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鉴定与辨伪
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唐三彩独特的造型才能够被创造出来,当社会风气,生活环境,制作工艺和审美情趣都达到巅 峰时,唐三彩的美自然也就达到巅 峰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唐三彩的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黄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 次,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黄、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上世纪80年代,国 门渐开,北京唐三彩赢得了国际声誉,它的社会知名度也迅速提升,唐三彩礼品大量销售,当年拍摄电视剧《红楼梦》时,贾夫人的房间里居然也摆了一件唐三彩,其实这是绝不可能的,在历史上,唐三彩多是冥器,并非陈列品。唐三彩虽漂亮,但质地疏松,容易漏水,且釉上含铅等毒素,在生活中基本没有实际用处。在唐代,不同品级官员在墓中可放唐三彩的件数有明确规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时至今日,未见唐三彩传世品的报道,几乎都是出土物,其釉面一般均见泥土腐蚀的痕迹,不同的只是腐蚀的程度和方式。一般情况下是见土咬的细孔随意自然地出现于釉表,或通体或局部出现,细孔大小、深浅不一,有的密密麻麻,有的寥若晨星。腐蚀的程度不一,有的要仔细观察才可发现。在放大镜下观察部分土咬细孔,其边缘的釉面有轻微的腐蚀过渡。经药水处理土埋之后釉表会出现酸咬的小孔,但很有规律,僵硬不自然,腐蚀程度较一致,没有腐蚀的过渡现象。实际上高仿者在釉表的处理上很矛盾,如果用药水处理,釉表的光泽又不自然,很容易被识破;不用药水处理釉面又太光洁新颖,加入其他元素降低釉光的亮度,一经检测马脚又露。在观察腐蚀细孔时要注意把它与釉面在窑中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棕眼区别开来,棕眼仅出现在釉表,深度约为釉厚的三分之一,腐蚀细孔则深入釉里,有的腐蚀至胎表。
我们很难再找出像唐三彩一样能够能让我们瞬间沉浸入大唐风华之中的器物。生活中常用的家具和杯盘碟碗,曾经居住活动过的亭台楼阁,曾经接触过的动物如牛羊鸡狗,曾经见过的贵 族妇女、文武官士、侍者使女,所想象出的天王神兽等等都是唐三彩的创作题材,可以说包罗万象,整个盛唐人们的生活,都在其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一团平白无奇的泥土,经过千锤百炼,再经过高温炙烤让不同的釉色流淌、融合,造就了每一件唐三彩独 一 无 二的美。正因为唐三彩有如此的魅力,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的开放,喜爱收藏唐三彩的人越来越多,现代唐三彩工艺作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摆放在家里,增添一些文化气息,但是出土的唐三彩还是不要摆放了,大部分都是专门用来陪葬的。
自上世纪初唐三彩被发现以来,便受到中国以及世界艺术界的关注,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唐三彩的研究更是火热,不少专家纷纷把研究成果公诸于众。随着唐三彩仿品的出现,辨别真假唐三彩的文章也一篇篇见诸报端,这些文章繁荣了文化园地的同时,其研究成果也被仿造者所利用,并仿造出一批批真假难辨的三彩器。经过作旧之后便在城乡不断露面,道行不深的收藏者屡屡上当中诏。究其原因,一方面它们在胎、、色彩、造型乃至内在的精神风格等方面,都几乎达到了完 美境界,另一方面它们又具备了常见论及唐三彩文章中所列举的真品三彩的全部特征。可见高仿三彩确实仿到了相当的水平,没有火眼金睛则难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