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叶片轻木供应之痛说起-风电发展的风口即将降临,核心关键部件国产化势在必行

未来40年规模达到30亿千瓦的口号已经喊出来了,是否国家如何对此规划目标数据做最后的决策,还需要时间等待,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未来无论是30亿千瓦,还是最后20亿千瓦,风电作为主要电源并逐步增加年度建设规模是众望所归,其实我说要表达的一个意思就是:风电是未来的一个能源建设风口,行业企业或者外行想进入风电行业的企业现在可以动手了。
风电的风口即将降临,不是乱说。简单给大家算个账:未来按照海上与陆上1:5的比例来规划,海上造价按1万元/kw,陆上平均按5000元/kw,(这个造价按40年周期的平均水平,先高后低最后稳定)取中间值新增规模按24亿千瓦计算,未来40年的市场总容量将达到14万亿人民币,平均每年3500亿人民币,如果按照1:3的产业拉动,每年都是万亿以上的GDP贡献值,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无比显著。
轻木还要有,替代也是技术发展趋势。今年3月11日,我就叶片轻木的供应问题写了一篇关于风机产业链安全的短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当时我就提出了能不能在国内引进种植轻木树种呢,时隔八个月不到,我个人说个笑话:现在看来这个树种可以大胆引进种植了。简单算一个账:单位MW的轻木用量目前来看在4-6个立方米(各家设计不一样,这里取了平均值),未来PET等泡沫材料或者综合平均能够替代50%左右的市场(逐步替代,到最后也就50%左右的最终替代),也就是说未来没MW的轻木平均用量也将达到3立方米,按照保守发展规模:每年平均5000万千瓦,相当于5万MW,也就是相当于每年15万立方米,按照正常价格计算8000元/立方米(套材),也有12亿元的销售规模,就按现在的进价销售,把运费和关税作为利润来统计,光轻木而言,这也能养活一个不小的企业。轻木的核心的问题解决了轻木的供应链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为行业解决了大问题。同时PET及其他高密泡沫材料的替代产业也是个大产业,一方面解决轻木的压力,一方面泡沫材料某些方面要比轻木有一定的优势,和轻木一起使用,技术上可靠性应该更加安全。
当然,我今天谈轻木的问题不是单独说轻木的未来如何应对,而是针对目前风机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核心部件供应安全问题。增速机,发电机,叶片,变桨偏航和主控,以及变桨偏航轴承部分主机企业都有关联企业在生产。从目前来看,就风机主轴承这一块主机厂没有关联企业国内就洛轴,瓦轴在做,SKF,FAG也号称国内开始投资设厂,但要从产业链的安全和成本来看,还得掌握在国内企业手中才靠谱。还有IGBT,这个部分主机企业的关联企业有开发,但芯片是不是解决了国产化,还需要进一步做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