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体书法—草篆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草篆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草篆,篆书书体的一种。春秋战国时代通行篆书还没有字体的专名,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已形成工整和草率两种字体。相对于篆书的草体写法——草篆,是在手写过程中自然出现的。这一事实可以从战国简牍帛书中得到证明。尤其,西周“散氏盘”,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是一件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它不但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庄重的石刻之类采用小篆,大量官文书采用草篆(古隶)书,草篆是也隶书的前奏。

(西周散氏盘拓本—草篆开端)

历史上,很多汉魏宫阙题署采用草篆。草篆在汉代人的潜意识里是篆书带有草书的飞动,笔力峻激,姿态婉丽遒逸,丰神疏逸萧朗。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说:“汉《祀三公山碑》“屡”字,下半带行草之势。”这个字,我们姑且称之为草篆的雏形,或者准草篆。东汉蔡邕有诗云:“何草篆之足冥,而斯文之未宣。”但这里的草篆只是可能掺入飞白的运笔。蔡邕是飞白书的始作俑者,他笔下的篆书,极有可能带有飞白书的特征。草篆促进了篆书向隶书的演变,但随着隶书逐渐取代篆书,隶书的草体书法——草隶,也一步步取代了草篆。

到了明代,书家有意识的对传统篆书进行艺术再创新,以草书笔法书写篆字。元末明初陶宗仪编著的《书史会要》称:“(赵)宦光笃意仓史之学,创作草篆,盖《天玺碑》而小变焉,繇其人品已超,书亦不蹑遗迹。”赵宦光是宋太宗赵炅第八子赵元俨之后,精通文字学,工书,在篆书中掺入草书笔意,篆书堪称一绝,志趣不凡,因此而有“高士”之称,开“草篆”先河。刻印过自撰《说文长笺》100卷附《六书长笺》7卷,《寒山帚谈》、《朝鲜史略》。所抄之书在格纸版心刻有“寒山堂篆书”字样。有《草篆说文》、《石经论语》、《赵凡夫杂著五种》、《蒙子指南》、《寒山帚谈》、《护生编》、《牒草》、《寒山蔓草》等几十种,多已佚。

(赵宦光草篆作品李白诗局部)

赵宦光的草篆以草书笔法书写的篆字,侧锋运笔,少了圆转萦曲,多了方折刚劲,金石气充盈,使书写的灵性得以清晰呈现。可谓是真正意义上一种书体。清代书家黄子高在《再续三十五举》说:“古无草篆之名,有之,自赵寒山(赵宦光)始。”草篆艺术开创了书体杂糅的先河,对清代和近现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清之际,著名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接力于草篆研究。他的草篆作品多为大幅立轴,如《天龙禅寺五言诗立轴》、《游仙等诗杂书十二条屏》、《与眉仁夜谈立轴》、《息眉归自塞上诗立轴》、《乃如兹一时立轴》、《杜甫诗观安西兵立轴》、《花浸不辨容五言诗句草篆联》、《乾坤如寂寞诗册页》等。其草篆用笔非常丰富,每一幅草篆作品都表现出不一样的用笔特点。有时候中侧锋互用,起笔与收笔多露锋,圆转与方折并用。起笔多顿笔切入侧行,呈方起尖收、钉头鼠尾之状,与“悬针篆”写法类似。

(傅山草篆书法作品)

傅山的草篆基于他碑帖兼容的学书历程和各种书体极高的造诣,在用笔、字形结构、空间造型和墨法等方面对传统篆书有所突破。其强烈的个性面貌和审美理念,前无古人,也为今天草篆艺术的学习和创作树立了标杆。

草篆的繁荣在于当今。当代书法名家广西李骆公、上海韩天衡、北京王镛、黑龙江崔学路、江苏朱友舟、陕西刘自椟、山西李元茂、天津陈连羲、陕西陈千等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草篆从现代美学意义上进行了深入挖掘和大胆创新,使草篆笔墨变化更加丰富,线条的节奏感、力量感、韵律感、以及形态美感增强,受众者更容易接近审美底层,感受和参悟篆书艺术的独特意蕴。

(李骆公草篆书法作品)

李骆公(1917—1992年),原名李英,后改名李立民,晚年名骆公。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和广西美协副主席等职。1969年李骆公被下放到广西,坚持草篆书法和篆刻研究,热心培育画童。他的草篆新颖奇绝,壮阔大气,别具一格。1973年,他创作了草篆《蝶恋花》,被广西选送赴日展出。但这给他带来了厄运,曾被大肆批判,罪名是“以象形文字歪曲丑化毛诗”。经过这次事件后,他并未放弃对“草篆”探索和实践。文革后李骆公任桂林画院院长、广西书画院副院长、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等。《光明日报》、《福建日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美国《美洲华侨日报》等专门报道其人其艺,1983年和1985年应邀访问日本和澳门并举办个人展。出版《李骆公书法篆刻展》,《驼踪》等。

韩天衡,1940年生,江苏苏州人,自幼酷爱金石书画,从方介堪、方去疾治金石及印学;从马公愚、陆维钊习书法;从谢稚柳先生攻国画及美术理论。现为西泠印社副社长、原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在书画印上面面俱到,书法则五体兼能,尤其是其韩式草篆,充分吸收借镜秦帛汉简汉碑额文字,草法流转处洋溢浓郁的装饰趣味,极大发展了草篆的艺术表现力,进而理所当然地把它灵活运用到篆刻创作中去,别开生面地树立起了韩派草篆篆刻。2004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韩天衡草篆诗文题刻选》。

王镛,1948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他是一个富有独立见解和开拓精神的艺术家,在诗、书、画、印四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的草篆在砚台墨拓上题跋尤为特色,深得人们青睐。

(韩天衡草篆唐宋诗词之一)

李元茂,1944年生,山西太原人,现为中国央视《鉴宝》专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特贴文物鉴定专家,中国书协鉴定评估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他的草篆洋溢着浓郁的金石气和书卷气。其蝇头草篆《说文》、《大学》、《论语》、《金刚经》、《老子》等儒道佛学经典长卷得到业界好评。

陈连羲,1945年出生于天津市。书法师承吴玉如,山水画师承赵松涛。部分作品被中南海、毛泽东纪念堂等单位收藏曾在京津两地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通过几十年的研习和探索,草篆自成一体。他所作草篆书在用笔、用墨和章法上与传统篆书拉开很大距离,每一个字都源于《三代吉金文存》、《古籀汇编》、《金石大字典》,不臆造,深得书界好评。

由于当代众多书家对草篆的探索与创新,使这一古老的书体更易于被大众接受及参与互动,也为草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0)

相关推荐

  • 朱中原:正书之美,是端严恢弘大气之美!

    "正书"之变 ■朱中原 书体之别,大类有二:一为正书体,一为行草体.正体者,篆.隶.楷三体是也.行草者,正书之变体是也.正书体是行草体的基础.先有正书体,次有行草体.没有正书体,即 ...

  • 百体书法——反左书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反左书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反左书,又称反体字,还叫"众中清闲法"."镜子书法",即以左手反写的字体,是一种特殊书体.南朝梁 ...

  • 百体书法—蒙古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蒙古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中华民族书法,不仅包含汉字书法艺术,还包含蒙古族.维吾尔族.满族.回族.彝族.藏族.壮族等民族文字的书法,以及曾在 ...

  • 百体书法—水书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水书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水书,水族的文字,被"水书先生"代代相传.其形状类似甲骨文和金文,主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 ...

  • 百体书法——东巴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东巴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东巴文,是西藏东部.云南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它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 ...

  • 百体书法—竹叶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竹叶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竹叶书,是以竹叶为笔画组合的一种字体,据传是三国时期关羽首创,故又称"关公竹. 传说的故事与<三国演义>内容相近 ...

  • 百体书法—飞白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飞白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飞白"书体,即"飞白书",是由东汉大学问家.书法家蔡邕创造出来的.他的创作也是一种偶然,一次蔡邕奉汉灵帝的命令,书写< ...

  • 百体书法 满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满文书法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历史学家认为满-通古斯语族共有12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和蒙古.中国有满语.锡伯语. ...

  • 百体书法—女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女书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中国女书,又称"江永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特为女人存在的文字,它诞生在汉朝,脱胎于方块汉字,是方块汉字的变异,其外 ...

  • 百体书法—龙书(篆)产生、发展及现状

    百体书法-龙书(篆)产生.发展及现状          郭 谦 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中,龙就进入了中华民族的视野,据推测和传说中的轩辕氏黄帝时期很接近,基本上可以认为在黄帝时期,龙形已被广泛吸收,出 ...