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独无芳草 几生修到梅花

1235

何所独无芳草

几生修到梅花

刘正平/文

昨天本公众号刚介绍过李圣传隶书八言联“休风晓逸德星夕映,祥禽辈作瑞木朋生”,也说了,李圣传也算是幼受庭训,其父李鼎(1866~1941),字梅隐,晚号逸休。清末最后一榜进士、书法家、诗人,近代扬州第一名士。被称为扬州“清末民初第一文人”、“扬州近代第一书法家”,有《慎余堂剩稿》存世。幼聪慧好学,成年后从事盐务,在上海等地为官。先后任淮北三场总长、两浙横浦盐场大使,江苏候补道。辛亥革命时,曾被横浦场所在地金山卫地方人士推为临时民政长,后任省政府顾问。2020年3月5 日,在上海驰翰拍卖有限公司2020年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上拍的,就有李鼎行书六言联“何所独无芳草,几生修到梅花”。

李鼎行书六言联“何所独无芳草,几生修到梅花” 款识:少溪先生正,逸休李鼎。钤印:人书俱老、臣鼎私印 。

李鼎行书六言联“何所独无芳草,几生修到梅花” 是一幅集句联。上联“何所独无芳草”由《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化出。下联“几生修到梅花”,由宋·谢枋得《武夷山中》中“几生修得到梅花”化出。《武夷山中》: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何所独无芳草,几生修到梅花”一联集得特别好,原句产生年代相隔近2000年,却同样勾勒出了文化人的忧思、孤傲与坚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屈原如果知道“百二秦关终属楚”,还会去趟汨罗江的浑水吗?宋代谢枋得隐居山野10年,如果知道元代历史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章节,还会那么纠结吗?可见天道不测,造化弄人。

谢枋得《武夷山中》后面有一段非常凄美的故事:

谢枋得出身书香门第,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就树立起“忠义”的观念,并以此为己任。中进士后,他看不惯奸佞小人贾似道的恶劣行径,怒斥贾似道“害忠良,误国毒民”。结果可想而知,谢枋得遭小人反扑,而被贬官。

在国家临危之际,谢枋得组织民兵抗元,担任起保家卫国的职责。然而,南宋朝廷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很难重振旗鼓,更何况统治者畏战,一味求和,致使不少大将纷纷投降,大片国土沦陷。公元1276年,元军再次向南宋发起进攻。谢枋得率军应敌,因孤军无援而失败。宋亡之后,谢枋得坚决不降元,弃家隐居在武夷山中。不久,他的妻儿也被掳走,可以说他已家破人亡。

作这首诗时,他隐居了将近10年。这期间,“十年无梦得还家”,隐居武夷山。武夷山风景秀丽,可是,在谢枋得看来,“独立青峰野水涯”,这秀美的山水,没有了人的观赏。

“天地寂寥山雨歇”,这种“寂寥”,既包含了山中自然环境给人的感受,也多少带有人间的万马齐喑给人带来的压抑之感。那时,南宋已不复存在,社会中那些反元的声音也已经沉默了,连“天地”都寂寥了。

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也不屑与群花争妍斗艳,它就像一位清高绝俗的隐者。谢枋得赞美梅花的品格,不改初衷。再后来,谢枋得整天痛哭,以悼念已亡的故国。元朝听闻谢枋得的文名,便几次请他出山,他都严词拒绝。“几生修得到梅花”,终于,谢枋在大都悯忠寺,绝食五天,为国尽节。

“何所独无芳草,几生修到梅花”塑造的是精神家园。今日之“国”不是昨日之“国”,而“天下”还是我们的“天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