、农等12个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相融互补的育人氛围;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特色文化,三个老校区的特色文化长期积淀与升华,孕育了“求是 担当”的郑大使命与精神,形成“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郑大校风。2.融合发展完成综合性大学布局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8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ESI排名全球前1.43‰、化学ESI排名全球前1.39‰;ESI学术机构全球排名第607位,位列全国高校第39位。学校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7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教授75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56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以“杰青”“长江”等为学术带头人,青年博士为骨干的人才队伍。
3.立德树人形成完备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校本部有51个院系,117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通过国家级认证专业1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高校。4.科技创新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拥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拥有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批筹建。拥有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郑州大学药物研究院、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基因测序中心等校级直属科研机构。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课题15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计1628项。学校在神舟系列宇航员出舱面窗关键防护装置研究、磁约束热核聚变基础理论研究、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非开挖工程技术和装备、“一步法”固相合成半芳香的高效制备技术、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和催化工艺、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遗传与表观遗传研究、植物油菜素内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隋唐史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含科普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
(二)历史沿革1.创设之初1952年,中国效法前苏联进行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拟将一批沿海及东部地区高校迁往中西部,计划将山东大学迁到郑州组建新的河南大学,由于种种原因,山东大学未能落户郑州,而是搬回到济南。考虑到河南高等教育的现状,1954年教育部决定由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院校负责并提供师资,于河南省会郑州市设立一所新的大学,此即郑州大学的开端。2.院校调整(1)郑州大学1954年9月15日,郑州大学第一届新生及教职员工、省市党政军领导、高教部代表及兄弟院校领导共千余人,共庆郑州大学诞生。1956年2月,中央高等学校规划会议上正式确定,在郑州新建的大学命名为“郑州大学”,设数学、物理、化学3系,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嵇文甫任主任,龚依群、王岳为副主任等成员组成筹建委员会。1956年8月,报教育部批准,郑州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大学,数理化三系向全国招生,并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题写了校名。1958年,经省政府要求,由教育部直属的郑州大学划归河南省,划归河南省管理后,开始不断进行院系调整。1958年,增设了政治、历史、中文3个系。1959年,在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学院、武汉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支援下,郑州大学增设了土建、机械、水利和电机4个系。1960年,增设了外语系。1961年,原郑州师范学院并入,郑州师范学院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在开封前营门原游击衙署成立的河南大学堂中等教育部分以及河南优级师范学堂(后改名开封师范学校)。1962年,河南省应用物理研究所并入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地理系并入开封师范学院。1963年,以郑州大学土建、水利、机械、电机四系为基础,组建郑州工学院。1991年,黄河大学并入。1992年,河南体育专科学校并入。1996年,郑州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同年6月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项目院校进行重点建设。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郑州工业大学1963年,以郑州大学土建、水利、机械、电机四系为基础,与河南化工学院合并组建国家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郑州工学院,文革期间曾停办6年。1973年,河南农业大学粮油工业系(原郑州粮食学院)并入郑州工学院。1978年,郑州工学院粮油工业系析出,复校为郑州粮食学院,现发展为河南工业大学。1996年4月,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3)河南医科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可以追溯到1928年,创建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医科。1952年10月,全国院系调整,从河南大学分出,更名为河南医学院,隶属于中央卫生部,是中国27所首批医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1958年秋,河南大学医学院及其第一附属医院迁至郑州新址,其间曾接收郑州康复五院,改称第二附属医院,后又在其旧址成立儿童医院。1962年撤销。1962年7月,洛阳医学院撤销,一部分师生并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遭受严重损失和破坏,停止招生达6年之久。1978年,增设预防医学系。1981年,成为首批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1983年,增设儿科系。1984年,定名为河南医科大学。1985年,增设口腔系。1988年,增设医学检验系和卫生管理专业。1990年,增设药学系。3.合并重组2000年7月10日,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出席大会并宣布新的郑州大学成立。2004年2月27日,教育部部长周济与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在省部共建郑州大学协议书上签字,郑州大学正式成为国家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重点大学,也由此成为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2007年5月30日,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评估工作,成为教育部本科评估“优秀”高校。2010年4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1年,郑州大学成为24所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扩大高校之一,并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翌年本科生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15%。4.继往开来2012年11月,郑州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同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5月,入选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7月,郑州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2015年2月,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6年10月10日,在郑州大学创建60周年和嵇文甫先生逝世53周年之际,郑州大学举行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嵇文甫先生塑像揭幕仪式。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18年2月,郑州大学由“省部共建高校”升格为首批“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序列。3月,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7月,郑州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签约合作共建郑州大学农学院;同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8年8月,郑州大学首次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1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19年7月13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正式挂牌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纳入郑州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体系。2020年7月,郑州大学成为Belle II高能物理国际合作组正式成员(全国第十个)。8月,郑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举行共建“分子催化与合成研究所”揭牌仪式。9月27日,加入健康扶贫联盟。2020年9月28日,人民星云—郑州大学生态环境研究院成立。2020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复同意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并纳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序列管理。由郑州大学主要负责的“国家超算郑州中心”正式成为全国第7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也是河南省首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2021年2月10日,郑州大学与洛阳市人民政府联合签署框架协议,合作共建以研究生培养为主的郑州大学洛阳校区。郑大洛阳校区将围绕洛阳在先进制造、材料、文博等领域的发展需求,设置特色学科与学科方向,形成支撑区域发展的基础与战略科技力量。二、河南大学(一)学校简介河南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创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始建于中国科举考试终结地——河南贡院旧址,1903、1904年最后两场全国会试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中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经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设置为河南农学院、河南医学院、河南行政学院,水利、财经等院系也先后调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8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河南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6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目前,河南大学主要有开封明伦校区、金明校区和郑州龙子湖校区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500余亩。其中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大学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37个学院(教研部),98个本科专业,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校现有教职工4400多人,其中专兼职院士21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领军人才42人。全日制在校生近5万人,其中研究生近1.1万人,留学生800余人。
学校拥有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杂化材料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等6个国家重点科研平台,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发展中心、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重点社科研究平台,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教育部重点科研平台4个。还建有国家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训培养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等国家级教育、研究、培训基地。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520万册、电子图书700多万件。学校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世界大学联合会和亚太大学联合会成员。(二)历史沿革1.追根溯源1902年,河南大学堂在河南开封的开营门创建。1903至1904年,中国最后两次会试在河南贡院举行,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在此划上句号。1905年,河南师范学堂(后改为开封师专)在开封前营门成立。1907年,河南法政学堂(后改为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在开封三圣庙街成立。
开封贡院2.创立初期1912年,以林伯襄先生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古城开封清代贡院旧址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冯玉祥将军拨出专款,作为河南大学的筹备基金,经省议会讨论,决定将学校定名为“中州大学”,委派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校长张鸿烈为筹办专员。随后,省议会正式任命张鸿烈为中州大学校长,以预校为基础创办大学。1915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教学楼——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六号楼动工。1922年8月,河南省政府批准,以契税为教育专款,河南教育经费独立实现。1923年3月3日,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基础成立上,改建中州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设文、理两科。1927年6月,冯玉祥将军决定将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河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入中州大学,改建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增加了农科和法科。1928年9月,学校增设医科。1930年8月,学校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并改文、理、法、农、医五科为五院,张仲鲁任校长,正式命名为河南大学。1934年8月,河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并入天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3.抗战时期1938年,河南大学畜牧系与西北农专、西北联大农学院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1942年,省立河南大学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教育家于右任题写校名。1944年,在教育部高校评估中, 河大获得全国国立大学第三名;5月,日寇进犯河南大学,潭头惨案发生,十多名师生遇难。
国立河南大学师生合影(1942年)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河南大学在12月底迁回开封。1946年8月,河南大学成立工学院,后黄河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并入。194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将河南大学全体师生从开封迁到苏州吴县;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以河南大学一批进步师生为基础在宝丰筹建中原大学;11月,将中原大学迁往开封河南大学校址办学。4.院系调整1949年,河大的左翼去了武汉、右翼去了台湾,中原大学迁往武汉办学。同时,河南省人民政府以中原大学医学院、教育系师训班500余人和河南行政学院400多人为基础,接回迁徙到苏州的河南大学1200余名师生,重组河南大学,下设文教学院、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4个学院。1951年8月16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正式决定将原开封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武汉私立华中大学合并,改为公立华中大学,并成立“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即为今华中师范大学重要基础。1952年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河南农学院(今河南农业大学),医学院独立为河南医学院(后改为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郑州大学),行政学院独立发展为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并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水利系调入武汉水利学院(今武汉大学),财经系调入中南财经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植物病虫害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并入江西农学院(今江西农业大学),土木系和数理系数学专业并入湖南大学。同时,湖南大学地理系一部分并入河南大学。1953年8月6日,教育部和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决定河南大学与平原师范学院合并,统称为河南师范学院,在开封、新乡两地办学,分称一院、二院。1955年8月16日,中共河南省委对河南师范学院进行调整,决定将文科集中在开封办学,理科集中在新乡办学。1956年11月,河南师范学院一院改称开封师范学院,二院改称新乡师范学院(今河南师范大学)。开封师范学院设中文、历史、地理、外语4系和教育教研室。1959年,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开封师范学院,新增物理、化学、数学、生物4系,后又增设政教系和体育系。1962年7月,河南艺术学院并入,建立艺术系,河南体育学院并入体育系;郑州大学地理系并入地理系。至此,学校有中文、历史、政教、地理、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艺术10个系。1975年,开封师院创办信阳分院,1978年独立为信阳师范学院。1979年,学校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增设教育系。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0年7月,开封医专、开封师专并入成立新的河南大学,重建医科。同年,河南大学成为教育部确定建立“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12所高校之一。2001年10月,位于开封市龙亭区的河南大学新校区奠基。2002年,入选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04年7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学校时亲笔书写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河南大学办成全国一流高校”的题词。2005年,河南大学分别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签订了“联合建设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合作的协议”。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7年5月14日,河南大学委托河南先风商标事务所向国家商标局递交了“河南大学”等98件商标注册申请。将“河南大学”按照《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中的类别划分,进行了1-45类全面覆盖注册保护。此外,学校还将“河大+拼音”、“河大+校徽”、“河南大学+校徽”进行了商标防御性注册保护。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在河南人民会堂签订省部共建河南大学协议,河南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大学行列。2010年,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启动建设。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2年9月25日,河南大学迎来百年诞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河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题词“办好河南大学振兴中原教育”。河南省省委、省政府把河南大学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河南大学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合作设立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Miami College ofHenan University)。9月,河南大学获批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0月20日,入选国家支持高校创建的首批16个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之一。
2017年9月,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9月28日,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签约仪式暨院务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河南大学举行。经省委宣传部多方论证,并报中宣部、省政府同意,将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确定为全省第二个部校共建新闻学院。2018年11月,教育部公布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河南大学入选。2019年4月,河南大学深圳研究院在深圳南山区大学园正式设立。2020年6月11日,河南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导的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共建鲲鹏产业创新学院签约揭牌仪式举行。9月,学校与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1月3日,“河南大学中医院”与“河南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挂牌仪式在开封市中医院举行。2020年12月26日,河南大学农学院恢复重建。三、河南师范大学(一)学校简介河南师范大学位于豫北名城新乡市,北依巍巍太行,南濒滔滔黄河,坐落在广袤的牧野大地、美丽的卫水之滨。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国家“111计划”实施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和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三度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1.学校历史底蕴深厚,办学资源丰富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历经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等阶段,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06.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7.65万平方米,中、外文及电子藏书530余万册。建有全球唯一一家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和河南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生物标本馆,办有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和幼儿园。
2.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备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25个学院(部),8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3个,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各类学生5万余人。拥有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2个、河南省一期优势特色A类学科2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8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ESI综合排名居全省高校第3位;化学、环境科学、物理学等3个学科进入本领域自然指数内陆高校百强学科榜单,其中化学学科位列第43位,学校全球自然指数综合排名居全省高校第2位、内陆高校第55位、亚太地区高校第90位、全球高校第275位。3.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拔尖人才辈出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8人,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中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近百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教学团队2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根据近几年的中国大学评价,我校教师学术水平、教师绩效和办学性价比均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学校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在河南省前三名。
4.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成效显著建有省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8个。近年来,学校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星火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高级别科研项目2300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60余项,授权专利1660多件,出版学术著作、教材620余部。在Nature、Science、PNAS、JACS、ANGEW、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研究、历史研究、教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国内外顶尖期刊上发表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基础数学、理论物理、绿色化学、生物工程、药物研发、环境科学、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部分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
5.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70多所高水平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内其他7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中俄文化艺术大学联盟”并获得两国政府批准,与法国佩皮尼昂大学共建“中法联合学院”,与巴基斯坦萨戈达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等,标志着我校教育国际化战略迈上新台阶。
(二)历史沿革1.河南师范学院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应建设之急需,1950年10月,平原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一所大学,校名暂定为“平原大学”。1951年3月,经中央教育部批准,学校定名为“平原师范学院”。1953年8月,平原师范学院与设在开封的河南大学合并成立河南师范学院,设一院、二院两个分院。一院在开封办学,由原河南大学的文科与平原师范学院的文科合并而成;二院在新乡办学,由原河南大学的理科与平原师范学院的理科合并而成。调整后,二院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4个系,成了单纯的理科师范学院,一直持续多年。1956年,河南师范学院(新乡二院)升格为新乡师范学院。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学校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1975年开始,学校恢复文科专业,进入文理共同建设和发展时期,在专业设置上仍以理科为主。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通过拨乱反正和一系列的建设改革工作,学校走上了振兴发展的道路。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河南师范大学1985年6月,新乡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2年11月,河南师范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2013年5月,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014年,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5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正式签署意见,双方将合作共建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8年11月,河南师范大学等国内8所高校在兰州大学共同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实现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12月,河南师范大学与河南省胸科医院共建的“生物医学研究院”揭牌成立。2019年4月,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揭牌仪式举行。2020年6月,学校被确定为9所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之一。11月,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四、河南科技大学(一)学校简介河南科技大学(简称河科大,英文简称:HAUST)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是国家国防科工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1952年创建于北京。上世纪50年代中期,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后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划转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同志亲自为学校颁授校牌,并指出“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重大举措……河南科技大学要以创建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办成国内先进、居于省内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4600余亩,有开元、西苑、景华和周山4个校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4.1万人,非全日制成人教育生2.4万人。学校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史、教和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31个学院,97个本科专业,其中20个专业入选国家、地方“一流本科”专业,14个本科专业获批“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国家“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28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有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
学校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综合改 革试点项目13个,国家级、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57门,11个专业通过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察。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00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级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等17人,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中原学者、中原名师、省特聘教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80人。学校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和院士工作站78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12个。近五年来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7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450多项;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社科成果奖等167项。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与美、英、俄、加、澳等国家200余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招收来自21个国家的学历本科留学生、研究生留学生和语言进修生。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第一附属医院是首批全国“百佳医院”,床位量达3600张。(二)历史沿革1.前身溯源(1)洛阳工学院1952年8月,国家机械工业部创办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设置机械加工、铸造、锻压、汽车拖拉机工程4个专业,学制3年。1953年11月,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与筹建的天津汽车工业学校合并为天津汽车拖拉机工业学校。1953年12月末,天津汽车拖拉机学校更名为天津拖拉机制造学校。1955年9月,天津拖拉机制造学院增设农业机器制造专业(四年制),并首次招生。195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确定在河南省洛阳市筹建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1956年4月,天津拖拉机制造学校部分专业迁入洛阳,成立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1956年8月,洛阳拖拉机学校在河南省首次招生713名,9月14日举行了开学典礼。1958年8月30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基础上创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建议设置机械、化工、冶金、动力系(专业)。1958年9月中旬,冶金系、化工系、机械系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生270名。1960年6月28日,洛阳工学院改建为洛阳农业机械学院。1960年6月30日,被确定河南省人民委员会为河南省重点高等院校。1982年8月25日,洛阳农业机械学院恢复原洛阳工学院校名。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学校由机械工业部划转到河南省。(2)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58年,洛阳医学院创建;1962年,洛阳医学院(部分)分建河南省洛阳卫生学校;1970年,河南省洛阳卫生学校更名为洛阳地区卫生学校;1978年,洛阳地区卫生学校升格为洛阳医学专科学校;1992年,洛阳医学专科学校更名为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河南省显微外科研究所并入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1975年,岳滩农学院(筹)创建;1978年,岳滩农学院(筹)改建豫西农业专科学校;1992年,豫西农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2.合并重组2002年,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
2011年,被教育部列入“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3年,获得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6年,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16年,入选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20年10月,被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1月,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名单五、河南理工大学(一)学校简介1909年,河南理工大学(简称“河南理工”;英文: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英文简称“HPU”)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在黄河之滨、太行之阳的焦作诞生,成为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学校历经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简称“焦作矿院”;英文:Jiaozuo Mining Institute,英文简称“JMI”)和焦作工学院(简称“焦工”;英文: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英文简称“JIT”)等重要历史时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现有南校区(焦作市世纪路2001号)、北校区(焦作市解放中路142号)、西校区(焦作市建设西路55号)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1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设有22个教学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全技术培训中心);7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经、法、文、教、艺、医九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43000余人。
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8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举办4个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开展本科生校际2+2/4+2联合培养项目,入选教育部“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建有电工电子、工程训练中心等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含项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4亿元,固定资产总值达23.5亿元,纸质图书339万余册,实现教学科研条件现代化。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3113人,其中高级职称1076人,具有博士学位1078人。两院院士14人(含双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特聘教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级学术带头人和省骨干教师等200余人,建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创新团队46个。学校工科优势突出,安全、地矿学科特色鲜明,理学、经管、人文、医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工程学、材料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5‰;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三,为全省普通高校唯一A类学科;矿业工程学科为“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河南省高校唯一世界50强学科;建有4个省特色骨干学科群、2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建成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硕士学位推免权和开展本硕、硕博连读资格,入选“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获批全国工程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有2个省级优秀研究生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建有国家级高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64项,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6个、特色专业10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17门;获得101项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誉称“小城办大学的典范”。
学校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为国家安全生产、能源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撑。“十二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50余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45项,国家社科基金40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18.5亿元;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6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SCI收录论文3000余篇,“三报一刊”、CSSCI来源期刊及SSCI收录论文650篇;发明专利授权1455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连续二年位列河南省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十强”高校第二位,有效专利持有量2070项,居全国高校第89位。(二)历史沿革1909年2月25日,清政府河南交涉局与英国福公司签订《河南交涉洋务局与福公司见煤后办事专条》,其中第八条规定:“路矿学堂,议定本年春季开办。”1909年3月1日,英国福公司按上述条款规定,创办焦作路矿学堂。田程为首任监督(校长),设矿务学门,首批招收学生20人。1915年5月7日,英国福公司与华商中原公司合组福中公司,学校更名为河南福中矿务学校,归外交部河南交涉署直辖。1919年,学院易名福中矿务专门学校。1921年,学校易名福中矿务大学。193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易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学校成立校董会,河南省主席刘峙任主席。1933年,焦作工学院根据教育部规定,改科为系,设置采矿冶金系和土木工程系。1936年5月,焦作工学院调整系科,采矿冶金系分为采矿系、冶金系,土木工程系分为路工系、水利系。
建于1937年工程馆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学院西迁陕西。1938年7月,教育部决定将焦作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合组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关林暂行复校。1949年9月,焦作工学院迁回焦作,更名为国立焦作工学院。1950年1月,焦作工学院划归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3月,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1950年9月,焦作工学院根据燃料工业部的通知,改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1年2月,中国矿业学院主体迁往天津,原校址继续办学。1958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建立焦作矿业学院,中共焦作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张超兼焦作矿业学院院长。1959年3月,焦作煤矿学校并入焦作矿业学院。1959年9月,焦作矿业学院归属煤炭工业部领导。1961年10月,郑州煤炭工业学院并入焦作矿业学院。1995年4月5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焦作矿业学院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焦作工学院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