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文考古”看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一个...
【从“天文考古”看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一个不可思议的错误!】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提倡“多学科”结合,其中的“天文考古”部分便应用到了对夏商周的年代定位之中,但令人奇怪的是,在使用“天文考古”这个工具的时候,断代工程的一些做法十分令人不解。比如,断代工程把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公元前1046年,其依据即出自《国语》中伶州鸠提到的“武王伐纣,岁在鹑火”,而天文学家张培瑜研究员则指出,伶州鸠所言天文学现象并不存在,《国语》中的史料实为后人窜入的伪史料。关于这个内容,笔者曾在《夏与商周并行论续:商周年代学研究及对“断代工程”的一点批评 》中进行介绍过,这里我们再谈断代工程中的另一个明显错误!
断代工程给出的夏王朝年代为公元前2070-1600年。在进行夏的年代学研究时,断代工程使用了两条天文材料。 第一条,是出自《孝经钩命诀》关于禹时曾发生五星聚的记载;断代工程推定其时间为公元前1953年!我们知道,大禹受虞舜禅让而称王,即传统所称的夏王朝开端之年。按照断代工程以公元前2070年为夏开端的说法,则大禹在位至少将达到118年!而按《尚书》和《史记》的说法,大禹治水始于唐尧时期,而帝舜又在位39年,以此推之,大禹岂不要活到150岁以上!(而《史记》说大禹在位为17年!)
二里头最新的测年数据被测年专家确定在公元前1735-1530年,其鼎盛的三、四时期已经进入断代工程的商纪年内,有的学者以这个测年数据与夏代工程的天文考古冲突为由,对二里头的最新测年数据提出怀疑。奇怪的是,这些学者为什么不对断代工程以公元前2070年为夏王朝开端,以禹时五星聚发生在公元前1953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呢?
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徐振韬研究员提供的《中国古代五星会聚记录》,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000年,我国境内共发生14次五星相聚,其中最早的为公元前1972年4月。可见,如果按照断代工程给出的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大禹时期都不太可能会发生五星聚!
《清华简》记载,季连为盘庚、武丁时期人物;《穷达以时》则言皋陶为武丁时期人物。我们知道,大禹与季连、皋陶生活年代是相当的(见《夏商并行论:广汉三星堆遗址、成都金沙遗址为夏文化的22条证据 》)。断代工程给出的武丁年代为公元前1250-1192年,而按徐振韬研究员给出的《五星会聚记录》,公元前1255年9月24日、公元前1197年11月20日、公元前1197年11月29日都会有五星会聚的情况出现。这说明,按照《清华简》、《郭店简》的记载,则禹时发生五星会聚的可能性完全存在!实际上,李学勤教授已经指出,以季连生活在盘庚、武丁时期,与鬻熊为文王之师的记载是可以吻合的,与《帝系》也完全吻合。而《史记》基于自身的五帝、三代线性体系,在使用《帝系》时把鬻熊一分为二,分化出穴熊和鬻熊二人,与出土文献也并不吻合!李家浩教授等学者据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的记录已明确指出,在楚简中,穴熊和鬻熊实为一人,只是书写之异!《史记》一笔之误,直接就把楚世系拉长了六七百年。#历史# #考古# #学术# #夏朝# #二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