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孩子小时候常去这4个地方,长大后想没出息都难!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大多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其实并不局限于课本或者校园,生活处处是课堂,想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不妨带孩子多到这四个地方走一走。

- 01 -

去田野间

让孩子体验下农作的艰苦

在过去经济不太发达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农村里,为了吃饱肚子努力耕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悯农》一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是对这种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多数孩子都是在钢筋水泥的环境中长大,从小便备受父母呵护,娇生惯养吃喝不愁,对于农事更是一片陌生。

尽管从小就背着《悯农》这首诗,却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真正的含义,无法真正体会到父辈生活在农村的艰辛。

《朱子家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如果有机会,不妨带孩子去老家田地里走一走吧,去看看农民伯伯是如何灌溉耕种的,去切身体验一下农作的辛苦。只有体会到流汗的艰辛,孩子才更会懂得珍惜当下,学会知足。

- 02 -

去大自然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毛曾说:“城里长大的孩子每天都是电视、漫画、玩具,对大自然一无所知,分不清麦子和韭菜,成了'塑料儿童’,但最大的悲哀是已经失去了大自然赋予他的灵性。”

由于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大多数孩子从小就沉迷于各种电子设备,时间都被手机和电脑占领了,很少有机会去接触感受自然的美好,

这样的孩子看不到星空下萤火虫的美丽,闻不到雨后草木的芬芳,认知也仅限于书本知识,很少有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容易变得懒散固执,身上少了一份亲和力。

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有远见的父母,都喜欢带着孩子出去走一样,走近山间、河流,在花鸟鱼虫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哪怕没时间,去公园骑骑车散散步也都是好的。经常亲近大自然的孩子往往更加阳光自信,对生活充满热情。

- 03 -

去图书馆

开阔视野爱上阅读

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图书馆是个好地方,是个使人终生受益的地方。不要老让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带他们到图书馆去吧!他们一生都会感谢这个带他们走进图书馆的人。”

深以为然。

不难发现,那些整日钻研课本投入全部精力学习的孩子往往越学越累,成绩容易下降,反而是那些爱读课外书的孩子,见多识广,潜力无穷,更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阅读对于孩子的好处太多了,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选一处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读一本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学习更加投入,更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发掘孩子的兴趣所在,受益一生。

- 04 -

去大学校园

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目标

对于孩子而言,少年时期还不该错过一个地方,那就是大学校园。

网上曾有这么一段话:“大学里优美的校园风景、浓重的学习氛围、丰富的社团活动,既能给孩子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又能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触动。”

这一切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新奇而向往的存在,会加深孩子对于大学生活的憧憬和期待。更加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念,早日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

所以有时间,一定要带孩子去大学校园里逛逛,尤其是有历史渊博的知名大学,然后告诉他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只要踏实努力,终有一天他会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

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你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成长成怎样的人。

实践出真知,生活即教育。

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不妨带他到这四个地方去走一走吧,这些经历,都会成为他成长道路上弥足珍贵的礼物。

作者/编辑:清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