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派名票程君谋

谭派名票程君谋

胡申生

那还是在二十年初的北京。在一家戏园门口, 张贴着一张醒目的海报, 上写: “特烦程君谋先生和荀慧生合作” 。这张海报在票友和戏迷中间引起不小的反响:按海报的书写格式, 程君谋定为票友无疑, 但他究竟是哪一路人物, 知者不多。初到北京就与大名鼎鼎的荀慧生同台, 程君谋的玩艺就这么好?

不准“ 下海” 

这位程君谋是何许人? 他怎么会到北京来唱戏呢?

程君谋, 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排行老四。父亲程颂万, 曾任清湖北道侯补。同时, 又担任过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院长。现在湖南岳麓书院二门的一副对联“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 , 就是他父亲的手笔。当时他父亲率全家寓居汉口。程君谋生活在这样一个官宦人家, 照理应该象其他子弟一样, 走仕宦之路。但他却无心于此道, 而是从小就迷上了京剧。初学花脸。第一次登台时才九岁, 扮演《除三害》中的周处。后来改学老生, 专工谭派。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的戏越演越多, 艺事也越来越精, 成为汉口的名票。

一个票友要真正立名, 还得要到北京与观众见面,程君谋越来越感到需要得到名师指点, 于是他就动身北上, 拜在陈彦衡门下。同他一起拜师的还有名老生苏少卿、言菊朋等。当时他在参议院供职。工作之余, 就到陈彦衡处学戏, 并兼学胡琴。以后经常演的《失空斩》、《空军山》、《击鼓骂曹》、《捉放曹》、等谭派戏, 都是经过陈彦衡一一细说的。

程君谋《空城计》

程君谋师承既高, 自己又肯下功夫去钻研, 艺术水平日见提高。尤其是在与荀慧生同台演出时, 顺利“过堂” , 为北京票界所认可, 因此名声越来越大。当时许多内外行的朋友都力劝他干脆“下海” 算了。程君谋本人也颇动心。这时, 从汉口拍来的一份电报彻底击碎了他当演员的梦。原来程君谋在北京一举唱红的消息不胫而走, 竟传到了他父亲耳朵里。“什么? 老四居然在北京唱营业戏, 下海了? ” 他父亲平时就不赞成孩子学唱京剧, 认为这属于“下三滥” 。听说程君谋竟想下海, 老头子怎么能不大发雷霆?

在那时时代, 又在这样一个家庭, 父命是不可违抗的。在北京崭露头角的程君谋只得打点行装, 告别恩师陈彦衡, 回到了汉口。从此, 他就再也不敢起“下海” 这个念头。然而他对京剧的志趣并没有因此而减弱, 仍然对京剧艺术刻苦钻研, 以票友的身份演了很多戏, 在汉口的票界赢得了“汉口谭鑫培” 和“活孔明” 的称号。著名剧评家刘菊禅、徐慕云等还发起编了一期“程君谋专刊” , 全面介绍了程君谋在艺术上的成就。

票戏轶事

在梅、程、尚、荀四大名旦中, 程君谋除同荀慧生同台演出外, 和程砚秋也有一次使他难忘的合作。程砚秋同程君谋一样行四, 又都姓程, 两个“程四爷” 同演《二堂舍子》成为汉口票界盛传的一段佳话。

程君谋一生虽未下海, 但人们一般都把他当作内行来看待。他学得多, 看得多, 会得多, 腹笥极宽,主角配角皆擅, 文武场面俱会。其中有两件事可见其艺术才能之一斑。有一次, 孟小冬在天津中国戏院贴演《捉放曹》, 特邀程君谋为其操琴。扮演曹操的花脸演员马连昆欺程君谋是票友, 在唱“恨董卓专权乱朝纲” 这句西皮原板时, 不等过门拉完开口。这种唱法虽也有, 但一般都事先和琴师通气。现在马连昆这么“瞅冷子” 来一下, 是故意要试试程君谋的能耐如何。幸亏程君谋见多识广, 临场经验丰富, 当下稳稳当当地将胡琴托上, 不撤汤, 不漏水, 好象事先同演员对过一样,这一下, 使马连昆对程君谋不得不另眼相看。

程君谋、瑞德宝、钱宝森、王福山合影

在40年代时, 一次谭小培携其子谭富英来沪演出,临别时, 谭小培提出要演一出《清风亭》。其中老旦贺氏照例该由丑角反串。这下可急坏了素有江南名丑之称的刘斌昆。刘斌昆这出戏本演过多回, 但那都是和周信芳同台,现在谭小培提出演《清风亭》, 他扮演的张元秀自然是承家学宗谭派。麒派和谭派, 一南一北, 表演路数不完全一样。眼看就要上台了, 到哪去学谭派的《清风亭》呢? 正在刘斌昆着急之时, 孙履安老先生请来了程君谋, 为刘斌昆细说了谭派《清风亭》。等到正式演出前刘斌昆同谭小培对戏, 两人配合默契。这使谭小培很为吃惊。忍不住问刘斌昆: “ 你们南方的《清风亭》怎么和北方一个样?' 刘斌昆笑着说: “哪能呢, 我这是刚跟程四爷( 君谋) 钻的锅。”

谭门传薪

在传播和继承京剧谭派艺术方面, 程君谋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1928 年, 程君谋的父亲率领全家移居上海。在来沪之前, 程君谋又专程到北京, 向老师陈彦衡告别。陈彦衡对程君谋南下寄予很大希望,他嘱咐程君谋到上海以后, 要将京剧谭派艺术发扬光大。程君谋到上海以后, 一直牢记恩师的教诲。他一是尽心竭力地辅导培养学生。在他的学生中, 第一个就是日后成为余派优秀传人的女老生孟小冬。在孟小冬向他问艺期间, 他倾心传授了《捉放曹》、《击鼓骂曹》、《碰碑》、《空城计》等, 为孟小冬日后继承余叔岩的衣钵奠定了一些基础。余叔岩另一位传人陈大濩, 也曾从杭州赶到上海, 通过朋友引荐, 拜在程君谋门下, 学了不少戏。现在中国京剧院的著名余派老生孙岳, 还在10 岁时, 就由父亲孙钧卿陪同, 到程君谋家中学习《失空斩》。直到现在, 孙岳在这出戏中有些唱腔还是当年程君谋给说的。难怪孙岳成名之后, 提到自己的蒙师仍不忘程君谋。梅兰芳先生与程君谋也过从甚密, 曾多次劝程君谋下海。在50 年代时, 专门让女儿梅葆玥向程君谋学了一出《南阳关》。直到80 年代, 梅葆玥还念念不忘这段师生情谊, 一次在北京和程君谋哲嗣、著名的电影演员程之会面时, 还充满感情地叙说当年向程君谋学戏的经过。

应邀录制了大量的唱片。现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还存有他的《法场换子》、《坐宫》、《秦琼卖马》等。著名剧评家吴小如先生在《京剧老生流派综说· 说谭派》中曾这样评价程君谋等: “ 南方的许良臣、程君谋,北方的韩慎先(夏山楼主) 、王庾生, 都是对谭派艺术有较深造诣的名票, 他们对保存、传播发扬谭派唱腔和谭氏表演艺术, 是做出了贡献的。他们所录制的唱片, 也属于研究谭派唱腔艺术比较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吴小如先生的这段评价是比较公允, 符合事实的。

整理出版了不少谭派戏的曲谱。解放以后,程君谋同程之一起, 应上海文化出版社郁钟馥之约, 花了几年时间, 整理出了《失空斩》、《捉放曹》、《击鼓骂曹》、《李陵碑》、《举鼎观画》等谭派名剧。这些戏都由程君谋整理, 程之记谱。有一段时间, 父子俩夜以继日, 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 这些曲谱所记录的, 不光是唱腔, 甚至连剧中每个人物的服饰、念白、出场位置、身段都一一交待清楚, 极有利于这些戏的继承和传播。因此, 书一出版。就深受专业工作者和票友的欢迎和好评, 有的已经重版。令人遗憾的是, 《法场换子》、《南阳关》还未整理完, 文化大革命开始, 便这两出戏的曲谱未能与广大读者见面。

程君谋生于1893 年, 殁于1967 年2 月5 日, 享年74 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