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一颗星

 ◆ ◆

文 | 吴琼媛

夏天的一个傍晚,我牵着女儿的小手漫步在大堤上,阵阵晚风吹来,很是凉爽。堤上有许多人,我边走边欣赏堤边一路的景色时,一位老人驮着孙女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他们有说有笑地从我身边走过,老人全然不顾自己脸上的汗水,两手握着孙女的小脚,脸上洋溢着的天伦之乐不禁让我有些羡慕,驻足凝望他们。
返回的路上,晚霞余晖未尽,星星就眨巴着眼睛发出耀目的光亮,遥望天际,看着女儿,联想到我那满头银发的父亲,由然而生地使我的记忆渐渐聚集拢来。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父亲也像那位老人一样,无论是哪湾放电影,还是哪里看戏,他都要驮上我。到了目的地,父亲放下我,擦拭一下额头上的汗珠,然后继续把我驮上,说我太小,太矮,不驮上就看不到。那时的我,就体验到了乡下其他女孩子无法品尝到的幸福,因为在那时,很多人对男孩和女孩的看法不一样,而父亲的观念是平等的,心胸是开阔的。
俗话说棍棒头上出孝子,可我从小到大没有挨过父亲一次打。诚然,父亲的家教是很严的。当我做错事的时候,他总静下心来讲道理给我听。讲列宁小时候在他姑妈家打破了一只花瓶,一开始说不是他打碎的,后来主动承认错误;讲孔融四岁就能让梨给他的哥哥们、萦缇替父把冤伸等故事。
还有,“一岁孔子识礼仪,二岁孟子读诗文,三岁文王抄八卦,四岁周瑜登高城,五岁李广射大雁,六岁孔明智超群,七岁哪吒闹东海,八岁关公吟春秋,九岁打虎李存孝,十岁闯世是罗成,甘罗十二为丞相,孙康年幼便成名”……父亲教我的这些名人警句至今仍记忆犹新。
父亲也讲了诸如“狗有湿草之恩,马有垂缰之义”的故事,教育我动物都知恩图报,那么做人就更应该有情有义,懂得结草衔环的道理。这些对我幼小心灵的教育,有益于我的人生道路,我觉得远远胜过了那棍打棒教的作用。
读高中的时候,我每个月要往学校带一次米。有一个月,上学路上有一条水沟,我一提车子,米袋掉到了沟中,我在路上直跺脚。回家后跟父亲讲到这个事,父亲执意要送我。我说不用,你本来工作就很忙,我能行,可父亲说什么也要送我过那条水沟。
到了水沟边,父亲帮我把车子提过去,这下米没事了,我轻松了许多。他叮嘱我:别慌,路上小心,学习要用功。我使劲点点头。当我走了一段路回头望的时候,父亲还站在那里目送我,直到我看不见父亲,也就是父亲看不见我为止……多少年来,那个镜头一直涌现在我的眼前,永生难以忘怀。
父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镇干部,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他非常同情劳动人民,下乡、住队时经常与他们打成一片。记得是1990年,连续一个多月下大雨,父亲回来说,他要去拦渍堤防汛,听说那个地方杂草丛生,蛇、虫很多,且那时父亲快五十岁,我和母亲都劝他别去。他坚持说:“不要紧的,那里还有好多大学生呢,以苦为乐嘛!”
后来,因为大潭、三里桥一带大量移民,需要一位土生土长、了解地形的人,于是父亲服从组织的安排,调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大潭原种场。在原种场任党校校长期间,有一回,父亲说要作报告,三天都没有下楼,把自己写的十几页稿子读到会背为止。他对我说:“面对那么多人,还有大学生,如果说错了,那不叫人笑话。”
每年过冬时,父亲总爱拿出一件很旧而且有补丁的大衣来御寒,我和母亲都劝他扔掉,他严肃地说:“这是你曾祖父留下来的,我要让它一直陪伴我。”他的语调慢慢缓和下来,他说,在他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是祖父和他相依为命,在那个挣工分、缺口粮的年代,把他拉扯大,是多么不容易!那件大衣是他祖父在临终时留给他的唯一一件物品。
听着父亲的话,我鼻子一阵酸,没有再坚持。我知道,那里面不仅包含着他对曾祖父的深切怀念,还告诫我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不能浪费奢侈的道理。父亲告诉我的诸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名言警句,如今对我这个身为人母的女儿,确实受益永久,我也仿效将他老人家对我的教导传给我的女儿。
嗬!现在的孩子可不同了,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远远超过了我那孩提时代。有年暑假,在女儿的考试答卷上,有一个题目为“假如你拥有神奇的七色花,你希望实现你的哪七个愿望?”其中,女儿有一个愿望,是她希望有一片花瓣能帮助所有的残疾人,让他们断了手、断了腿的,还有盲人都好起来。
我问她:“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女儿认真地说:“每逢外公带我出去玩的时候,只要遇到残疾人,外公都会把钱给我,叫我亲自送给他们。”我得到了诠释,这种无形的教育胜过一切啊!
父亲是平凡的,默默无闻的。他在女儿的心目中是一名好党员,一名好干部,更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我为我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天上的星星只能在晚上晴朗的时候照亮,而父亲这颗星永远亮在我的心里,不断地照耀着我,催我奋进………
本文作者吴琼媛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吴琼媛,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黄陂诗联学会副会长。作品散见于《湖北诗词》《诗刊》《黄陂诗联》《印象黄陂》等。
· END ·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投稿&联络:admin@mulanguli.com
喜欢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