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富可敌国的八大晋商,为何最终集体覆灭?

晋商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商帮,跟潮商和徽商一起被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商帮。

八大晋商

人们常说的晋商,是以乔常曹侯渠亢范孔八大家为代表的山西财团。在清代,全国排名前10位的大财团总部都在山西,缔造者也都是山西人。

晋商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商帮之首,称雄中国商界5个多世纪。

据史料统计,在明末,山西几个县城的富户,总资产就价值一亿两白银。

晋商鼎盛时期,业务范围遍布全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

晋商业务扩展甚至拓展到了俄国甚至欧洲等其它海外国家,其财富惊人、富可敌国。

但就是这样一个无比辉煌的晋商一脉,在后来逐渐衰败,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让人唏嘘。

以“诚信”和“团结”为宗旨的八大晋商,为何会集体覆灭?

国运衰退

“八大晋商”兴起于明初,衰败清末,晋商的崛起离不开政治。

众所周知,满清入关以后顺治皇帝册封了山西八大商业家族。

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明末的时候,曾经铤而走险为满洲政府和军队输送了大量被明朝政府禁运、禁售的战略物资,为满人发展壮大、挥师入关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此之后,“晋商”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商帮命运跟满清的国运联系到了一起。

也就是说,晋商兴亡跟大环境有关;满清繁荣则晋商昌盛,满清衰败则晋商遭殃。

清朝时期国力衰弱,百姓穷困潦倒,人民没有购买力,晋商业务就受到影响。

大清持续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也是晋商衰亡的主要原因。

这种政策限制了晋商业务,削弱了其竞争力,也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明清山西商人得益于政治,也终结于政治。

他们崛起的时候,就是把政府作为靠山,享有许多特权,可以垄断经营牟取暴利。

可是一旦朝代灭亡的时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山西商人就难以独善其身。

如晋商中实力最强的志成信票号,在庚子事变后,曾向南方大量放贷;但几年后辛亥革命爆发,这些资金无法收回,被迫倒闭。

志成信票号的遭遇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

由于政局动荡和改朝换代,晋商放出去的款,很多有去无回,只能关门。

地域原因

晋商消亡跟国家政策有关,跟晋商思维有关,也跟地域有关,三者有内在联系。

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大清国力衰退,而国力衰退限制了内需,闭关锁国的大环境让位于腹地的晋商观念陈旧,失去了天时、人和,也失去了地利。

鸦片战争之后,大清的有限开放让位于沿海地区的潮商发展壮大,如日中天。

因为大清最早的开放口岸就在广东,不仅为潮商崛起提供了地利之便,也让潮商的观念非常新潮。

其实,潮商的地利之便有很长历史,千百年来一贯如此,观念之新潮也得益于这些。

不过是到了清朝后期,这种地理上的优势更加明显。

地理上的优势,让潮商走出亚洲,冲向世界。

这就让潮商的业务遍及全球,潮商的事业也向海外发展。

东南亚、欧美各地华人首富几乎全部是潮汕人,仅仅在泰国潮民达到500多万,潮商甚至掌控了泰国的经济命脉。

与此同时,封闭的环境让晋商掌舵人的思维也受到局限,无法让晋商持续发展。

南方人一生面对大海,出海捕鱼经常面对惊涛骇浪,这就让他们意志坚强,充满冒险精神。

而“晋商”生在晋中平原,这样的地域产生的文化跟沿海有所不同,让他们的观念中少了潮商的冒险和创新精神,“守成求稳”、“小富即安”的治商思想占据上风。

由于“晋商”固守“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商业信仰,赚钱之后,大多都回家购买土地,不是想着以开拓业务来积累财富。

“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在山西人的眼中,经商是手段,享受和光耀门楣是目的,这就大大限制了他们的投资积极性。

由于投资领域不同,潮商的收益是几何级的增长,而晋商的收益只能是加法。

也就是说,地理劣势限制了晋商的业务,也限制了晋商的观念和活力,让他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加速了晋商的衰亡。

业务范围

晋商的业务范围过于狭窄,他的支柱产业只有三个:茶叶、盐业和票号。

在鸦片战争之前,茶叶的销售渠道在西部,从恰克图过境,俄商是桥梁。

在道光年间,晋商茶叶年交易额达到700万卢布以上。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晋商垄断了全国茶叶贸易,甚至运往印尼的茶,都是由山西人在产地收购,运往广州,由潮帮商人从山西商人手中购进再转运南洋的。

但是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口岸的开放,西方国家包括俄国,取得了沿海口岸的通商权。

他们可以在湖北、湖南等茶叶产地建立了机构,就地收购茶叶。

一是在收购茶叶时享有半税的特权,二是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采购价也大大降低。

同时,晋商进行茶叶交易的时候,要向政府缴纳厘税,而外国的商人却享有特权,晋商茶叶就是失去了市场竞争。

这样一来,晋商业务就大大下降,失去一大财源。

潮商崛起之后,晋商商业运营资本也大量减少,另一大业务票号即金融业务也自然而然受到削弱,失去吸储、融资和放贷能力。

而另一业务盐业,也因为主产地都在沿海地区,失去地理之便,业务量锐减。

长此以往,晋商风光不再,日渐衰弱,直至消亡,成为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